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ngyubaolei 发表于 07-9-20 16:45:08

<找回自己的旅程>第二部分

<找回自己的旅程>第二部分


第一部分地址:http://www.zrsos.com/shouye/ycjp/200708/18293.html


后来我不仅找回了自己,并且也帮助了很多人找回自我.而本书的下半部分,我主要想谈一下我助人的理念和感想.
                                                                                 
现在咨询理论有几百种,方法也各种各样,当然有一些人对一些理论比较痴迷,当然也包括我自己.但当我和求助者真正的接触,当我反思自己的经历的时候,使我突然想起学习的时候听到的一句话―――排除成长中的障碍。人会自己成长.人知道他想要的是什么,人知道什么才是他自己需要的,人知道他想要的生活是什么模样。但很多时候在前进的道路上,出现了障碍,自己挑战了很久,自己奋斗了很久,但依然没有把他移走,这时他有点精疲力竭,这时他茫然不知所措.

所以我对心理咨询的理解就是,理论不重要,方法不重要,重要的是能够消除人成长中的障碍无论你用什么方法,只要能达到目的就好。

下面我首先谈谈我自己是如何排除自己成长中的障碍的,希望能给和有一样困扰的朋友以帮助!我喜欢把这些叫做”关键点”



一.
我战胜抑郁的关键点

抑郁是很让人可怕,抑郁使人丧失生活的热情,勇气,和行动的力量.当然如果被自己的情绪所左右,情况会变的更加糟糕.当然现在流行的理论在于,人之所以会抑郁是因为人大脑中缺少某种物质(五羟色氨),如果通过药物可以补充这种物质,那么抑郁就会缓解.看似没错,很符合逻辑,但我想说的是,如果人体缺少某种维生素元素的话,那么单纯的吃维生素也许并不是最好的办法。虽然很有道理(缺什么补什么),但缺少维生素也许反应的是饮食结构出现问题,所以调整饮食结构才是最好的选择.再举一个例子:如果一个人身体不好,体弱多病,那么他最需要的不是保健品,他需要合理饮食和适当锻炼.但药物的发明帮助了我们人类,但很多时候却使我们人类造成了依赖,总是希望用药片来解决我们身体和精神的疾患,而不愿自己真正对自己真正负起责任来.
我抑郁的时候求助过药片,但是我更欣赏的一句话是――药物虽然可以一定程度上缓解我们的抑郁情绪,但药物并不能改变你对自己的看法,药物并不能使自己变得成熟起来.所以依赖与药片来缓解抑郁的人,必然更容易复发.很可怕的是,这时人们并不会认为是没有找到正确的方法,没有找到关键点,而是草率的为抑郁下了一个定义:抑郁容易复发,很正常.当我们太多人把不正常的东西当成正常的时候,黑白就被认为的颠倒了.
当然抑郁有很多类型,也有很多的致病原因,因为这一段的主题是”战胜抑郁的关键点”,所以下面我谈的是我战胜抑郁的关键点,如果你能通过我战胜抑郁的方法找回自我的话,那当然很好,但如果对你没有效果,并不是说明你无药可就,也并不说明,你的抑郁很难治愈,只说明你还没有找到你抑郁的根源而已.

我抑郁的时的表现:情绪低落;轻生想法及行为;回避正常人际交往,虽然我很渴望友情和爱情;不能发挥出我正常的能力;极度的看不起自己,认为自己是个失败者;饮食,睡眠和性欲并没有受到什么影响.
当然我抑郁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原因并不等于关键点,下面我会详细的阐述两者之间的区别),比如我的家族中,父亲和姑姑有些人格障碍,而四姑现在是精神分裂症,爷爷性格古怪,所以我会抑郁并不是不可想象的事情.再说我的家庭,从小就在父母的战火中长大,几乎不知道什么是真正的父爱.但也许幸运的是我有个爱我且自信乐观的母亲,我能最后走出来也有一种可能性,是父母遗传给我的基因中,最后母亲的基因占了上峰,而抑郁则是我体内两种截然相反的基因战斗的结果,当然无论什么原因都是假设而已,知道原因并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 是如何才能好起来.这也正是关键点和原因的区别,很多致病的原因只能是猜测,而致病的关键点则是真实存在的,并且原因有时无法改变,比如不幸的童年,但关键点则不同,是你前面的障碍只是有时没有意识到而已.当然原因和关键点也有重合的部分,比如从小父母不关心自己,那么就因此而认为自己是个不值得关心的人,那么这个观念既是原因也是关键点.所以找到原因有时并不能帮助我们解决问题,很多时候,如果我们要找原因的话,我们总会找到很多原因.但找到关键点并把它战胜,才能找回自我。

