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帮助孩子安全度过反抗期
(非原创)儿童与青少年,由于他们人格还没有完全成形,情感与认知的不稳定,容易出现精神与心理问题,往往带来的是比成人更加严重的后果。儿童青少年心理问题的发生与其各发育阶段很多环节和许多方面的因素有关。了解儿童及青少年的心理发育特点,往往会有效的避免上述问题。
反抗,是孩子顺利成长的标志,也是儿童青少年心理发育的必然阶段。自发性顺利发展的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存在三个比较明显的反抗期,它们是:两三岁时的第一反抗期、小学二三年级时的中间反抗期、青春期时的第二反抗期。反抗是孩子正在顺利成长的标志。反抗,是与自我的成长同步出现的自然表现,对于意欲的发展来说也是不可欠缺的重要一环。所以,若被孩子反抗,做父母的应该感到高兴,欧美等国非常重视说“NO(不)”。“我们家的孩子能够说NO了”—很多妈妈会为孩子的这一成长感到高兴。在反抗期里不会反抗的孩子才是令人担心的孩子。
1.第一反抗期:
第一反抗期的年龄约为3-4岁,是儿童心理发作战过程中的自然程序,与儿童的自我意识发展联系密切。自发性顺利发展的孩子,在两岁前后便开始动不动就说:“不。”这意味着孩子即将进入第一反抗期了。到了第一反抗期,孩子想自己来做事情的愿望变得强烈起来,无论是吃饭还是穿衣都想要自己一个人来完成,常常拒绝妈妈的帮助,动不动就说:“不。”第一反抗期,是孩子什么都想通过自己的手来做的时期。但是在这个时期里,如果完全满足孩子的一切要求,那么孩子就会变成一个只顾自己的人。因此,父母必须区别清楚:孩子的要求究竟是建立在自发性基础上的自我主张,还是出自任性的欲望。
第一反抗期是孩子心理和生理发展的一种正常现象。意志力正常的幼儿84%都经历过,相反意志力薄弱的幼儿只有21%经历过,未经历过的幼儿成年后一般都表现为缺乏自主性和主动性。两岁左右的孩子开始学习思考问题,开始形成自己看待事物的观点,他们希望按照自己的方式做事情。这个时候,身体和动作的发育使他们可以通过动作表示反抗,抵制自己不喜欢的东西。虽然独立是孩子成长过程中重要的一步,但父母不要忘记,两岁左右的孩子还太小,不知道行为的后果,不能预见可能发生的危险。父母除了要保护好孩子的安全外,还要教他们学习考虑他人的感受,有重要的事情要和父母商量。怎样才能帮助幼儿度过这一特殊阶段呢?
⑴教育是关键:父母要放弃不分青红皂白的强硬态度,应该看到“反抗”正是促进孩子心理能力发展的动力。要对孩子的某些行为予以鼓励,以促进孩子自我意识的形成和能力、技巧的良好发展。
⑵家长要掌握尺度,对孩子的发展给于帮助和引导,一味的放纵容易造成孩子的性格执拗和人性,但过多的限制则容易挫伤孩子的自尊心,使其变得过于依赖和顺从,难以培养自主性。
⑶因势利导,正确教育。语言的鼓励和适当的帮助,让孩子能够接受你给与的帮助的形式最重要,让孩子既能体会到自主的乐趣,也能掌握好发展的方向。
⑷情绪紧张的孩子更容易产生反抗心理。在孩子疲惫和饥饿的时候,不要教他学习新东西或者强迫他做任何事情,让他有更多的休息,或者吃一些平常喜欢的零食,有助于缓解紧张的情绪。周围环境的变换也会让孩子紧张,反抗心理加重。孩子生病的时候通常情绪很低落,容易和父母对着干,父母要理解孩子转变的脾气,在他生病的时候不妨多纵容他一些。
⑸保护孩子和他人的安全。孩子的危险意识不强,有些行为可能会产生危险,父母应该立即制止他的危险行为。而且制止孩子的行为之后,你要好好地和孩子沟通,让他了解自己行为的后果。
⑹让孩子学会合作。询问与征询的语气让孩子更容易接受。比如,“把杯子弟给爸爸,好吗?”,比“把杯子给我拿过来”会让孩子有相反的反应,命令会让孩子变得不容易合作。
