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焦虑诊断与治疗与情感组织者技术的临床应用
2005年9月10日蔡丽
摘要:本文主要从知识智力观角度阐述考试焦虑现象产生的原因,根据一切行为都可以用知识进行解释的观点进一步揭示考试焦虑的内部产生机制。并采用情感先行组织者策略与系统脱敏相结合的技术,对一名高考时面临考试焦虑的学生进行了临床诊断与干预,短期内取得显著效果。
关键词:考试焦虑、知识智力观、程序性知识、情感先行组织者
一 问题的提出
考试焦虑(examination anxiety)是比较复杂的心理现象,学者们对此提出了各自的观点和见解。曼德勒(G·mandler)提出,考试焦虑是一种处于失助和紊乱状态下的情绪。沃而普(J·Woipe)强调,考试焦虑是一个习惯性的、条件性的情绪反应。萨拉森(I·G·Salason)主张应当把考试焦虑看作是同注意和认知评价相联系的紧张情绪状态。国内也有学者认为,考试焦虑是人由于面临考试而产生的一种特殊的心理反应,它是在应试情境刺激下,受个人的认知、评价、个性特点等影响而产生的以对考试成败的担忧和情绪紧张为主要特征的心理反应状态。综上可述,虽然不同的人对考试焦虑的定义不同,但情绪对考试焦虑起到重要作用这一点则得到了人们的一致认可。于此同时,面对考试焦虑产生机制的实质性分析就显得有些薄弱。随着现代认知心理学中知识智力观的提出,为我们更加深入的探索考试过程中所出现的一系列问题提供了理论依据,同时金洪源教授所提出的知识心理结构图则更加清晰明了的揭示出了考试焦虑的内在心理成因。使我们能够准确的找到问题的关键所在,从便于控制的知识角度入手进行干预,大大简化了考试焦虑的诊断与治疗过程。
随着现今人们对教育事业的日益重视,学生的学习压力也在不断增加。心理学界对于考试焦虑现象的研究也达到了空前的炽热程度。纵观近几年来对考试焦虑问题的各项研究发现较多的文章侧重于从考试焦虑的表面成因、影响因素以及应对措施等方面进行探讨和分析,对于考试焦虑产生的内在心理机制的研究则相对较少,而从知识智力观角度进行分析的文章则更是少之又少。随着认知心理学的深入研究与发展,为我们提供了用知识解释一切的新的智力观。由金洪源教授所提出的知识心理结构图则更加清晰准确的为我们深入研究考试焦虑现象的形成机制提供了有利的依据。特别是对于那些不被人们所重视但却客观存在的对考试起到一定影响作用的应试期间强迫性分心现象,金洪源教授在其著作中针对其成因与临床干预也作了详尽的论述。在这种理论思维的指导下,我们会快速而准确的分辨出一些似是而非的错误观念,找到问题的真正来源,实质是由于其头脑中三类知识的错误表征与运行的结果,在外部因素或自我因素的影响下,执行错误的程序性知识,后经反复巩固,形成潜意识条件下的自动运行,同时产生消极的认知评价情绪;长此以往,建立消极的潜意识条件性情绪反射,从而进入到循环扩大系统中,形成恶性循环。找到问题的杠杆解,才能快速有效的解决问题。根据金洪源教授对考试焦虑的划分,我们可以将其分为考前过度焦虑、考场过敏性紧张和考场应试期间的强迫性分心三种类型。而这三者之间的共同点就是在于过敏性情绪反应、条件性情绪反射以及潜意识状态下程序性知识的自动运行过程所导致的不适应行为与思维。
二、理论依据与技术简介
从以往针对考试焦虑问题的临床治疗模式上看,多采用认知疗法与行为疗法(系统脱敏疗法、放松训练)的临床干预技术,虽然这些方法比精神分析中的催眠技术在时效上有了很大的改善,但是对于正值中、高考的学生来说,时间急迫,仍然不能花费太多的时间进行心理干预,正是在这一背景下,我们从奥苏伯尔(D.P.Ausubel)所提出的先行组织者(advance organizer)这一概念中得到启发,在临床中提出了情感组织者(emotion advance organizer)的概念。情感组织者就是指在临床心理训练中,通过语言、想象等,使来访者产生积极的情感状态,以促进心理治疗效果的临床技术。情感组织者是在临床干预下采用一个事件或一个目标,引发出来访者的积极情绪进而覆盖原有的消极情绪,将被试的心态调动到非常积极的程度,改变来访者原有心态,形成正确、积极的心向后,便于来访者更加容易的接受积极观念,完善心理结构。积极情绪情感的先行组织大大缩短了临床干预的时间,提高了临床治疗的效果,使来访者在较短的时间内更加牢固的形成积极心向,解决问题。 三、技术应用