那时的我,因为从很多的事情中,感到自己很失败,感到自己不可爱,感到自己很蠢,感到被别人看不起。。。。。。因此而抑郁,所以战胜抑郁的关键点在于改变对自己,对他人,对整个世界的看法,当然改变自己的观念。并且投入的生活,这些缺一不可,因为思维和观念的改变有时是漫长的和渐进的,不仅仅是简单的告诉自己什么才是对的,必须要在生活的洪流中去锤炼,如果只是生活在自己的想象之中,那么你将无所获,也无法无法真正的从内心里相信自己如自己所想的那样。因为对自己的一些负面的看法,不仅是一种思维的偏差,有时也是有很多事例去向自己证明的,所以从新的角度看待事务看待自己是第一步,但我们人都是会改变的,虽然现在做的不够好,但我们可以努力做的更好,所以只有投入生活中去磨练自己才能从自己不断的成功与努力中看到希望,看到一个全新的自己。

正如《走出抑郁》所说,我战胜抑郁的第一步可以归结为,走出的封闭的自我。以前我逃避了生活,逃避了朋友,逃避了挑战,逃避了自己的理想,虽然那样可以的暂时的让我摆脱强烈的劣等和失败感,但是却从没有把它们从我的心里移走。于是我开始了和以前的好友的联系,我开始了跑步(虽然以前我是如此的喜欢),我开始了学习。虽然我依然不相信这些方法是否有效,但不尝试我怎么会知道没有效果呢?虽然在抑郁的事情因为情绪的作用总是希望马上成功,来击退抑郁的情绪,因为抑郁会使人看不到希望使人绝望。当我做了很多依然没有好转的时候想要放弃,但一句话使我继续坚持了下去:就像腿瘸了的人,能前进一小步就是一个巨大的进步。是呀前进一小步就是巨大的进步,我应该为自己的微小进步而鼓励我自己而不是因为离目标还有很远而贬低自己。

下面将列出,我主要的障碍,并如何克服的:

一、抑郁的时候我很喜欢相信自己的感觉,而感觉更多的像我传来了很多负面的东西。



                               我不可爱,没人会喜欢我
   
       认为自己不可爱是因为自己虽然性格不是很内向,但是有时却不太能讲话。但和人之间是用语言来交流的,所以那时我很羡慕那些口吃伶俐和说话幽默的人。认为自己说话也不风趣,并且也不健谈,怎么会有人喜欢这个甚至有点笨的人呢?很长时间我都因为自己不是太会说话而自卑,自责,认为没有人会喜欢这样的人。很长时间我都因此而回避交往,尤其是自己喜欢的人,因为我认为我没有给他们带来快乐。

      更正:虽然语言在人际关系中很重要,但是语言并不是人际关系的全部,有时行动和你的心比语言要胜过几千倍。保持寂寞,甘于本色,以朴实自然的面目出现在交际圈中,一样会得到别人的认可和尊重。所以在与他人交往的时候不会说话或不知道该说些什么也没有什么,因为你的对人的心才是最重要的。

   结果:和朋友在一起的时候即使不知道该说什么,即使说话不够幽默,我也不会因此而紧张和自责,因此我变得轻松了许多,因为毕竟我不是一个社交家,但当我能够以这样轻松的心态和人交往的时候,我反而变的健谈与幽默了很多。但如果我不能放弃“不能说话就不能有好的人际关系和被人喜爱”的观念不放的话,那么我将永远也不会变得这么放松的与人交往,也就不会有这种轻松的幽默。但是这一切不是一天认识到的,也不是突然产生的,需要一个过程,就像自我否需要过程一样。


                        我是一个失败者

是呀,学业的失败、人际关系的失败、理想的失败、与世隔绝的失败,太多的失败,使自己只能认为自己是个失败的人,并且看不到未来的方向。总之想到自己那么就是个彻底失败的人,一个没有未来的人。

   更正:虽然现在看起来,一切都不顺利,自己很失败,但是现在不正是时候去改变这一切吗?如果我抱着“我是一个失败者”这个观念不放的话,那么我将无法有动力去找回或创造出一个全新的自我。有时我们自己是我们的观念和行为创造出来的,你怎么认为你自己,那么你就会倾向与像自己所希望的那么去行动,所以我应该关注我能够做什么,而不是哪里做的不够好。

结果:当然因为自我否定已经很长时间了,我不可能来个急刹车,但慢慢的,虽然很多事情我做的仍然不另自己满意,但是最起码我开始做了,这难道不是一种成功吗?在这种不懈的坚持下,我开始发现,自己做的并不是那么糟,后来竟然有些事情做的令自己满意,最后我不再认为自己是个失败者,反而有点自豪的感觉,但这一切都是用了近一年的时间才做到的,其中的艰辛也许只有自己可以知道。



[ 本帖最后由 wangyubaolei 于 07-9-25 09:17 编辑 ]

wangyubaolei 发表于 07-9-20 16:45:54

没有朋友是真心的关心自己

因为自己主动走了出去,但和朋友交往的时候,有时感觉自己很关心自己的朋友,主动去找他们玩,但是有时他们对自己并不是像自己那样关心自己,比如自己主动打电话给朋友,而有时朋友并不是如此,所以感觉朋友并不是真心的关心自己。