⑺帮助孩子能提出合理的要求。对于幼儿来说,让他跟小朋友交换玩具比让他无偿地把自己的玩具给小朋友更容易。鼓励孩子用语言表达要求,但不能纵容他的不良习惯。如果你遇到孩子在超市里大吵大闹地要达到某种要求,不要因为怕丢面子或急于解除困境而让他得逞。可以把孩子带出来,用平静的语言告诉他,“因为你的表现很差,所以妈妈不能给你买蛋糕。如果你想吃蛋糕应该对妈妈说,妈妈会考虑你的要求的”,慢慢地孩子就学会表达自己的意思,而不是吵闹、反抗,并养成自以为是的态度。
⑻做孩子的榜样。父母是孩子最亲近的人,是孩子的偶像,也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言行会直接影响孩子的思想和行为。因此父母要控制自己的言行,不要说一套做一套,特别是在孩子面前,让孩子产生不信任感,混淆是非观。
2.第二反抗期
小学二、三年级,也就是孩子在7-9岁的时候,常出现跟大人顶嘴的现象,这也就是所谓的“中间反抗期”现象。这一阶段还被称为“小团伙时代”。相互投机的孩子们组成“党徒”在一起疯来吵去,或跑到老远的地方去玩耍。这是孩子确立自我的关键时期。第二反抗期也被称为孩子精神上的“断奶期”。孩子的反抗常常是以跟大人“顶嘴”的方式表现出来的,并且显得理由十足。这表明孩子的“自我意识”正在顺利发展,并开始具有批评大人的能力。作为父母,应把孩子的反抗视做成长的证明,以宽容的心态加以接受。其实这种“逆反心理是”家长与孩子之间因为价值观念不同而出现的一种正常的心理过程,家长应该正确面对孩子的“反抗”。父母应对孩子的意见表现出倾听的态度,经常倾听孩子的讲话,也会培养孩子认真听取他人意见的良好品德,对孩子的心灵成长将起到重要作用。
⑴让孩子在玩耍中自发性得到成长。孩子对于“玩耍”的重视在6-7岁尤其突出,情绪的表现变得比以前更复杂了,如哭的方式从5岁之前的号啕大哭,变成抽泣呜咽。当家中的几个孩子确信自己被父母爱着时,他们之间的关系会很好,小的孩子会喜欢大的孩子,大的孩子也会照顾小的孩子。在与小朋友的玩耍中,孩子的自发性在不断地发展着。要给孩子充分的自由,不要过分地加以强制,往往这种孩子会心情压抑,不能感受到来自于父母的爱,只是人格形成发展受阻。
⑵父母要勇于认错,认真对待孩子提出的批评与建议。孩子的眼睛是透明的,看待问题的方式与方法往往与成人有很大不同。面对孩子的批评与建议,父母要态度坦诚,勇于认错和反省,平等的和孩子交流。这种态度的重要性在于“以身作则”的教导孩子一种“自我反省”的能力,是一种最好的诚实示范。
⑶给孩子充分的思维与娱乐空间。现在的家长往往过多的限制了孩子的思维自我发展,并把自己的观点不加节制的转达给孩子,以学习为理由剥夺了孩子的娱乐空间,让孩子在“吴理由、无快乐”中成长,个性受到了限制,一旦忍耐到一定限度,孩子也会爆发。所以家长要放给孩子充分的自由,只是在某种程度上加以节制。自由的身心发展是孩子生理、心理年龄同步成长的重要保障。
⑷培养孩子的学习意愿。缺乏学习意愿是自发性发育迟缓的缘故。孩子缺乏自己思考,自己决定想做的事情,不依赖于他人而能自主一切的能力。家长也应该反省一下,形成这种局面的原因还是在于前期的发展受阻,而不能归于孩子自身。更不要用打击性、诱导性的言语来说教孩子,比如“不好好学习,大了只能捡破烂了”,“不学习就没有好出路”,“孩子,父母都是为了你好呀”等等,这种说教反而更容易引起孩子的逆反,甚至叛逆心理,或者出现对于目的的错误判断。“无言之行”比空洞的说教更具说服力,给孩子创造一个“学习”的氛围,帮助孩子找到学习的乐趣,这样孩子学习的医院就逐渐形成了。
⑸好孩子的评价标准。乖顺而不让大人操心的孩子,很大程度上是自发性发育缓慢的结果,过于听话的孩子往往隐藏着更严重的成长危机。成人如果不能改变评价标准,“好孩子”往往会成为“问题孩子”。“捣蛋”,“嬉戏”,“胡闹”,“吵架”往往是孩子的自我自发性的体现,不能一味地进行打击,要在有所限制中进行保护。
