novicetony 发表于 08-9-13 19:39:58

今天解了一个心结

今天解开了一个心结,和大家分享一下。

去年在准备某门考试的时候,有一章节讲到某项交易如何分别从买方和卖方核算收益。在大多数情况下,买方和卖方的总收益都是0。当时时间急,学习任务重,我一是没有完全看懂这种分析方法的核心理念,一是在迷迷糊糊的情况下做了很多这种分析的题目。我原来就模模糊糊有世界类似,万事归零的想法,这种想法突然被激活放大。在之后的一年的时间里,一是在做某事的时候总在思考这件事对方如何思考,一是对自己做的事情总有无意义感。后来的忧郁症一定程度上有这个心结的影响。

今年,由于去年那门考试没有通过(59分,差一分,也许是福兮祸所依吧)。我今年又拿起书看回同一章的内容。结合这几个月来的感觉,对这个分析方法有了进一步的理解。

从总和上来说买方和卖方的收益之和的确为零。但,这并不妨碍这种分析方法的有效性。对买方收益的分析是站在买方的角度展开的,相对卖方的分析是站在卖方的角度作出的。在客观世界中我们某件事中要么是买方,要么是卖方,只会是其中一方。一旦置身到角色之中,就发现买方和卖方的情况并不对称。作为买方,要考虑的是要购买设备还是租赁设备;作为卖方,要考虑的是是否要先买了设备再租赁出去(没把情况说得很清楚,因为说清要多花朋友们时间,估计朋友们也不爱看。先请大家原谅了)。这也许和客观世界中所有的事情是一样的,看似博弈是零和的。但是博弈双方各自的角度,背后的目的,事件结果对他,以及他对别的人事进一步的传播是不一样的。客观世界的事情是不对称的。
做为买方,他不了解卖方背后的一切东西,考虑对方对于自己对于整个社会都没有好处,对自己和对社会都没有好处。买方只应该考虑买方的利益;卖方也只应该考虑卖方的利益。在经济理论中,有一个自利原则,也许自利原则正是放映了客观世界运行规律的一个王道。

如果因为一方的争取,占有了另外一方的利益。这也许更是一件好事。被占便宜的一方会吸取经验,下次用更符合客观规律的方法取回更大的利益。互相往来之间,博弈双方的资源和资源利用方法都更符合客观规律。在这个过程中,物质本身也有留传性和传播性,整个社会的价值就在被产生。经济理论中有一门《国富论》,里面曾经说过,当每个人都自利时,就有一双看不见的手在推动这个社会进步。

作为个人,我一是要从自己的角度出发想问题,想怎么把自己的利益感受生活最大化,即便是我有剩余的精力,我也不该用来考虑对方如何思考。另一是我可以毫无罪恶感的去投入到博弈,让自己的资源在最符合客观规律的状态下发挥他最好的作用。只是要在法律和道德允许的范围内,从长期来看这也是对个人和社会都最有利的。至于怎么配合发挥,这个就慢慢摸索,慢慢尝试慢慢感觉客观自然给我的反馈了。

一个心结阻拌了自己这么长时间,也许这就是生活。希望大家别笑话我的肤浅。我还是一个观点,抑郁是一种客观规律在心理形成的症状,也会有控制它的自然规律的。朋友们人生阅历比我丰富,相信大家一定有很多很多的好想法,欢迎大家交流流。

kitty老师 发表于 08-9-13 22:27:17

字好多哦,看不完,没耐心看完,:funk: 看了最后一段:loveliness:

revival 发表于 08-9-13 23:32:42

学物流的?
“作为个人,我一是要从自己的角度出发想问题,想怎么把自己的利益感受生活最大化”可以看看幸福学有关书,利益最大化不代表幸福感最大化。
人们认为利益最大化就能给自己带来最大快乐,是基于世俗经济学的观点。这种世俗经济学可以说形成已久,对社会影响广泛。如果靠运用世俗经济学,人们可以真正获得快乐,那么也不会有那么多人,在得到再高收益和名利时仍不满足、仍不幸福了。
所以出现了“幸福学”——是在个人有限资源配置下,获得最大的幸福感。而这需要的物质条件其实没有世俗认为的那样高。

novicetony 发表于 08-9-23 19:10:21

学财务的

楼上说的是,幸福和钱没有关系,是一种心态,一种满足。

忧郁的蓝 发表于 08-9-24 11:24:40

忧郁者都是天才啊!

starwx1986 发表于 08-9-24 14:20:03

真正的天才是不会受抑郁困扰的:)

novicetony 发表于 08-10-13 21:15:33

丘吉尔就曾经是抑郁症,苏轼老爸30岁才开始成才,肯德基老爷爷70岁才创业。

得抑郁症的不一定是天才,不过一定是努力的人。这种力量别的很多人没有,如果把它用到正确的方向上,这就是个人的优势。

世界上本来也没有天才,天才都是练出来的。天才首先要相信自己是天才,然后学习自然规律,按照自然规律办事。要想成天才,首先相信自己。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今天解了一个心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