更正:不经常给自己打电话,不代表朋友根本不关心自己。当然没有自己想象中关心自己,不代表朋友根据就不关心你,人们照顾自己是理所应当的,但朋友没有必要一定要像你想象的那么关心你,表达关心的方式多种多样,不仅仅是电话。当然如果事实证明有些朋友真的一点也不关心自己,自己可以离开他。

结果:发现其实自己也不是总能想到朋友,但并不带表自己不关心朋友,自己可以很平静的来对待和朋友,不会因为他没有给自己打电话而生气,当然朋友间应该多关心,朋友关心自己的时候我会很开心,但不会因为朋友不如自己想象的那样关心自己而愤怒和自我贬低。
      
                        自己很虚伪

因为很久逃避和人交往,突然和朋友联系的时候,感觉自己有点虚伪的感觉。

更正:感觉自己虚伪不代表自己真的虚伪,只是感觉而已,感觉并不能反应现实,我应该发现这种感觉背后隐藏的东西。

结果:后来我发现这种感觉背后隐藏的东西是,对自己的不自信,不知道自己会不会好起来,和不知道自己有没有自己表现的那么好,如果我不放下“自己是个虚伪的人不放的话”那么我永远也做不到这一点。

                         自己的进步很小

努力了很多,坚持了很多,克服了很多,但是发现自己的状态并没有很快的好起来,有时自己依然比较消沉,缺乏热情,这时我就会问自己,我是否会好起来,自己是否是在正确的道路上。

更正: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毕竟腿瘸了人能进步一小步就是一个巨大的成功。自己应该因为自己的进步而鼓励自己,而不要因为自己进步不够大而贬低自己。

结果:慢慢的在自己的这种鼓励中一点一点的前进,但如果我拆自己的台的话,我永远也无法成功。

      

就这样,在投入生活的同时,我和自己头脑中的各种自我挫败性的思维进行着斗争,并且在生活中,更使我坚定了一些对自己的合理的看法。但如果这些都只停留在我的头脑中的话,那么我将无所得,而如果我只是盲目的生活的话,那么我将偏离正确的轨道。我记得一句话说的很好――要培养自己的悟性。是的悟性需要培养,对于存在心理疾病的人更是如此。不断培养对生活的悟性,培养对自己的悟性,培养对自己的爱。
就这样在不断的坚持和挑战自己的“不可爱”“失败”“蠢笨”“无能”“虚伪”“麻木”,的过程中,我慢慢的开始从新认识了自己,原来虽然自己不是很会说话,但是自己依然可以交到很多很好的朋友,我并不是不可爱,而有的时候反而挺幽默的。通过为自己设定不同的目标,我发现自己只要坚持下去,可以做的很成功,可以比身边的很多人做的还要好。虽然有些事情自己依然无法做到满分。慢慢的自己对生活对自己有了热情,对自己的未来充满了希望。当然我并没有停留与此,当我战胜了抑郁的时候,我开始思考我人生的意义,毕竟没有意义的人生比抑郁的人生好不到哪去。

      经过三个月的时间,我抑郁的情绪明显好转,经过半年的时间我变的更加自信,经过一年半的时间,我从新考上大学,经过不到5年的时间,我成为了一名专职心理医生。


                     


二.我战胜“性病”的关键点

虽然战胜了抑郁,但是人生不会因此而变得没有痛苦,没有情绪低落,没有烦恼,但我知道这些是其他的问题,而不是抑郁。

因为16岁的时候开始手淫,而那时认为这样做会导致性无能或性病,所以从那时开始就开始担忧和恐惧,加上抑郁情绪低落,手淫可以暂时的使自己忘记烦恼,但是手淫过后就会变的更加自责,更加抑郁。就这样在这种恶性循环中挣扎着。后来我走出了抑郁,但是却陷入了新的烦恼中。因为手淫的缘故,我右侧的睾丸变的有时会一阵一阵的疼,兵检的时候说这是睾丸炎,从那时起我的心理负担就更重了,认为是手淫才导致了这样的疾病。后来自己去检查过一次,依然诊断为睾丸炎,光检查费就花了200元,治疗需要1000多元,那时我妈妈的工资只有每月300元,所以这么多的治疗费用让我放弃了治疗(我去的并不是正规医院,只是在医院里有人承包的一个房间而已),就这样我路路续续的看了很多的地方,也吃了很多的药,但是依然没有好转。后来的两次治疗让我对睾丸炎的诊断开始怀疑,那时因为实在是痛苦,当然更多的是精神上的,最后母亲带着我和到市医院(当地最好的医院),并且妈妈的同学给我们找了一个她认识的医生,最后经过很多的检查后得出结论我没有问题,当时知道自己没有问题当然很高兴,但是随后又产生了疑问,没有问题怎么会经常疼呢?那个大夫给我的答案是,因为我已经性成熟,而睾丸又会制造出大量的精液,因为我还没有结婚,所以这些精液会大量停留在睾丸中,所以有时会有涨痛的感觉,没有什么问题。听大夫这么一说,我心情开阔了许多,看来手淫并没有给我导致什么不治之症,我依然很健康。
随后的几天,感觉确实好多了,也不疼了,但过了几天又开始了像以前一样的阵痛,这时我又对几天前医生的诊断开始产生怀疑,为什么以前那么多的医生都给我诊断为睾丸炎呢?而我确实是很痛呀。就这样依然没有走出自己内心中的漩涡。后来我上了大学,又进行过两次治疗,一次给我开了很多的药,但是没有效果,一次到医院又进行了一次系统的检测,结果又是没问题。当时的心情真实糟糕透了,真的不知道自己到底有没有问题,不过睾丸的阵痛确是真实存在的,那时心想难道只有到北京、上海这种大城市才能给出我个准确的答案吗?
因为自己学的是应用心理学专业,所以除了专业课,我经常还会看一些心理学 的著作。记得有一本书叫做《心理医生》,这本书是介绍心理学的理论和一些案例,其中的一种理论引起了我的注意,那就是“森田疗法”,而且它的创始人“森田正马”的个人经历也给了我很大的触动。