⑹发觉孩子的潜能,认真地培养一项优点或特长。“一窝蜂”,从大流的情况比较常见。家长往往会给孩子安排过的特长培训,比如同时进行钢琴、书法、英语的培训,并要求孩子做好,往往让孩子疲于奔命,应付了事,不堪重负,时间长了,孩子会产生厌烦的情绪,随之而来的就是抵触,磨灭孩子对于其中一种可能产生的兴趣。对于这个时期的孩子来讲,自由选择或许比毫无意义的强加干预更能发掘孩子的潜能,成人的态度与选择强加于孩子身上往往会受到相反的效果,其结果招致逆反或罢工,以至于关系紧张。
3.第二反抗期
第二反抗期即少年期,为11.12-14.15岁之间,又称困难起或危机期,是心理发展的必经途径。此期孩子已进入青春发育期,突出的表现是具有逐渐增长的成熟意识,而社会经验又不足,使得此期的孩子易出现各种问题。如喜欢与父母去公园的孩子变得不愿再跟着父母;一直很听话的孩子也常常不听话,情绪急躁,向父母发脾气;做什么事我行我素,不愿与父母商量,而且富于冲动和冒险性。如处理不当极易导致其他问题。此期的发育受阻,常导致各种心理障碍,严重者离家出走,甚至自杀等等。
出现的原因:⑴生理发育加速,心理发育相对缓慢;⑵心理断乳和希望在精神上得到父母的支持和保护的矛盾;⑶心理的闭锁性与需要理解、交流的矛盾;⑷要求独立自主和以来之间的矛盾;⑸自以为是和常常出现自卑感之间的矛盾。
常见的表现:⑴社会地位欲求不满;⑵观念上的碰撞(幼稚,主观,片面,绝对);⑶不能自控的情绪波动;⑷青春期烦躁;⑸反抗主要指向父母。
这个阶段的孩子往往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和攻击性,行事草率、鲁莽,矛盾的处理难度较大,一旦处理不好就会导致矛盾升级。应用如下办法来帮助孩子度过这一必经但又十分危险的发育期。
⑴明白“反抗”的真正意义。此期的孩子所表现出来的反抗,与前两期有着明显不同,不再是为了达到某种单纯的欲望而实施,往往是利用“反抗”来证探索自我价值和力量。85%的学生都开始注意起自己的形象,注意到自己应该是一个有别于他人的独立个体,这是一种自我关心和渴望被承认的心理表现,这种心理需要在潜意识中就使得他们希望利用与众不同甚至是对抗来显示自我的独立性和存在的价值。当然这种独立的心理需要还表明学生已经日趋成熟,但是这种成熟还是不完善的,表现在他们时而非常自信,时而又特别自卑,情绪上很不稳定,也正是这种不稳定造成他们有时会故意和家长老师对立。
⑵认识“逆反心理”的好处。逆反心理包含许多积极的心理品质,逆反心理包含诸如自我意识强、勇敢、好胜心强、有闯劲、能求异、能创新等积极的心理品质。逆反心理在某种程度上能防止一些不良品质的形成。逆反心理强的孩子在不顺心、烦闷、压抑、不满意的时候,敢于发作,能使不愉快的心情和不利于身心健康的负面情绪不至于长期滞留于心中得不到释放。他们不会有畏缩、压抑的心理,也不会懦弱、保守、逆来顺受。这样能起到维持身心健康的作用。因此,父母要善于发现逆反心理中的创造性品质和开拓意识,并合理引导。只要引导得当,逆反心理是能够在现代社会发挥积极作用的。
⑶避免与孩子的正面冲突。在于孩子发生冲突的时候,强制与高压只能激起孩子的反叛欲望,或者导致孩子产生极端的想法。在出现这种情况的时候,处理要冷静,可以选择暂时的离开,让冲突在一定时间后降温,然后再与孩子谈,这时候的孩子已经能认识到自己的不冷静,更有利于解决问题。为了面子、家长的权威而进行无谓的争执,冲突升级的最终结果只能是两败俱伤。
⑷正面的表扬孩子表现出来的合作与变通。这个时期的孩子往往表现出来的合作与变通非常隐秘,可能是一个动作,也可能是一句无关的话,对此都要进行鼓励,趁机与之谈清楚问题,避免语气强硬,要学会给孩子一个“台阶”下,维护他的自尊。这样的家庭交流方式让孩子变得愿意与家长沟通,家长也需要了解孩子的心态,避免“代沟”的出现。
