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心理咨询体验
大家好,我是双相患者。平时一般都在双相版块里面混,来这里都是灌水多。我主要想写一下,接受心理咨询的体验。我之前一直都是接受药物治疗,03-06年之间一共是三年,除了中间几个月医生说我可以停药外。第一次服用的瑞美龙,第二次服用的是诒诺思。这一年多来,已经不服用抗抑郁药物。为什么我这次会去做心理咨询呢?一方面,我认为药物对我的效果已经只有维持的作用,不可否认在我第一次抑郁严重发作的阶段,它是我的救命稻草。但是现在服药的效果仅仅能保证我的低水平状态,同时让我形成比较依赖的关系,这是我无法接受的。并且我的主治医生很不负责任,每次去就给我开些药物。然后说吃多长时间,差不多就是按照说明书来的。去年5月开始不服药,还挺害怕,后来通过自我调节,上网交流,体育运动等,也能恢复过来,并且这一年过来,虽然情绪时常反复,但总的来说朝正确方向发展,也对自己的状态更加清晰和明了。这增强了我对心理调节的信心。(这仅仅是我个人的经历和体验,仅供参考)。
可能是我的悟性或者其他原因,这一年多来,状态处于一种低水平的稳定中。平时生活中还是处于一种消极的状态中,因为我不敢积极,或者是害怕积极,我两次都是在对自我强烈的愤怒下,强迫自己改变自己,实施行动后就导致了躁狂。刚刚就经历了一次低谷,虽然经过自我调整,我也能走出来,但是仅仅是走出来,还没有走向前面。所以,我近一个多月就寻求专业的心理咨询。
找的第一个心理咨询师,是个催眠爱好者。第一次,刚过去,她就问我的梦想是什么,然后一问一答。总的归纳起来,她认为不需要对过去进行分析,着眼于现在和未来。那么我现在就是树立一个目标,还跟我说了人的人际关系,财富,家庭等,让我寻找我的短板。这次交谈让我很不满意,这解决一般人的问题倒没问题,心理问题应该有专门的解析的,怎么会是这象成功学的大路货呢?然后她跟我说再进行两次催眠后,就没什么问题。一次是对过去的催眠,斩断过去不愉快的体验;一次是对未来的催眠,发现潜伏在我的潜意识里的梦想。
过了大概一个月后,我对这种两次解决心理问题的快餐式手法还是很有兴趣的,虽然可能机会不大,但是不去尝试,怎么会知道呢?于是,又去找了她一次,她就给我做了一次对过去的催眠,催了将近一个小时,我反而越来越清醒,一点效果也没有。唯一的一点好处是,在那里看到《生命的重建》这本书,学了点东西,而且最近也用起来,达到一定的效果。所以,我奉劝大家不要轻易相信什么催眠疗法,中国的催眠大师不是很多的。 今天我又找了一个心理咨询师,进行咨询。这个咨询师相比起来就负责任很多,先在预约电话里跟我聊了将近半小时,还叫我写一份个人的材料给他,他好有个大概的了解。今天早上10。10-11。35进行了一次咨询。
这个咨询师还是比较有水平的,很多我原来的疑虑,得到了验证。我一向感觉自己曾经有过轻微的强迫倾向,而以前治疗我的医生都没有指出来。一开场,他就说我是有着强迫倾向的。这让我感觉他有着不错的洞察力。同时,也增强了我对他的信心和整个交谈中的兴趣。
他指出:我有着强烈的追求成功的欲望,追求条理性,追求完美。超我过于强大,压抑了我的本我。超我是道德和良心,本我是个人的本能的欲望。确实,我从小就对毅力和次序过于看重,曾经无数次的想锻炼自己的意志力。在我的世界里,没有合作关系,都是敌对关系。我总想胜过别人,超过别人。这种敌对关系从我跟我弟弟的关系中就可以看出,从小不知道为什么,我总不想跟他一起玩,对他很不友好,到现在还对他的一些言行很看不惯。我的控制欲非常强,这倒是我没有清晰认识的。不过,我从小的几件小事可以看出,我从小就有点自私的天性。很小有一次,我姑妈给了我一袋鱼片,我就是把他藏在一个地方,而不给我弟弟。还有小学三年纪一次,学校里提倡捡到钱,要交给老师,我检到了三毛钱,其他同学也看到了,我就没有交给老师,而自己买了一包鱼片吃掉,后来老师还找我谈话,至今还萦绕于我的心头。
我现在的生活很邋遢,不喜欢整理东西。其实我在很小的时候,所表现出来的是一种追求条理和次序的。三岁时,我就知道把东西整理起来,并且锁起来。小学一年纪的时候,我字写地非常工整,但特别慢,后来在母亲和老师的催促下,我的字才写快起来,但是却非常潦草。
他指出我目前就象一个独轮车,只是片面地追求世俗意义上的成功。那么要发展另一个轮子,学会与人合作,融入人群,发展有建设意义的人际关系;可能的话,还要学会如何在一些不可抗因素下退出的能力。
我问他:既然我这么追求成功,那么为什么我会在毕业后这一年多里表现地这么消极。他说:这是我本能的做出的一种调整。这还是我无法理解的,那么究竟什么才是正确的上进心呢?
