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迫症(包括所有神经症)的心理而非生理根源
强迫症(包括所有神经症)的心理而非生理根源强迫症(包括所有神经症)的心理而非生理根源
所谓的生化反应当然有,酒精就能导致明显的的生化改变,人的心理状态和行为都会有些变化,但是酒精消失后呢
有些药物的作用是抑制大脑功能区,能起暂时的控制,但是无法起到治疗作用
当一个人亲人突然离去的时候,脑部立即会因为接受到亲人离去的信息而发生生化改变,导致感觉情绪低落。也就是说是社会心理原因导致生化改变,而不是反过来生化改变导致亲人离去。
不少得强迫症的人,从小家庭环境中受到过度的批评责备,养成了求全责备的偏执性格,正是这种性格引发的高焦虑导致脑部生化改变,引发高级神经系统的反应系失衡。
神经症是焦虑导致的高级神经系统(大脑和植物神经系统等整个神经系统)的反应性失调。所以才哟那么多的强迫症,焦虑症,抑郁症的患者有各种各样的躯体症状,包括植物神经系统的便秘、肠胃功能失调、心悸、心因性皮肤过敏、胃部不适、肩膀酸痛、偏头痛、头晕头痛等躯体症状。
大脑的五羟色胺如果是导致强迫症的罪魁祸首,那就不会导致植物神经系统的便秘、肠胃功能失调、心悸、心因性皮肤过敏、胃部不适、肩膀酸痛等躯体症状。
强迫症症状会泛化转移,而这种转移都是心因性泛化和转移。如果非要找生理原因一一对应,是否还要找强迫洗手基因和强迫思维基因或者强迫数数基因呢 说的不错啊,可是有时候大脑机能的损伤和病变也会导致性格转变和一些精神上的症状。目前多学科都在对精神症状和相关问题领域进行攻关。也不能排除生物学家的努力啊
[ 本帖最后由 firefox 于 07-6-5 19:40 编辑 ] 现代的研究表明:神经症可能存在相对应的遗传基因。
美国已经在开展这方面的研究调查,主要是调查研究罪犯的子女的生活行为。
有这样一个经典的案例:
一个强奸犯,他的儿子基本上完全和他分开的,可是长大以后,他的儿子竟然用和他相同的手法犯罪!
犯罪基因是否存在,还在遗传学家的进一步研究中。 呵呵,儿子分开并不代表信息就是分开的
另外,不要把犯罪同神经症直接关联
如果所犯罪是一种行为的话,那是否所有行为都是一种基因呢
如果这样,人做什么都是由基因控制了,还要人的主观能动性干什么呢 许多对无知的领域的研究都可能会引起争议。在研究结果未明确之前,我认为还是不能轻易的下定论啊。
科学就是这样向着未知的领域不断前行。 请用: behavior gene 为关键词,进行google搜索,你会造成许多相关的信息。
请看这里:
http://www.ornl.gov/sci/techresources/Human_Genome/elsi/behavior.shtml
我也只是对无限的未知深深的好奇,没有别的意思
:handshake
[ 本帖最后由 firefox 于 07-6-7 22:36 编辑 ] 我从来没有反对过必须的药物治疗。
只是很多人完全不必要吃药,造成时间和经济上的浪费
很多人通过吃药得到好转后,其实心理素质本身并没有得到提高,想类似的问题还容易再次发生
所以,原本想快速调整,反而慢了下来。原本开始调整比较慢的心理治疗,最终却是比较快的最终康复。
不少长年服用药物的人,多年的反复就是忽视的心理根源 5-HT是心因性焦虑的结果而不是原因,去治疗这个结果而不是原因无异于摘取这棵病树的烂叶子,砍掉枯枝,而没有治疗这个病树的真正病因
李维荣老师家庭结构治疗案例里,治疗强迫症和暴食症等都没有用药物。
其实,这同精神科医生的训练背景和心理治疗师、咨询师的训练背景有关。也就是不同的经验系统
一个是精神病学和药物动力学的,一个是临床心理学和咨询心理学的取向
作为亲身十多年的强迫症康复者和接触过大量的强迫症病友和治疗过的强迫症病人,药物治疗往往不能彻底。我遇到不少常年服用药物的强迫症患者,还是没有康复。
药物治疗有效的人也只能控制,而不能治疗,除非服用数年后,他们生活发生了变化,当年的情结已经不成为情结,焦虑就会消失。但是这并不是药物的功劳,而是心理上由于外界的环境变化,内心发生了改变。如果进行心理治疗,这个改变就会快一些。 思想越是偏执狭隘的人越容易出现各种心理问题
如果一个人心胸像大海一般宽阔,视野并不局限于现在,那么他就不容易被眼前的任何困难所压倒产生心理障碍
回复 #9 华人心语 的帖子
版主说得对.可是当人第一次意识到自己过去的一些选择将对将来产生巨大的影响,他可能不急吗?
我从中学时代就存在社恐而不自知, 一路走过了十多年,虽然也积极参加各种活动,好象没事了,但是根深蒂固,终于在最近由于外界环境而激发广泛社恐,伴有焦虑,强迫和抑郁.想到这些对将来工作,婚姻等等的影响,真的一下子灰心到了极点.
道理我懂,可是心结总在,很难受啊. 如果一个人心胸像大海一般宽阔,视野并不局限于现在,那么他就不容易被眼前的任何困难所压倒产生心理障碍
说的真好 谢谢柠檬草的认同:)
草叶青青,你的内在的还存在大量的认知偏差,这些认知偏差就像定时炸弹,遇到一些合适的引信就把它引爆了,所以需要把这内在的炸药转化成平稳的能量
:) 据法国医药研究基金会说,患者停止服药2年后疾病复发率为35%,12年后疾病复发率为60%。 以上是抑郁症的药物治疗的数据,如果一个人在药物治疗的过程中不幸生活状态和心理状态没有得到调整,那复发是必然的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