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与死
抽时间回了一趟HB老家。一个亲人去世了。在追悼会上,我看到了死去的人的脸是怎么样的,太。。。叫人难过了,已经不像他本人了!!!永远忘不了那一眼,我窾见了死神的面目,人一死,身体马上被细菌们给占领腐蚀了,什么都没有了。生前那么高的工资,也享受不到了,赚再多的钱,自己没有享受到,有什么意义呢。我顿时明白了,我妈一直在耳边念叨,人生多少多么苦,我一直不爱听,嫌她负能量,其实她只是说出了生命的真相,然而,我认为,既然人生这么苦,就要多念叨快乐,这是我跟她不一样的地方。 根据无神论的观点,死者已不再有痛苦,彻底解脱。
敏敏AMY 发表于 25-9-1 17:21
我顿时明白了,我妈一直在耳边念叨,人生多少多么苦,我一直不爱听,嫌她负能量,其实她只是说出了生命的真 ...
活在当下。
一死百了 红杉树 发表于 25-9-3 15:12
一死百了
照片像个转业的上校,富态而心安,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人有出生,必有死亡,活着要开心,死后是没有美丑,开心,痛苦等意识 502201794 发表于 25-9-5 10:17
人有出生,必有死亡,活着要开心,死后是没有美丑,开心,痛苦等意识
你说的很中肯 敏敏AMY 发表于 25-9-6 01:23
你说的很中肯
每个人难免会有不开心,重要的是怎么调整自己的心态。 本帖最后由 彭小宝20100205 于 25-9-6 17:03 编辑
王阳明先生死的时候说,吾心光明,亦复何言!然后谈笑坐化。这个境界是我向往的。那个时候,应该是
回望一生,没有遗憾,没有悔恨,爱过恨过努力过,这一生善待了自己及身边的人。
面对未来,没有恐惧,面对病痛,安然承受。
面对即将弃舍的一切,亲人财产,乃至自己这个肉身,没有眷恋。
这个是需在生前就反复训练的。平时在执着于一些事情的时候,就需要反复问自己,如果我马上就要嗝屁了,我还会在意吗?
本帖最后由 觉照 于 25-9-6 20:32 编辑
“嗝屁” 是汉语里的方言口语 / 俚语,核心含义是 “死亡、完蛋”,带有明显的诙谐、戏谑甚至轻微粗俗的语气,不适合在正式场合或对长辈、逝者表达尊重的语境中使用。 我小看了这次回老家奔丧给我带来的冲击。
最初我的想法很乐观,劝我表姐:表姐夫只是提前下车了,你要把他没活出来的那份一起活好了,以后会再见面的,你好好保重。
但不知道,后来我回来之后,这件事无意识地还是影响到我了,我最近比较关注与死亡相关的东西。并且产生了,万一爱人在我前面先走,我怎么办的担忧 人到40+,变得凝重,生死是不得不频繁面对到的一个课题。
我对日本的“终活整理”文化产生了共鸣。
断舍离,提升到,一切以死为始进行的一项活动。 今天一大早,就听到我妈说,谁的爸爸去世了,比我妈只大两岁。
最近都是这样不好的消息,前不久,我61岁表姐夫猝死在晨练回家路上,今天早上和我同龄发小的爸爸就这样生病走了。
越来越觉得,像这种从小一起长大,身边很熟悉的人去世,给人带来的心理冲击太大了。
我犹豫了好久,还是暂时不准备给发小发消息了。我心情也低落。伤感。觉得人这一辈子太短暂了,太空了。每个人的结局都是一样的。提前下车的人,烦恼都清空了,我们留下来的人,还要继续面对接下来的五味杂陈的人生。 我现在忽然可以和李玟共情了,还有王菲信佛,这些我都能理解她们了。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