我又举了一个例子。当天去咨询的时候,我去地比较早,我就想打个电话问一下,但是又害怕这样会干扰到别人。这种内心的冲突在我的成长经历中经常出现。那么,他给我的分析是:这是我人格不健全的表现,我没有很好地分清楚界限。其实这是件比较简单的事情,我打个电话问一下,有没有空。那么,这样就会把选择给他,如果有事可能会迟点过来,如果没事,那么就马上过来。而我是既想打电话让他早点过来,又害怕这样会给他造成麻烦。这就是超我和本我在进行斗争。自小我就对这些把事情清晰地分开界限很讨厌,我的认路能力是很差的,我喜欢寻找事物中的共性,然后归为一类,也就是我喜欢总结。 由于现在头脑比较麻木,很多谈话想不起来。以后咨询时,我会陆续增加。 我也是双向的,没有怎么系统地进行过心理咨询,我准备最近开始,我可是对它寄予了很大希望的饿 感谢小刀战友和我们分享咨询感悟!!:handshake 小刀是双相版的老朋友,也是我的前辈。
虽然公认的说法是双相是一种biochemical(生物化学)的病症,药物治疗是主要途径。但不可否认的是,心理、人格上的缺陷,至少会对病症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而合适的心理治疗,即使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病症,也会改进我们与自我、周围的人、事打交道的方法,为我们的成长和健康创造尽可能好的环境。
因此我非常支持小刀体验心理治疗,也非常感谢你和大家分享你的体验。期待更精彩的下文和理想的效果。 目前暂时是定为一星期一次,以面询为主,辅以帖子和QQ交谈。我大致讲一下这几天的状态和体会。星期天的咨询结束时,咨询师给我布置了三个作业 1,写这次咨询的体会2,整理过去的思路3,尽可能地记录当前的思路和状态。
回来后,我就给自己下了很大的目标,要让自己尽可能多地回忆起以前的事情。却不知,越这样,我反而想不起自己以前的事情,于是就变地很焦虑,大脑中又有了以前那样有了逼迫自己的感觉。当天,整个感觉很焦虑。到了晚上,我就给咨询师一个电话,他说我这是完美主义作祟,做事情总想做好,然后让我只要去做了,就好了。当天,整个人感觉还是挺不好,我感觉怎么咨询反而让自己的状态更不好了,于是就想是不是双相的人是不适合咨询,只适合药物呢? 星期一早上,睡眠也相当不好,对于去上班感到很不安和焦虑。
接下来,就对咨询的心淡了点,大不了这个星期什么都不写,再去咨询。回家后,在咨询师的个人网络上,他对我整个做了剖析,我看了好几次,感觉对自己整体好象多了点感悟,但还是蒙蒙隆隆的。接下来,晚上我感觉好象出来了,写了很多东西,同时感觉自己的思路也清晰了一些。昨天晚上我睡眠挺好的。
-----------心理咨询没有象我原来想象中能那么迅速起效,他是对我整个人生过去的梳理,人格的完善,并且心理咨询主要还是靠自己的体会和努力,把它当作治疗,反而效果不好,当我的心淡点,反而效果好些。它应该融入生活中,做到生活第一,咨询第二,可能效果好些。(随着咨询的深入,可能会有其他体会)。 加油!我也在做心理咨询,效果不错,http://www.sunofus.org/bbs/thread-12931-1-2.html这是我的咨询记录,有机会来看看,我们一起加油!:hug: 小刀儿,能不能说说为什么说你是“双相”?