以下为摘录:

“面对讽刺局面干脆拼上命给你看
当特别是我在高中和大学初期,几乎经常受所谓神经衰弱症的苦脑。在这之前,我十八岁时曾因来东京一次得过麻痹性脚气症,考入东京帝国大学之后,便经常担心患脚气。入学不久在大学内科接受诊断,说我是神经衰弱,随后又进一步并发了脚气,一年的大部分时间都未离药。然而在我面临一年级结束时,由于某种机遇却使我的身心状况遇到一个发生巨大转机的契机,这件事使我获得了一次体验或死或生的机会。因为在这一年之内受所谓病的影响使我几乎很难完成学业。当考试到来的时候,似乎有些难于应付。就在这时家中却接连两个月没有寄钱来。我怨天尤人,抱怨自己,在郁郁不乐的愤懑之时,产生了自暴自弃的思想。好哇:既然父母也开这样的玩笑,那我就下决心拼个死命给你看。事后回想确实是十分幼稚。从外表上看来,也认为是非常愚蠢,然而当时自己却是十分的认真。放弃了服药、治疗等一切保护措施,彻夜不眠地学习起来。不久,考试结束了,当取得出乎意料的成绩之后,脚气和神经衰弱却都无踪无影了。这时家中也寄钱来了,原来是因为忙于突击蚕桑忘记了寄钱。但这一番事实却证明过去我的所谓神经衰弱乃是假想的结果。不用说脚气病也是不存在的。这种所谓脚气和神经衰弱的并发,是很久以来很多医生容易误诊的病。直至今天在接触许多神经质患者时,仍然经常遇见这样的误诊。从那以后不久,连那头痛病也似乎忘却,而不再受干扰了。
  以前在高中一、二年级患头痛时,本村的一位医生曾耻笑我说"象这样的头痛是一般人常有的事"。母亲也曾时常申斥我说:"你老是觉得头痛、头痛的没个完了,这都是自己创造出来的病"。在这种情况下,我认为"倘若不能养生保命,又逼成个无法挽救的病弱者,这就是当母亲的罪过。"曾抱定决心想勉勉强强地凑合着坚持下来。但这只不过是一时发生的一种反抗心理,事实上也没有那么当真的坚持下去。“

是不是自己的“性病”也是自己想出来的,和误诊呢?如果是那样不是自己自寻烦恼吗?不管怎样很多正规医院的检查都证明自己没问题,而那些诊所之所以会认为自己有问题,不过是为了钱罢了。

后来又读了森田疗法的“顺其自然”“忍受痛苦”“”为所当为“

顺其自然,就是睾丸疼很正常,只是自己手淫所以很注意性器官的各种变化罢了,如果自己不手淫的话,那么即使有时会疼,自己根本不会注意。所以以后再疼的时候,也不必大惊小怪,毕竟疼一会就会好了。

忍受痛苦,这种疼痛也没有大不了的,还是可以忍受的,毕竟死不了人可以忍受一切他认为无法忍受的事情。要学会同化痛苦。

为所当为,该干什么就干什么,就是疼也不要去注意,这样慢慢就会不觉得疼了,如果自己经常注意的话,那么疼痛将无法停止。

当自己能这样想的时候,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油然而生,没过几个月自己的“性病”不治而愈了。

我能从“性病”中走出的关键在于,因为手淫,所以对性器官会过分的注意,生怕对自己的性能力会有影响,所以把很多正常的疼痛和不适的感觉当成是“问题”,就这样越注意就越敏感,。越敏感就越注意,陷入了一个恶性循环。当我把这种疼痛正常化,并不去注意它的时候,就这样我走出来了。