⑸让孩子相对的独立,巧妙地表现家长的保护。这个时期的孩子对审美、自我表现已经形成一定的认识,在穿衣、消费、娱乐方面尽量的尊重孩子的意见,让他自己拿主意,并巧妙、委婉的给以提示,在孩子能感受到在独立能得以体现的同时也能感受到来自于家长的爱和关心,在不知不觉中实现“心理断乳”,不要在枝节问题上与孩子形成冲突。
⑹建立平等的交流方式。此期孩子心理的相对闭锁,一方面是发育的特点,另一方面是孩子与家长的“不沟通”所致。孩子往往对说教式、居高临下式、反复唠叨式的交流方式非常反感。所以家长要努力创造和谐、平等、气氛轻松的交流方式,同孩子经常探讨一下他们刚兴趣的话题,不要让孩子主观的人为父母和他们生活在不同的世界。
⑺正确归因挫折,在引导中加以保护。处于这一时期的中学生,在反叛的性格的驱使下,勇于探索,少于听取家长的意见,盲目任性地尝试他们想当然的一切,于此同时,他们的意志往往是既表面坚强、一意孤行,同时又缺乏韧性、实质脆弱,遇到困难便无为消沉。面对这样心理困惑的孩子,应及时巧妙把握他们发生心理冲突时所产生的思想混乱,创造有利的时机,循循善诱,要帮助他们进行客观的分析、面对现实,使之明白自己的错误和任性的不利后果,正确归因,克服盲目地反叛,磨练意志,丰富阅历,对青少年学生进行有效的挫折教育。在教育的同时应注意保护其自尊和自信,使他们能够在挫折中重新站起来,通过正确的归因,激发他们的良好行为的动机。
⑻言传身教,从自身做起。这时的孩子虽然对父母有一定的抵触心理,但是父母的言行仍是他们攫取社会资源的重要源泉,模仿与学习在不知不觉中形成。所以,家长不要说一套做一套,让孩子过早地领会到人性的弱点,产生错误的认知。潜移默化中形成的问题,往往难以改正,并且可能终其一生。所以,家长要善于自省、反思,给孩子一个榜样。50步笑百步的教育方式不具有任何成功的可能。
⑼让孩子走出自以为是和自卑的夹缝。自我发展的不成熟,往往让孩子对自己的决定、看法、观点自以为是,不能听从来自于他人的意见。同时再与周围的伙伴的相处中孩子也容易产生在容貌、学习、地位、关爱等方面的比较,片面地比较点容易让孩子产生自卑感,波及到对父母能力等方面的怀疑。对于这种矛盾,要慎重对待。自以为是碰壁后的失败,家长要予以理解,并循循善诱,让他们清楚自己的失误,但是不要打击,因为任何一个人的成长总是从挫折与失败中形成的,教训往往比成就更能让孩子成熟。要帮助孩子发觉自己的优点,善于比较,在优势中建立自信,在不足中找到动力。
⑽让学习不再成为孩子的负担。学习一直是中国青少年最重要的隐痛之一,枯燥、压力过大、目的不明确、时间的过渡占用等等都会使孩子产生厌烦的情绪,一旦与家长的期望产生冲突,则矛盾必然出现。对于学习成绩的过份关注与斤斤计较,优则喜,下降则讽刺、打击,把自己的态度、期望与看法强加于孩子,不正确的引导,往往让孩子生活的目的过于单一,专注于学习,丧失效率,产生自己的学习是为了父母愿望达成的错觉,在交流中的不平等,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功利性与善变,而丧失客观与理解、关爱,矛盾的产生日积而后累,这种情况下孩子一旦与父母产生隔阂,矛盾则难以缓解。看重还自己的学习态度,而不是学习成绩,鼓励孩子的爱好,在孩子学习成绩优秀时给与赞扬,但同时指出不足,让孩子戒除自满;在成绩下降时给与鼓励,赞扬孩子的学习态度,帮助孩子分析不足,寻找更加合理的学习方法,培养孩子张弛有道的学习方式,发挥孩子的主动性,让他们明白学习的真正目的,让繁重程度在不减的情况下增加孩子的耐受力和学习兴趣。 谢谢小飞的贴子,相信对很多人有帮助。 是啊,谢谢木碗姐姐,相信会对那些家长们有很大的帮助:)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