悦然清净
发表于 21-7-16 10:01:42
这两天都挺好的,除了有点累。明天把女儿送回老家。感觉自己又瘦了,本来就瘦,最近吃饭不好,等我妈妈回来就好多了吧。。
悦然清净
发表于 21-7-16 14:01:05
问:明心见性和自在圆融是怎样的生命境界呢?感恩师父开示。 答:明心见性的人生境界就是自在圆融。因为妄想的心、我执的心是不自在的,有执着就不得自在,不得圆融。 再一个明心见性的心就是安详的心。因为平常我们没有明心见性的时候,这颗心有很多不安:对未知的不安,对生老病死的不安,烦恼来了心也不得安宁。只要通过学习佛法,如理观照,破除妄心,明了真心,见到本性,这样子我们的心就能够真正地得到安宁,因为真心是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真心是没有烦恼的。所有烦恼的心都是我执、妄想的心。 《六祖坛经》里面也告诉我们,“不识本心,学法无益”,所以我们学习佛法就是要认识我们本来面目的真心。只要破除我执,观一切法皆是缘起性空,这样子就能够见到我们每个人本来就具足无苦、无烦恼的真心,所以大家要多多观照。
悦然清净
发表于 21-7-16 19:20:26
一冲动要跟珍珠师兄接着念四四天三万佛号。结果犯业障了。不能再这么弄,把握节奏。不急不缓。要慢慢来。撤销了发愿。24号以后再补。
悦然清净
发表于 21-7-16 22:59:04
为什么时不时的留就要陷入这种无法做功课的窘境?无边生死业力,对于清净的执着,对于好修行的执着,对于精进的执着……解缚,好难!
悦然清净
发表于 21-7-17 19:53:45
今天试着一句一句耐心念佛,很好。现在已经到老家了,真想跟爸妈多待几天,可惜没假了。开心!
悦然清净
发表于 21-7-17 19:56:47
这半年心都处在一种紧张状态,虽然很累很苦但收获很大。今天有种彻底放松的感觉会找个时间,自己一个人去道场走走,看看山水,看看世界。
悦然清净
发表于 21-7-17 19:59:34
看到了疫情期间住的小屋,有一个多月,天天跟闭关一样,每天闻思修时间都在十小时以上,特别充实。我有明珠一颗,久被尘劳关锁,待到尘尽光出,照破山河万朵!
悦然清净
发表于 21-7-17 21:20:43
当你依赖于外在,无论是他人,还是为外界对你的看法、肯定所动摇。当你有所依赖,你就交出了自己相应的力量,交由外在掌控。因此你会感到无力、无助、恐惧、害怕...... 不必评判自己,一切都是体验。经由经历失去,你方能体验到失去的是什么,而后了解那是什么。而力量的交出、收回,亦完全在你,在于你的自由选择,你的自由意志。 你的自由意志亦是你的力量,而且是宇宙赋予你的最高力量,只属于你内心的力量。在这力量下,一切平等而合一。 在这力量下,你发现:你选择你所是,你创造你所是,你决定你所是。你是自己完全的掌控者和决定者。 没有人能伤害你,除非你同意;没有人能替你决定,除非你同意;没有人能左右你的爱和选择,除非你同意…… 你的力量不在你之外的任何地方,除非你认为它在你之外。 力量源自于独立。独立象征着你不再把任何关于你的决定权交予他人,意谓着你掌握着自己所有的力量,你有着完全的自我掌控权,那是你自本源带来的灵魂深处的力量。 力量是爱和开放。当你不再依赖外在,回归于内心的独立,连结内心的本源,你自然会连结到本源那神圣的力量。你会知晓,最高的力量,源自于合一,源自于心中的爱,而非恐惧。你会真正开放自己的心给他人,给这个世界,因为你已知晓,你就是那爱。你无所畏惧,因没有什么能够真正伤害你。当你寻回你的力量,你会更具开放和包容,因你知道,你已无所畏惧。你会更容易包容和接纳那些你曾经难以接受的观点和现象,因它们不再能伤害你。你的心更加柔软和开放。 真正的力量,不是对抗,而是爱,是敞开心怀的接纳和包容——那是宇宙的力量,合一的力量。
悦然清净
发表于 21-7-17 21:21:31
不要向外在去寻求你的力量。忆起你的心,忆起你心中那颗神圣闪耀的钻石粒子——你自性的本质。忆起你就是那爱,忆起你就是那独立而自由的灵魂,从来都是。
你从不需要依靠任何外在,你就是那本源光芒的协同创造者,如此地光辉而自由,如此荣耀。你决定了自己想要的体验,进而实现它。
当你回归自己的心,当你重新融入内在那合一的爱,你会忆起自己真正的力量之源——爱,那浩瀚无边、容纳一切的宇宙基石。你会忆起自己如何使用这力量,经由爱的意志。你会忆起自己即是那创造,自己即是那力量,自己即是那源头。
你所寻求的力量、爱和平安,皆在你心中。这是你自己设计的藏宝游戏,只是你忘记了。即使有时看起来你已把它们交给他人来决定,事实也不是这样。
那是你所体验的幻象,是你自己要求和设计的。只是你认为它不在,它就看起来不在了。你认为它被你交了出去,那么它就看起来如此。
一切都取决于你的决定。事实上,它们一直都在你心里。当你把心念幻象的帷幕消除,就会发现它们还好好地呆在那儿。
此刻,静静地,感受你的心……满溢着最初源头的神圣光芒……如此宁静,充满着自由、爱、喜悦和平安……你在外面所遍寻不到的力量。
因为,你才是一切的根源!