眼镜恐怖症

因为中学的时候没有听妈妈的话,就戴上眼镜了,所以度数就不断的增加,后来到了四―――五百度。一直戴眼镜,但是后来有了隐形眼镜就戴隐形。大学期间一直是戴隐形过来的,感觉好极了,几乎忘了自己是近视这样一个事实了。
后来工作了接触电脑比较多,就又戴回了框架眼镜,但却引发了新的问题,不知道因为什么,戴上之后感觉很明显,并且会感觉异常的紧张,虽然以前肩部会容易紧张,但是却没有这么明显,把眼镜拿掉就好了,这些症状就消失了。但它和一件衣服不一样想要就要,不想要就不要,除了手术外,还有其他方法可以帮我拿掉眼镜吗?但是由于工作原因,还说不能马上手术,就这样在痛苦中坚持着。后来在网络里发现了很多手术后效果不好的文章,也和几个做过手术的朋友交流过,他们大多数都不建议我做,毕竟手术是不可逆的选择,如果出了什么问题,哭都找不到地方。就这样我也不敢再想手术的事了。但烦恼不会因为不想而消失。
很奇怪的是,为什么很多人都戴眼镜,没有问题,就是我会出问题呢?问题的关键在于哪里呢?也许不是我是个怪人,而是在我的思想和心理方面出了问题,但一时间我却找不到问题到底出在哪里。
就这样一年多就过去了,虽然被眼镜折磨,所以自信快被磨损光了,但我依然坚持着工作和学习,我知道如果我放弃工作的话,那么情况不会比现在好,反而会更糟,虽然工作的压力有时让我喘不过气来。
经过近两年的抗争,我几乎要放弃,虽然我没有因此而小看自己,但是却越来越不相信自己了。很多的偶然,很多的清静,使我慢慢认清了一个事实―――以前我戴眼镜也没有有这么烦恼,如果是戴眼镜就会有无法逃避的紧张的话,那么第一天我就不会再戴了。其他人戴眼镜也没有我这么烦恼,如果有的话就会有更多的人选择手术。也许问题的根源不在于眼镜,而在于我的心态,如果问题出在心态,那么哪里出现了问题呢?无数个不眠的夜里我问着自己,无数次在睡梦中我梦到自己摘掉了眼镜,无数次我忍受它给我带来的紧张和不适坚持着生活,但我始终没有从自己为自己设的圈套中走出来,而且越陷越深,几乎耗尽自我所有的力量和坚韧。

但就在这种痛苦的煎熬中,痛苦着我,折磨着我,但同时也在教育着我。慢慢的我发现当我关注眼镜的时候,我就越加烦恼,同时也越容易紧张,但我投入工作的时候却几乎意识到他的存在。虽然我了解“森田疗法”,虽然一开始我就试图用“顺其自然”“为所当为”来训练自己,但却没有奏效。而一年半后的今天我又回归到了森田的理论,回想当初失败的原因是我并没有真正做到真正的“顺其自然”,也没有做到真正的“为所当为”,我这样说是因为那时我根本就没有从心底里接受戴眼睛的事实,总是幻想着哪一天要摘掉眼镜,那时我根本就没有接受开始戴眼镜必然会有些不适的事实而刻意的想摆脱它对自己的干扰,总之我并没有顺应生活的事实和境遇。说自己没有“为所当为”是虽然自己依然坚持工作和生活,但是自己并没有把全部的精力投入到自己的生活中去,还把一部分或很大一部分精力投入到对眼镜的关注上,关注今天鼻子感觉是否明显,感觉是否因为鼻子的压迫感而变的更加紧张,总之生活和工作的时候我依然没有忘记眼镜,这样我就陷入了“关注--感觉变得明显――越加的关注――感觉变的更明显”的怪圈,无法自拔,在这种精神的恐惧和紧张,躯体的更加不适的双从影响下,引起肩部的紧张也就不足为奇了,毕竟身心是相通的。
以前一直认为眼镜会引起人的紧张,因为书上说放松训练的时候要把眼镜摘掉,但后来想想难道眼镜就必然引起紧张吗?有时戴上眼镜是感觉肩部比较紧,并且鼻子也很部不舒服,但是难道我没有很好的时候,有,有很多时候即使戴眼镜我也并不少很紧张,这一切说明什么呢?也许这一切说明,眼镜和紧张之间不存在因果的关系,最多只能算是相关,而且相关的几率也不会太大。最可能的情况是,刚开始穿西服或正装的时候也不如休闲装舒服,开始也会因为不舒服引起一定程度的紧张,但是习惯了也就没感觉了。那么眼镜是否也是一样的道理呢?开始不适应所以会因为一定程度的紧张,而随着适应这种紧张会慢慢的降低呢?如果眼镜真的是引起紧张的必然原因的话,那么为什么世上有那么多人依然选择戴眼镜呢?甚至有些人不近视也戴眼镜。或许眼镜并不是引起紧张的必要条件,眼镜和紧张之间并不存在必然的联系。