笔者于2004年3月20日接待一名面临高考而长期存在考试焦虑现象的高中生,在整个咨询与治疗过程中笔者就是以知识心理结构图为理论基础,在临床干预技术中尝试采用情感组织者技术对其进行诊断与治疗,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现将全过程汇报如下:
(一)来访者自然情况、面临问题及其相关背景
刘欣,大连外国语学院附属中学高中三年级学生。自诉在较重要的考试之前必定会出现一些生理反应,例如胃疼,感冒等,这种现象可以追溯到小学,一开始是在考试后的一段时间内发烧,而后就发展到考试之前变得不愿说话并伴随各种生理反应。来访时其成绩在班级里排到10名左右。从其家庭背景看,刘星在四五岁时,母亲常在外做生意,不在自己身边;而父亲却是一个很严肃的人,对其要求也很严格,从小就不善于与父母沟通的刘星,性格偏于内向。本人自诉小的时候很怕生,不敢在众人面前讲话。例如在读课文时,老师作了几句点评,脸就会一下子红了起来;由此可见,这是一个情绪很敏感的学生。
来访者在母亲的陪同下于2004-3-20来到大连市慧智教育中心请求帮助,当时正面临着十几天之后的一次模拟考试和第二天的月考,刘星已经开始出现感冒咳嗽等不适应反应,面对着两次模拟考试之后的高考,刘欣本人迫切的希望尽早解决问题。 (二)问题表现及其形成的心理机制的诊断性假设分析
1、症状表现
来访者自诉从小学某一次考试之后的发烧开始,凡是一些较重要的考试之前都会出现不适应的生理反应,例如:胃疼、感冒、发烧和腹泻等症状。影响了考试过程中的临场发挥,进而影响考试成绩。此外,刘星在一些较重大的事情即将到来之前,也会表现出不同平常的行为,如刻意的多说话,与同学一起嬉闹,但自诉心里感到像有块大石头压着似的难受。并且据其反映,在老师提前一周告知要考试时,心情就很沉重。在公布后,老师见到自己并叮嘱她“好好考”之类的话时,自诉虽然当时是面带微笑的,但是心里非常难过。随着考试的一天天迫近,在考前的2、3天就开始出现感冒等不适应反应了。一般情况下,在考试的前一天就已经不能像平常一样看书,到了第二天也就是考试当天的早上醒来就感到心发闷,不想吃东西。走在去考场的路上时心里异常紧张,手脚发凉,心跳加快。此外在考场中等待发卷时是整个过程中最紧张的时刻。在考试过程中非常害怕监考老师说话或在自己身边来回的走动,如果自己在还没答完的情况下,有人开始翻卷,这时就会有些发慌,影响正常答题。
2、形成的心理机制的诊断性假设分析
通过刘星的临床表现来看,首先由于早期经验的影响,形成其比较内向敏感的性格,情绪上的敏感致使其对于一些刺激过分在意,进而导致焦虑等情绪产生,所以说考试焦虑并不是偶然一次形成的,而是与平常的焦虑联系在一起,与整个人格有关。一方面,身边有学习好的楷模,如表哥出国、表姐在读研究生,所以父母对自己的期望也很高,希望能取得一个好的成绩,从而更加进了刘星对于考试成绩的过分看重。此外不善于与人交流的性格,也更促进对考试所产生的焦虑情绪的夸大。长此以往,形成对考试的错误认知,认为考试成绩是对自己的一个认可,同时由于情绪过于敏感的特点而不断扩大化了的焦虑也与考试甚至是与考试有关的事物都建立了条件性的反射,即表现在一遇到与考试有关的情境就自发的产生消极情绪,影响正常生理机能与日常生活即形成了潜意识条件性情绪反射,出现智慧与人格上的不适应行为。长此以往,还会形成一种期待,一到考试之前就会出现生理上的不适应。同时在其考试过程中所出现的强迫性分心现象,例如“别人已经答完这一页了,而我还没有答完,我能不能完成这张卷子呀,我这次考试一定要砸了……”等想法与担忧,实质上是程序性知识在大脑中自动运行的结果,刚开始时是在意识控制之下的,但经过长时间反复巩固,形成潜意识状态下的自动运行,既表现在一到具体的刺激情境(C)中就会自动的、不经思考的运行消极的程序性知识,产生消极的行为反应(A),同时伴随着消极的自我认知评价情绪,进而更加抑制潜能的开发,导致低效学习行为的产生,进而更加确定原有的消极认识,形成一种观念,以此类推进入到“蝴蝶效应”中,形成恶性循环。所以我们要对这种考试焦虑现象加以控制的话,必须从消除条件性情绪反射和重新建立一套新的程序性知识入手,才能快速而有效的加以干预。 (三)临床干预技术路线假设
