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惠子 发表于 03-10-12 20:33:28

[生活感悟] 书房

梅桑榆

爱读书的人,大都希望能拥有一间书房。一扇薄门,将纷纷扰扰的世事关在屋外,独踞一片仅属自己的空间,占有一架可以随意翻阅的藏书,俯而读,仰而思,或是仰而思,俯而写,全随己意。躲进书房成一统,家人友人且勿打扰,柴米油盐暂不烦心,心灵在安静中得以舒展,思想在独处中得以驰骋。这种精神上的享受,是那些视书如仇或整日事务缠身的人所体会不到的。

古时所谓书香门第,对于书房的环境与室内的陈设是很讲究的。明代文士吴从先,就为自己设计了这样的书房:“斋欲深,槛欲曲,树欲疏,萝薜欲青垂几席栏杆,窗窦欲净如秋水,榻上欲有烟云气,墨池笔床要时泛花香,读书得此护持,万卷皆生欢喜,阆苑仙洞不足羡矣。”但是,营造一个如此幽雅的环境和高级的书房,颇费一些银两,一般百姓,恐不敢对这样的高级书房存什么奢望。其实,古人的书房再高级,也舒服不到哪里去。乾隆皇帝贵为天子,其书房在他所处的那个时代当然是最高级的,但你若是到故宫看看,就会觉得并不咋样。首先是采光不好,即使是大白天,房内也灰暗如黄昏,夜间又无电灯照明,尽管他阁下可以秉烛,但那红烛金焰之上,是那袅袅不绝的蜡烟,在那严重污染的空气中读书,时日一久,龙体焉能不受损害?我在乡下务农时,点的是无罩的小油灯,这种灯一点燃便黑烟腾腾,夜里要是读上两、三个小时的书,次日早晨不但擤出的鼻涕是黑的,连眼圈都像是纹了眼线,不知乾隆阁下在烛烟弥漫的书房里读了半夜书或批了半夜的奏章,龙颜是否会有所改观。时代发展到今天,经济条件稍好的人,都可以拥有一间让乾隆皇帝称羡的书房:室内可以摆沙发,可以装空调,可以安电话,可以架电脑。而那些藏书,也不再是字大行稀的线装本。古人以“入则充栋宇,出则汗牛马”来形容藏书的宏富,其实那是由于原始的印刷技术所致。现在一书橱书籍的内容,恐怕就可抵得上古时那充栋宇、汗牛马的藏书。说古时“秀才不出门,能知天下事”,未免夜郎自大,不知国外有国;用这话来形容现在的“秀才”,才是恰如其分。因为世界各国的种种著作,都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收入房中;世界上发生的大事,只要敲几下键盘,便可从网络上得知。别说古代的秀才,就是像董仲舒、刘向、朱熹那样的鸿学巨儒,往

这样的书房里一坐,也会觉得自己孤陋寡闻,知识单一。

然而,书房虽好,却并非人人都想拥有。有些人生活水平已达小康,甚至跻身于富翁之列,住房宽敞得可以举行家庭舞会,房间多得可以开一个小型旅馆,却并不见有一间书房。他们可以把空余的房间用来养狗养猫养斗鸡,却不愿用来放书。我认识一位老兄,靠承包工程致富,家中辟有麻将室,内设上万元一套的紫檀木桌椅,桌上是2000多元一副的玛瑙麻将。但看遍所有房间,也不见有一架书橱,更谈不上什么书房。当然他并未忘记在客厅里摆上一架豪华的酒柜。而他儿子每天的作业,只有趴在餐厅里的饭桌上完成。在这些人看来,读书不但不能致富,而且费眼耗神,家中设一间书房,实属多余。有的人虽然拥有书房,但却难得读书,某些官僚的办公室或家中的书房藏书甚丰,且多为精装豪华本,但要他自己写一篇述职报告,比上月球旅行还难,讲话稿若是没有秘书代劳,就会急得如热锅上的蚂蚁。他们的书房,只是用来装潢门面、借以骄人的“形象工程”。

书房是存放精神食粮的仓库,是汲取知识营养的餐厅。我想,当人们不再把物质的满足当作唯一追求之时,当人们把增长知识、提高文化修养看得比享乐重要之时,书房,才会被越来越多的人视为家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到那时,一些家庭除了摆设酒柜恐怕还要添置书柜,宠物间、麻将室或许就要变成书房啦。

[ 本帖最后由 美惠子 于 06-9-3 18:56 编辑 ]

美惠子 发表于 06-9-3 18:55:11

我也是爱书人,我家拥有一大一小两个书房,大小七个书柜将近两千册藏书,每天坐拥书城,我感到非常满足。

窝窝头 发表于 06-9-4 20:21:31

我也很向往啊!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生活感悟] 书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