[ 本帖最后由 晔阳 于 07-4-25 09:34 编辑 ] 看来小刀的咨询已取得一定的效果,可喜可贺!!:handshake 原帖由 晔阳 于 07-4-25 09:33 发表 http://www.sunofus.org/bbs/images/common/back.gif
小刀儿,能不能说说为什么说你是“双相”?
我确实是爆发过躁狂,那段时间,大脑里幻想翩翩,有时认为自己是黑社会老大,有时候幻想自己将来是大企业家等等。同时整个人精力异常旺盛,兴奋起来可以在纸上涂鸦几个小时,记录自己的想法。抑郁吗,就是常有的了。 lihloe ,我会去看你的帖子,也希望你越来越好,互相进步,:handshake !
同时感谢波波大哥对我的支持,你的发言让我感到温暖,呵呵:lol 我是刚刚结束两个月的跟恳谈李老师的咨询关系,这里我可以描述一下我的咨询经历。首先,我是一个典型的神经症患者,从2003年春天被诊断为抑郁症患者,后来进一步被确诊为双向情感障碍,中间间断过四个月,一共服用了近三年的药物,到06年5月因为自己对药物的失望兼对与我保持了三年医患关系的心理医生的失望,我愤而自己停服抗抑郁药。接着我就试着自己调节,那么有锻炼,在论坛上发帖子描述自己的过去和一时的情绪。虽然能保持一种低水平的稳定,但是还是非常焦虑,睡眠问题也没有彻底解决。于是,到了07年3月由于再一次抑郁症发作,我再一次有了自杀的念头,我就知道这次无论如何要冒险去尝试下心理咨询了,因为药物,自我调节都宣告破产了。
同时,由于我当时已经参加工作3个月了,有了经济基础可以进行专业的付费咨询了,当时我是这么打算的:我准备5000块钱,如果用光了,咨询还没有效果,那么再另做打算吧。我刚开始,找的是另一个咨询师,咨询了两次,发现效果不好,于是就主动脱落了。接着,就找到了恳谈李老师,因为对于心理咨询我是首选面询的,所以我首先是在温州寻找,因为我就在温州。我先给李老师打了个电话,这里大概持续了半个小时左右,这里他跟我提了几点:1,问了我为什么不继续保持医患关系 2,很多抑郁症患者会有沉溺的倾向,这个咨询主要还是靠自己,咨询师只能引导 3,要想有好的效果,那么要持续比较长的系统咨询,短短的2,3次不会有大的效果。由于他肯耐心地跟我沟通半个小时,那么这里让我增添了点信任感。这里再谈个细节,李老师问我:打字速度快不快,能否接受网络咨询,比如帖子回复,或者QQ咨询,因为地面咨询要受到各种条件的限制,比较难实现周期性的咨询频率。但是我坚决地进行了答复:我就要地面咨询,网络咨询只能在地面咨询起效后再进行辅导,或者同时进行。因为我知道有个统计,人与人之间的交流70%要通过各种肢体语言,而话语只能占30%。
刚开始咨询的时候,我是半信半疑,对李老师有点信任,但是怀疑居多,同时对自己能够成长也是持不肯定的态度的。特别是他对我解释了相关我的性恐惧的帖子后,我就陷入了停滞的阶段,又回潮了,又经历了轻躁狂,接着有点抑郁,这个时候我对咨询关系是非常不信任。连带着对李老师给出的方案也非常怀疑:加强情感沟通,融入人群,从高焦虑,控制为主的强迫倾向转到亲和的路子上来。我所理解的心理咨询是挖掘我的过去,然后逐一进行分析的路子。但是由于我个性的保守,害怕得罪人的倾向,我没有主动提出要脱落,但是我还是向李老师反映了我的这种情绪,他也对此做了调整。接着,我们的地面咨询从工作室转移到了咖啡厅,时间也不是固定在1个小时,而是拉长到整个下午,费用还是200,这一方面让我更放松地谈自己的体会,同时也更增强了我对他的信任感。接着,随着对咨询师的信任,我就主动配合,从加强自我披露入手,然后在实际中行动,主动与朋友们联系,然后及时的把自己的各种体会写到帖子里,然后李老师一般也都能在当天及时地给我回复,产生良好的互动。接着我就感到很多变化在暗暗地进行,我都视乎无法察觉,但是家里的父母,同事,还有李老师都觉得我明显地变了,变得积极了,更易于沟通了,更开放了。