要想改变一切,首先改变自己。看清自己所是的样子,忘记自己过去的故事。回到自己当下的位置,领悟这世界只有你自己。
让你烦恼的人,是来帮你的人。
让你痛苦的人,是来渡你的人。
让你怨恨的人,是你生命的贵人。
悦然清净
发表于 21-7-17 21:22:31
他们都是你自己的不同侧面,都是另一个你自己。相反,你爱的人,是常常给你制造痛苦的人。你喜欢的人,也是常常给你带来烦恼的人。因为他们也是你的影子,让你老也抓握不住。 这个世界,你从来面对的不是别人,只是你自己。你所爱、所恨、所欣赏、所耻笑,都不是别人,都是你自己。 你变了,一切就变了。你的一切,都由你自己创造出来。 你是阳光,你的世界就充满阳光。你是爱,你的世界就充满爱。你是快乐,你的世界就充满欢声笑语。 你每天抱怨、挑剔、指责、怨恨,你伤害不到别人,只能伤害自己,让自己更接近地狱。 一念天堂,一念地狱。心在哪,成就就在哪。 你,才是一切的根源
悦然清净
发表于 21-7-19 17:18:04
这里有很多词不能发,而且操作不方便。这两天出了些小困难,但又克服了。一直在过关,只要坚定一切是虚幻,佛号为真实。就没有过不去的考验。以后会少来这里了。也许偶尔来下。
shamoshe
发表于 21-7-19 18:19:12
加油。
过上好的自己。
你不知道的事
发表于 21-7-22 22:49:18
加油!
悦然清净
发表于 21-7-24 15:28:50
本帖最后由 悦然清净 于 21-7-24 17:55 编辑
处难处之事愈宜宽,处难处之人愈宜厚,处至急之事愈宜缓。
必有容,德乃大。必有忍,事乃济。
吕新吾云:“做天下好事,既度德量力,又须审势择人。‘专欲难成,众怒难犯“——此八字,不独妄动邪为者宜慎,虽以至公无私之心,行正大光明之事,亦须调剂人情,发明事理,俾大家信从,然后动有成,事可久。盖群情多暗于远识,小人不便于私己,群起而坏之,虽有良法,胡成胡久?”
强不知以为知,此乃大愚。本无事而生事,是谓薄福。
白香山诗云:“我有一言君记取,世间自取苦人多。
无事时,戒一偷字。有事时,戒一乱字。
刘念台云:“学者遇事不能应,总是此心受病处。只有炼心法,更无炼事法。炼心之法,大要只是胸中无一事而已。无一事,乃能事事,此是主静工夫得力处。”
处事大忌急躁,急躁则先自处不暇,何暇治事。
论人节取其长,曲谅其短。做事必先审其害,后计其利。
无心者公,无我者明。
悦然清净
发表于 21-7-24 15:30:01
本帖最后由 悦然清净 于 21-7-24 18:12 编辑
生活需要真实,而不是完美
一天,禅院里的弟子刚刚将地上的落叶打扫干净,他问师父,自己的劳动成果如何。禅师看了看,使劲地摇晃那棵树,于是枯叶再次落了下来。在禅师看来,太完美的都不够真实。我们的生活需要的是真实,而不是完美。
我们往往对生活有个误解:在命运面前,我们是无能为力的,我们只能被动地接受生命里发生的一切。其实我们必须先接纳了生命里的一切,然后才能谈得上进行创造。想想看,如果生命里的所有经验都是完美无缺的,那我们还要创造什么呢?只是尽管享受就好了。但生命的意义不就是在创造之中吗?
在现代社会,一般人的心态是尽量地享受人生,尽量地忘记人生中的烦恼痛苦。但是,烦恼痛苦是忘不了的,就好比我们的影子,随时都会出现在我们身边。所以,最明智的做法不是忘记烦恼痛苦,而是当它们袭来时,能够安抚好它们。
我们在生活里总是喜欢给自己设限:只要怎样,就一定会如何。只要得到了爱情,人生就一定幸福;只要有了财富,生活就必然有趣味。如果我们不做这种限定的话,我们的人生说不定还会活出其他的可能性。对人生的一切限定都是我们自己套上去的,要解开这个绳索,那自然也只能靠我们自己了。
在等待未来的过程中,我们的内心总是躁动不安的,这种等待的滋味不好受。禅教给我们,为什么要等呢?在未来还没有到来的时间里,我们还可以享受生活中的其他乐趣,或者从容安排自己的事情。为什么在等待的时间里会焦灼、会躁动?那是因为我们只是在等,而没有在生活。
人们最大的问题就在于喜欢预知明天的烦恼、明天的痛苦和纠葛。但是,明天会有什么样的烦恼,你能预料吗?既然不能,那就老老实实地活好今天就可以了。这就好比一则禅宗公案里的一个禅门弟子,他每天都在思考如何应对明天的烦恼,终于有一天,他的师父呵斥他:“你总是想着明天的事,今天又用来做什么呢?”
由于缺少人生经验,我们总是想着及早地摆脱烦恼。可人生里的很多事情,并不是努力了就可以摆脱的,比如时刻都会出现的烦恼。但是,如果不努力,就肯定会被烦恼吞噬掉。禅门说的努力,就是要时刻地留意情绪波动,注意到每一个心念的生灭、起伏。这也是调控情绪的能力,这种能力人人经过后天训练都可以拥有,而且它理应成为一种人生技术。
“自我是从内在认知自己,而不是外在。”如果我们对现实人生有一个清晰的观察,那么就会发现,事实确实如此!如果凭借外在的身份、地位等等来更深刻地认识一个人,那基本是不可能的。人与人的区分还是内在的,那种心怀善意、对生活有着独特感悟的人,往往是比除了追求金钱和享乐便一无是处的人更易受到尊敬。而我们最容易犯的错误便在于,不论对自己还是对他人,都忽略掉了内在,而关注极易变化的外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