1、导致临床症状的因素分析
因为刘欣小时就形成了较内向的性格,不愿与人沟通;同时又希望在父母心中保持好孩子形象,所以做事比较认真、负责,这样就易形成过于敏感的情绪,具体表现在做事时比别人更易焦虑。又因为家庭因素的影响,在父母对考试成绩尤为在乎的情况下,来访者更易产生对考试的不正确认知,从而形成了对于考试的过度焦虑的情绪反应。而一个人的情绪状态势必会影响到她的生理状况,所以在一个高焦虑的状态下,机体免疫能力下降,从而导致一些生理上的不适应表现,例如感冒、肠胃疾病等。而刘星正是在这种高考试动机的趋动下,而产生的高考试焦虑,通过以上的各种表现,我们可以诊断其不仅存在有考前情绪焦虑还存在有应试期间的过敏性考试紧张现象。
2、对抗各导致状态因素的技术及其原理
要解决考试焦虑问题,也就是要消除其潜意识条件性情绪反射,同时改善其较高的情绪敏感问题。以认知心理学中的知识智力观及金洪源教授所提出的知识心理结构图为理论依据,通过行为主义的放松训练、系统脱敏和情感先行组织者策略相结合的方法,对来访者进行临床心理训练,并在放松过程中采用后暗示技术,以消除过高的敏感情绪,最终突破成长上限,完善人格。
所谓情感组织者就是在临床心理训练中,通过语言、想象等使来访者产生积极的情感状态,以促进心理治疗效果的临床技术。它主要是在进行催眠或放松暗示学习过程中实现的;它的技术关键在于首先向当事人大脑中输入一个能够重新组织人的情感经验的组块、结构或图式(Schemata),由于这个情感经验的组块、结构或图式是利用先入为主的效应,提前进入大脑或在大脑中提前被激活的,因此在面对后来的种种具体问题过程中,它起到了制约人的情感产生的心向的作用,所以,我们称它为情感 “先行组织者”技术。
基本操作过程就是在深度放松后,想象在美丽风景中以理想的形象欣赏景色,这时加入与焦虑相对抗的情绪,如有能力、不怕挫折、很有自信等,在充分调动起积极情绪后,回到生活中,有顺序的呈现其考试前所担忧的场景,逐个脱敏。
(四)临床操作方法、过程及问题
2004-3-20 笔者作为金洪源教授的助手,共同接待了来访的刘欣同学,并进行了初步的诊断与认知调整。金教授责成笔者进行接下来的咨询与临床干预工作。
2004-3-21 在了解刘欣的家庭背景后,又更加详细的和来访者一起探讨易产生焦虑情绪与考试有关的情境,其中包括考试前的过敏场景,还包括考试过程中潜意识状态下自动运行的对潜能开发起到阻碍作用的错误程序性知识。此外在这次咨询中我们还进行了第一次的临床训练,在放松训练过程中加入了情感先行组织者策略和系统脱敏技术,消除了其对两个场景的过度焦虑反应。其具体操作过程如下: 我们在临床上所采用的是渐近式放松训练,所以在较深度放松的情况下,首先让来访者想象来到了一处非常美丽的自然景色中(不同景色是由来访者自己选择),此时欣赏美丽的景色,主要是进一步加深来访者轻松、宁静的感觉,加进心情的放松程度。同时站在这里回忆以前每次考试成绩很好时的情景,无论是大考还是小考,成绩都很高的时候,同学们用羡慕的眼光看着自己,老师用既欣赏又赞同的眼神表示鼓励,父母也感到非常的欣慰,这时想象自己充满成就感和成功的喜悦,对自己更加的具有信心。此时想象回到了校园中(为了使新的条件反射更加牢固的建立,所以对于所描述的情境C一定要形象生动),指导其仔细的想象一下在自己的班级里,坐在自己的座位上时周围的情境与声音,想象的越具体越好。此时,老师在教室里宣布还有几天就要考试了。(主要进行系统脱敏的步骤),问此时是否有不舒适的感觉。针对这一场景,我们用了三次场景的脱敏完全消除其过敏的情绪。在接下来的场景想象中,仍然采用情感组织者策略,站在海边想象着自己的成功经验,给出积极的后暗示,“得到老师的赞赏、同学的崇拜、敬仰,父母的认同,现在对自己充满了信心,已经不在乎一会儿就要进行的考试了,消除了对考试的畏惧感觉……”此时回到教室里,想象有同学在一起议论这次考试的情境,问这时还会有不舒服的感觉没有?针对这一场景,我们也用了三次的场景进行脱敏,成功消除过敏情绪。