就在今天,差不多两个月结束的时候,李老师突然通知我,我的咨询要告一段落了,我其实还没有心理准备,因为现在的状态,不是我所理解的理想状态。我所理解的理想状态是没有任何的焦虑,烦恼等情绪,但这是不可能的。于是我就这么在他的督促下“毕业”了,颇有点心不甘情不愿的味道呢?因为接下来,主要的成长需要靠自己了,没有固定的咨询关系了,咨询师也从导师变到朋友了。
这里要谈一点我对各种咨询方式的理解和感受。之前在没有见到李老师之前,我内心中有一个形象,这跟阅读很多名人传记差不多。没想到一见面,顿时有一种幻灭感,原来也就是这么一个人啊,没什么了不起啊,失去了最起初的那种崇拜感。这就是面询的好处,而单单通过帖子和QQ得到的印象是片面的,可能是内心已经有所神化的。在我状态转好以后,我就更能从帖子回复里获益了,帖子的回复充满了理性,共情方面就差了点,不过到这个时候共情已经不是主导了。 相关冒险和探索
人生中必定常常需要我们决策和探索,而这都是面对未知世界所做的一种抉择。这里可以以我进行心理咨询为例。我当时的大环境是不赞成心理咨询的,认为这就是跟你谈谈心,而咨询师的素质也是参茶不齐,良少莠多;同时,阳光工程上面虽然有药物治疗,心理治疗等板块,但是这里的主流思想是在药物控制症状后,然后进行心理调节(其中又是以自我调节为主)--这仅是我个人的观感,忠实记录,欢迎讨论啊!
我其实是什么也没想,就匆忙地进行了,没有与接受过咨询的网友讨论过,这就是在我的个性中有一种冲动性,双相可以看出这点的。接下来咨询的整个过程也是时而相信,时而不相信,一会进步,一会停滞,直到最后在充分信任了咨询师后,才进展迅速呢?
那么观察我的整个过程,其实机遇性非常大,因为我在浙江温州,在这样的中小城市里出现优秀专门的心理咨询师的概率非常低。所幸我遇到了恳谈李老师,他是属于自学成才的类型,不是体制内的有处方权的心理医生。所以,如果没有恳谈李,那么我的效果可能不会有那么快,同时我当时也不怎么信任网络咨询或者电话咨询的方式,在我看来要做心理咨询那么最好就是面对面的地面咨询。那么,这么一个偶然事件中有一些必然性的。
那就是我还有一些冒险的精神,还有一些自救的渴望,在心理咨询还不是主流的情况下,我选择了它。那么如果遇到一个好的心理咨询师,这样就有了好处,二者会英雄惜英雄,他也会珍惜对待我,而不是像医院里的医生,随便几句话,或者一个处方就打发了我,客观原因也确实是他太忙了。
所以当大家矛盾焦虑的时候,往往是我们成长的契机。因为这种情况是我们对于边界模糊的一种恐惧,如果让我们去杀人,肯定想也不想就拒绝,但是如果让我们去像美丽的少女表达爱意,那么可能就会焦虑重重,而这个时候去干了,去冒险了,去探索了,那么会成长非常快的。
而且我认为对于成功学的定位,目标定位也有一定的误导性,坚持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比如主动问网友的电话,主动希望跟别人发展进一步的友谊关系,希望别人多回自己的帖子,同时多进行纵向比较,凡事先用自己的经验来思考,这种情况以前遇到过没有,以前是这么处理的。每个个体其实都是可以成长的,希望,信心这种东西是信则有,不信则无,那么如果这样,为什么不信呢,你们说呢? 我所理解的理想状态是没有任何的焦虑,烦恼等情绪,但这是不可能的。是啊,能用平和的心态宽容自己的种种缺陷,但又不阻碍自我的成长就可以了。小刀的感悟值得我多多学习。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