上面说的有点乱,在这里我总结一下,正是因为开始对眼睛的反感和偏见(戴眼镜不好看,戴眼镜会引发我的紧张感)使得我对厌恶戴眼镜(如果我对穿鞋子也有如此的厌恶和偏见的话,那么穿鞋子这么简单的事情依然会使我变的紧张和痛苦)。当自己不得不面对自己所厌恶的事物的时候在内心深处一定是无法接受的,这时因为对眼镜本身的排斥和恐惧就会扩展到对戴眼镜后一切感觉的排斥和恐惧。当对眼镜的排斥进而导致对戴眼镜的一些比如压迫鼻梁等感觉的排斥后就会更加的排斥眼镜排斥因为眼镜而带来的一些不适的感觉,但又无法摘掉眼镜那么自己的思想就必然陷入更深的厌恶和痛苦之中。这时带来的结果是,对眼镜带来的感觉就越加的注意,越注意导致更加的敏感,正是因为更加的注意和敏感就无意中把这种鼻梁的压迫感等感觉给人为的放大了,当思想的排斥和恐惧和这种被自己认为放大了的不良感觉达到一定的程度的时候进而引发自己的躯体不适也就很自然了,而自己躯体最敏感的部位是自己的肩部和颈部的紧张感。问题没有就此而打住,反而越来越严重,因为这种躯体的紧张感我会把他归结与眼镜和因为戴眼镜而产生的一些感觉,这样就对眼镜和眼镜引发的一些感觉越加敏感和恐惧,就这样我就陷入了更深的恶性循环之中。

wangyubaolei 发表于 07-9-20 16:46:47

打破上述问题的关键点在于,停止对眼镜和因为眼镜而引发的鼻部的压迫感的注意进而把这种因为眼镜引发不良感觉降低,当这种感觉降低后就自然会更加的不在意,而更加的不在意,就会导致对眼镜更加无觉,和精神恐惧的降低,这样肩部的紧张进而减弱,那么这样一个良性循环就此开始。当戴眼镜时间久的时候如果压鼻子很不舒服,要学会同化痛苦,忍受痛苦,但千万不要去关注,去注意,关注和注意只会使自己更加不舒服,而慢慢的同化痛苦不去关注,就可以做到用精神来战胜躯体的不适,并且也许是紧张而引起了我对眼镜的敏感而不是相反。


正是我个人受尽了心理问题的困扰,才毅然决然的走向心理咨询的道路,我希望通过我的切身体会和专业知识来帮助更多的人,当然不能说因此我就变成了圣人,变得坚强无比,百毒不侵,我依然会受到这样或那样的心理问题的困扰,就像是战胜了抑郁我还天真的认为前途会一片坦途,不会再有什么能难倒我的困难,但我错了,当眼镜把我打到的哪一刻我知道我只是一个普通人,我知道的还很少,未来依然有很多难题在等待着我,有些我可以战胜,但有些我不知道,但不管怎样过去教会了我无论怎样都不要放弃,成功有时就在于再坚持一下。




                     我咨询过的案例

我的一个长程病人我们每周一次的咨询一共坚持了半年。他的一个主要的问题是在大二的时候,因为在教室看书,当身边的一个同学东西不见时怀疑是他干的,那个同学还将他的特征贴在布告栏里,诋毁他(他们本来是不认识的),他内心中承受了很大的压力(因为他一直有个信念-朋友没用,所以也缺少很好的社会支持系统,只能一个人承受),当他找到那个人得时候,那个人也没有把布告失掉,所以他也贴了一个声明得布告,所以事情变得更为复杂,内心中也承受了更大的压力。一直持续三个月,但虽然这件事平息了以后,自己却被一种思维所控制-交朋友到底有没有用(不是强迫思维,因为是主动去想,而没有强迫)。困扰了其很久后,他认识到朋友是有用得,但问题又出现了,因为他认为交朋友要好的口才,而自己一直自我封闭所以没有好的口才,所以又被自己没有口才而折磨,影响了人际交往(在人前难免紧张和焦虑)

于是开始了求医的道路,去过很多医院,但他没有吃,因为他认为自己的问题完全是心理的,虽然最后找了一个精神分析师做了十次精神分析,但依然是没有效果。

他几次很感谢我能听听他说话,因为虽然一直求医,但却没有遇到一个能真正听他讲话,听他故事的人。

通过森田的一些理论,他有一段时间很好,但突然发现理论中有自己认为的一些矛盾后,又回到了几年前的矛盾(交朋友是否有用),又痛苦不已,认为心理学为什么这么多观点和理论呢?到底哪种才是正确的。

我提醒他,没有一种理论是绝对正确的,也不可能适合所有的人,每种理论都看到了人性的一个方面,而且我没有和他探讨森田的正确与否(没有进行理论探讨)而是集中与他的问题,所以我强调你现在A,而你想到B,在你的面前有很多的路,现在需要做的不是哪条能走通,而是去走,并且路是否平坦也不是他需要关注的,他需要关注的他的目标。。。