在接下来的连续6天内,笔者每天利用其放学后的一个小时进行临床干预,基本步骤如上所述,均采用情感组织者策略与放松训练和系统脱敏相结合,针对易使其产生焦虑情绪的15个场景分别进行脱敏。最后达到对全部场景都不存在过敏性焦虑为止。共用5次训练完成任务,后用2次训练进行巩固,整个干预过程一共历时7天。
(五)取得效果及其分析
在第一天临床训练之后,一谈到考试就很紧张的刘欣当场表示对刚刚想象的与考试有关的场景已经不恐惧了。在第二次临床训练之前反映昨天放松之后的学习效率很高。在第四次放松训练前,刘星告诉我这段时间进行的两次考试,一次数学摸底,成绩在班级里排第五;一次是第一次的大综合模拟考试,成绩在班级中排第三。她自己反映说又好像回到了原来的正常水平,而且这次只有在考试时有一点紧张,“以前还没等考试呢,早就不行了。”自己表示很满意。
2004-4-2 在结束训练后通过电话联系笔者对刘星进行追踪,从电话一端听得出她的声音有些兴奋,当问其最近的情况怎样时,她说很好,问最近考试了吗,说考了,并且考试时也没再出现紧张的现象。而后我们又约定在正式高考之前做一次考试保健。
2004-5-23晚电话询问其最近情况,刘星告诉我现在两次模拟考试都已经结束了,因为第一次模拟中的大综合试卷涂错了卡,结果考了390分,在班级里排第12名,而第二次模拟考了430分,在班级里排第二。最重要的是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出现任何生理上的不适应状况,但是现在还是有一点的紧张情绪。
2004-6-7 晚通过电话得知其在这二天高考的过程中一直都很好,也没出现一直困扰的感冒等生理上的不适应反应,而且在考试过程中心态调整的也很好,就是以前特别担心的监考老师来回走动的问题,在真的出现时也没有引起强烈的反应。仍然能够像想象中的一样以平静的心情答题。整个高考的过程进行的很顺利。 四、问题与讨论
㈠理论或实践意义
由于考试而带来的问题由来已久,特别是近几年,心理学家们对于考试焦虑的研究也日见增多,总结近四年的研究,笔者发现对于考试焦虑的成因大部分人还是采用已有的思想教育的方式进行解释,并没有从真正的心理学角度进行深入的剖析;也有尝试从认知角度为考试焦虑建构理论图式的,但是据笔者所知似乎在我国还没有人将考试焦虑中的情绪理论与认知心理学中的知识智力观相结合进行研究,如果我们能够将不可见的心理问题转变成通过控制可见的行为而对其进行干预的话,那么我们的技术就会更简单易行并且行之有效。在临床上大部分人也只是采用行为主义的放松训练以及系统脱敏的方法,而对于那些面临沉重课业负担的学生来说,更需要的是即省时疗效又好的一种方法帮助她们快速解决问题。
㈡理论、技术或方法创新
正是应着这种需求,我们打破了以往的单纯系统脱敏的方法,提出了在临床放松中输入正确的程序性知识及情感先行组织者的技术,以利用在放松过程中的高效学习状态使其最快的巩固下新输入的程序性知识,并在具体的情境中达到自动实现。同时采用情感先行组织者策略,一方面是为了进一步促进和增强积极情绪的产生以使其处于优势兴奋的地位,利于知识的巩固与重构;另一方面还起到促进接下来所要输入的知识的同化以及思维的速度和程度的作用。在这样一种远高于仅仅通过单纯肌肉放松而产生的愉悦的情绪状态来说,情感组织者更易达到我们预期的效果,并且还会大大提高治疗的进度。
此外,将现代认知心理学中的知识智力观融入到临床训练中,使不易被人觉察到的心理现象与心理过程明朗化和可操作化。这样我们就能够更好的将这种方法推而广之,让更多的人掌握并造福人类,同时也将治疗方法简明化到甚至来访者可以自己去解决问题。
㈢存在问题、局限
在放松训练过程中,单独采用情感组织者策略虽然会在很大程度上加快治疗的速度,但是另一方面,还需要我们不能掉以轻心,要多加巩固,为了保险起见我们还可以在最后的时候采用系统脱敏进行验证,以确定新输入的程序性知识真的巩固下来。
此外应该注意的是情感组织者与系统脱敏中所产生的表象是不同的,所以在使用时需要注意。情感先行组织者技术必竟是新提出来的,难免会有很多不成熟的地方,还有待于进一步的开发与完善。在此提出,恳请各位心理学的同仁加以指正。 ZT的目的是 希望所有的孩子们不要因考试而困惑,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