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前的悲剧 上海30岁女研究生厕所自杀
本帖最后由 李远山 于 22-8-23 15:57 编辑这两天,一则本该沉寂的旧闻,突然在网上疯传。 30岁女孩杨元元考入了上海海事大学海商法专业,母亲想跟着她住学生宿舍,结果被学校拒绝,后来迫于压力,这才同意母亲的入住。 就在杨元元给母亲找住处期间,她用2条毛巾,在卫生间水龙头上自缢身亡。 这是13年前闹得沸沸扬扬的「海商女」事件,每年寒暑假都被旧事重提。今年也不例外。 就在杨元元上吊前一天,她亲口跟母亲说:活着没什么意思,奋斗也无法改变人生。 但分析这个案件媒体的文章,都用了相似的心理关键词: 愚孝女儿,水蛭母亲,共生绞杀。 杨元元早年丧父,2009年考上了上海海事大学法学系研究生,那时候她的母亲要求同在学校宿舍,给校方拒绝。 在给母亲寻找住宿期间,在2009年11月26日早上,杨元元在宿舍的卫生间用两条系在一起的毛巾,将身体悬挂在卫生间水龙头上,结束了自己的30岁的生命。 媒体上的报道两极分化,有说来自校方的压力,也有人说来自生活的压力。 我看更多的来自亲人的压力,杨元元读本科期间,曾欠武汉大学3970元学费,毕业第6年才还清。 由此可见,家庭条件真的很困难。 而在杨元元读大三时,母亲来投奔她,母女俩挤一个学生宿舍,1.2米的小床,杨元元和母亲侧着睡了两年。 室友、同班同学、同专业学生,目睹了这个场景,都不太敢和杨元元深交,对她的印象也只有: 内向要强,没谈过恋爱,每天下课还要卖茶叶蛋。 杨元元想去大连,母亲嫌太远。 想当公务员,母亲不喜欢那个地方。 想入职大学,母亲觉得不稳妥…… 大学毕业几年后跑去干保险,月薪只有800块。 从这一点来看,母亲对她的约束非常大,而杨元元的压力非常大。 此时的杨元元完全是一只折断翅膀的风筝,她不可能再飞起来了。 在心理学家比昂看来: 健康的关系,强者容纳弱者的焦虑; 病态的关系,强者向弱者宣泄焦虑。 一般的家长都有一种病态的观念,认为我这样做是对你好,你就应该听我的。知道吗,如果小时候你不让孩子说话,那他长大了也不会说话,他只会听话。 一个心理学家就说过,中国父母在孩子身边十多年说过最多的话语,比如“吃饭了”“作业做完再玩”“这次考那么差”诸如此类的话,基本不和孩子做精神上和心理上的交流,整天只有唠唠叨叨仔细想想没一句有用的。 很少有父母和孩子有平等的交流,有的只有过度的腻爱,往往这才是最大的教育失败。 中国每年有28.7万人死于自杀,200万人自杀未遂。自杀是中国总人口的第5位死因,而15-34岁人群的首位死因。在自杀者中,80%的人患有抑郁症,而且大部分来自在学学生。难道这些数据还不应该引起我们注意吗?
502201794 发表于 22-8-31 10:01
你咋总不说自己的情况
已好转,来帮助支持大家 慢慢走出来 发表于 22-8-31 09:34
只是看看,不做评论
你咋总不说自己的情况 只是看看,不做评论 悲剧啊!大学里难道没有心理干预组织吗?倾诉、施救。 社会有责任和义务加强自杀干预,要立法并且政府这方面的预算要加强。同时民间慈善公益组织也应该行动起来,形成全社会网格化管理。确立自杀率逐年降低的目标,各级组织总动员。 慢慢走出来 发表于 22-8-24 11:14
你咋就知道‘:victory:’,啥意见都不发表 :victory::victory::victory::victory: 震惊中啊。。。。。。。:'(:'(:'(:'(:'(:'(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