经过每周一次半年的咨询,开始他的状态依然不适很好,因为他依然沉迷与自己的思想当中无法自拔,而实际的行动做的少之又少。最后在我的不断督促和家人的压力下,他不得不从新开始工作,虽然是最底层的工作,但是他的状态却在一点一点的好转,虽然有时还难免陷入思维的怪圈当中(他认为如果自己想通了,自己与人交往的焦虑就会消失,所以总是在自己的思想当中答案,但却一无所获)。但是后来他终于认识到,只有在不断的与人接触和行动中才能克服自己的焦虑,而不适在思想当中寻找答案。

之所以会举这个案例和大家分享,是希望提醒大家不要被诊断所迷惑,这个案例在很多精神科医院都被诊断为“强迫症”,而根据我们心理咨询师现行的原则,神经症是不适合心理咨询的,只能药物治疗而心理咨询只是有辅助作用。但如果遇到所有的强迫症或抑郁症都进行药物治疗的话往往并不能起到很好的效果,因为我们必须得分析出强迫或抑郁的成因,如果来访者的强迫是有“理由”的,那么药物也无法停止这种强迫的倾向,如果一个人抑郁是因为他对自己和他人的看法的,那么药物可以提高情绪水平,但是却不能改变一个人根深蒂固的对自己和他人及整个世界的看法。






我心理咨询的理论

与其说是理论不如说思路,目前的理论已经很多了足有几百种。所以我并没有想法再发现什么咨询理论,只是想更好的把这些理论整合起来为更多的求助者服务,不要使自己成为理论的奴隶。
我比较欣赏一句话是:“帮人打开心结”。对难道心理咨询不是打开心结的过程吗?求助者知道如何成为他自己,知道生活该如何选择,但是他们寻求心理咨询的目的是有障碍阻碍了他们成为他们自己,达到自己的目标。所以心理咨询可以认为是打开心结的过程,而打开之后该如何生活,那就是求助者自己的事情了。

“心结”即是前面我谈到的“关键点”,很多时候求助者不能走出来是因为没有发现问题的关键点,或没有正确的处理。上面我自己的故事和我咨询的案例中可以看出,不同的问题关键点是不同的,而且即使是有经验的心理咨询师也不可能一眼看出问题的症结,当然经历的越多,发现关键点的能力会越强,越快,让处于困境中的人少走一些弯路。当然必须得承认,每个人是不同的,可能越有经验,经历的越多也就越容易相信自己的判断而忽视求助者的实际,虽然有这种危险,但我们也必须看见有个性的同时我们人类还是存在很多共性的,而各种理论也就是对这种共性的最好的总结。当然有经验的咨询师难免也会犯错误,但是生活的磨难教会了这些为了人类更好的生活的一群人最好的经验是:永不放弃。
也许我的观点有点极端,我不认为好的心理咨询师是学出来的,毕竟课堂的学习只是学习了简介的经验而不一定会被自己所消化。当然好的心理咨询师也不全是做出来的(临床实践),因为很多时候经验会让我们一错再错。好的咨询师是生活的产物,是经受过切身痛刻骨的爱的生活中的战士,其实生活是我们最好的老师,生活中教会我们的东西要比我们想象中的要多得多。我们经常听到有人会说,很多道理我都懂但是我依然走不出心理的困惑,我们人类有时就是这样的有时认为我们懂得了最简单的道理,但在行动上却一再的偏离。永不放弃、学会忍受、直面恐惧、面对事实、接纳自己等这么多简单的道理,简单的不能再简单,但是越是简单的道理也许也是越难真正理解的道理。而我们经常会听到有时咨询过程中咨询师的人格力量要大于理论,但人格力量如何体现呢?谈人格很缥缈,因为很难说清,什么是咨询师最好的人格组合,所以可以说的更切实一点,当求助者想要放弃的时候,从咨询师眼中透出的坚持和坚毅的目光也许比他说的语言还要重要;当求助者看不起自己而咨询师的眼光中却透出了真诚的欣赏,也许比说出的话还要有力度,这一点一滴的细节也许就是咨询师完美人格的体现,而这种体现决不适刻意的,而是人性的一种自然流露,是苦难磨练出的睿智和成熟,这些都是生活带给我们的。







                     写给求助者的信

作为一个曾经的“患者”,我想对所有正在面临心理痛苦的人说:虽然现在你会觉得很痛苦,觉得生活很不公平,觉得看不到希望,但作为一个过来人,我只想说:当你走出这段困顿的时候你会发现这一切的苦难都是你最宝贵的财富。
但为来的财富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如何才能好起来,而好起来的关键是:永不放弃。不管用什么样的方法,坚持是必须的,当然我们需要尝试我们说知道的和不知道的,才能确保我们依然在正确的道路上坚持。但不管你有多么绝望,请记住下面的话:有时成功的关键在于尽管前景不容乐观我们仍不放弃努力。决不放弃。
当我们遇到无法解决的烦恼的时候,我们会想很多的原因和解决办法,但有时并不是很奏效,这并不是说明你的问题无法解决,只是没有抓到点子上而已。所以这时你可以求助于朋友亲人和书籍专业人士等帮你发现关键点进而去解决,这样才能走出困顿和迷茫。
当然处于困境中的人会存在绝望的情况,看不到为来的希望,但是人不就是在希望中生活吗?如果没了希望正常人的生活也会变的毫无意义,但希望对于处于困境中的人更为珍贵,因为这是好转的最有了的武器。但即使我们对康复充满了希望,这希望之火也会被一次一次的失败破灭,这就要求我们在绝望中依然看到希望,只要生命没有终止那么就没有绝望的权力。记得丘吉尔说过一句话,有人问他成功的关键,他答道:决不放弃,决不,决不放弃;决不,决不,决不放弃。是呀,战胜心理疾病与困扰和其他的困难有不同,因为心理困扰本身就极容易消耗我们的信心,勇气,希望。而可以在心理疾病可以站起来的人,不是变的更脆弱而是变得更坚强,更有毅力,因为他知道了一个最简单道理的深意:成功在于永不放弃。
当然造成我们心理困顿的原因有很多,重要的在于解开我们的心结,但心结在哪里我们往往不能一下子找到。当然我们可以求助于自己,但当自己无力抗争的时候我们可以求助于专业的心理咨询师,当然我们不一定一开始就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和适合自己的咨询师,但不管怎样,只要一息尚存就不要放弃抗争的勇气。因为很多时候正是这最后一点的力量和勇气才使我们找回自我。
上面可能说的有点乱,而且没有针对具体的情况,显得有些空洞。但这许这样正好说明了战胜心理疾病的实质――不管通过何种方法,不管走了多少弯路,不管是否抱有希望或是绝望,只要生命还在,那么就不要放弃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那么就不要放弃寻找痛苦的根源,答案总会在我们的坚持和勇气下出现,找回自我的旅程一定会实现。


写给心理咨询师的信




虽然我们知道很多心理学大师都是在战胜了自己的心理困扰中成长起来的,你亲身体会过心理疾病的痛苦,你才能更深刻的理解求助者所言。当然这不是说没有经历过心理痛苦的人不会成为一名优秀的心理咨询师,只是说明有个这种经历的咨询师在某种程度的可以更好的理解求助者的语言和体验。

我们学过很多的理论,我们每个人都有每个人所信奉的真理。我们或确定或不确定这些会帮助那些向我们求助的人们,但处于这个位置的我们经常会说:“我可以!”,但我们内心深处知道,谁知道呢?但是不尝试怎么知道结果会怎样呢!当咨询效果不好,或求助者改善很小的时候,我们很多时候会认为是求助者的阻抗,或是对成长的排斥。也许有时我们也会反思,是否是我的理论或真理对他无效呢?很多的疑问会在我们头脑中盘旋,为了排除失败对自己的影响,也许我们会选择忘记,因为我们已经学会了不让求助者的问题而干扰我们的正常生活。但有时这种干扰并不总是件坏事,也许这种干扰在像我们提示着什么?是咨询使你感到挫败;还是对自己所信奉“真理”的怀疑?如果是这样真的不是件坏事,试想荣格、阿德勒、贝克、埃利斯等心理学大师不正是在这种困惑与怀疑中成长起来的吗?不正是因此而找到更适合自己更适合自己的求助者新的理论吗?所以我们我们现在所掌握的一切理论或真理只不过处于一种流动的状态,这一切都会根据我们所处的时间和情景的不同而改变,虽然我们需要某种理论为我们的实践指明方向,但千万不要因为“地图”而忽视了我们脚下真实存在的道路。

很多时候求助者知道什么对他们而言是最好的,最有帮助的,只是有时他们还没有意识到这一点而已。当然我们可以开始去引导求助者去发现,但当咨询陷入困顿的时候,我们不如让求助者带领我们到达他想去的地方,有时这对于我们来说也是一次未知的旅程。

很多时候我们为求助者提供的方法需要我们自己亲身检验过,至少当处于和求助者同样的困境时,我们会去尝试。

很多时候是求助者使我们发现我们自己很无知,还有很多的东西需要去学习,需要去体会。

。。。。。。。
写着写着竟然想不起写这段的目的,也许我只是想说,做个咨询师不容易,做个好的咨询师更难。但只要用心去热爱这份帮助人的职业,那么也许你的能力有高低,但有时正是你的“心”才促使了求助者的改变。




后记


   这本与其说是书倒不如说是中篇小说的作品,也许文字上不够精炼,但是却说出了我十余年成长中的感悟,也许会给成长中的朋友一点帮助,我将很高兴。希望我的努力能够使一部分人生活的更好。希望我们的世界能更好!


                                       文/王宇

07start 发表于 07-9-21 22:04:03

第一部分在哪里呀

爆米花 发表于 07-10-9 10:17:32

波波 发表于 07-10-9 11:04:25

不错的文章!谢谢楼主转载!!:handshake

期待楼主把第一部分也转载过来给大家分享!!!:lol :lol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找回自己的旅程>第二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