犹太人给子女的8种福份
可愛的小女孩
一、智者比国王还伟大
如果你问中国人,人生最重要的是什么,估计很多人都会回答是金钱、地位或者家庭。
但这个问题如果你去问犹太人,那他们的答案一定是智慧。推崇智慧是犹太人最基本的准则。犹太人看重知识,也善于把知识磨炼成智慧。他们认为智慧是终其一生永远相伴相随的财富,会永远的帮助你、庇护你。犹太人不断的受到迫害,房子、财产有如昙花一现,因此在犹太孩子还没有长大成人之前,他们的父母就会教育他们,智慧比财富和地位都更重要。
上帝让所罗门从金钱、权利、智慧中选择一种,所罗门毫不犹豫的选择了智慧。他凭着智慧生产、经商、使自己富可敌国。同时他又乐善好施,深得民心。
当老国王因病去世时,国内的百姓都推举所罗门做希伯来人的国王。他凭着智慧使人民安居乐业,征战四方,使得他在位时期成为希伯来历史上最辉煌的时期。
智慧不仅是财富,还是一种力量。人的智慧是一种生产力,更是一种资源和资本。
生活困苦之余,不得不变卖物品以度日,你应该先卖金子、宝石、房子和土地,到最后一刻,仍然不可以出售任何书本。
犹太人是这个世界上最伟大的民族之一,他们的伟大源自对智慧的无上推崇。在犹太人的社会中,几乎每个人都认为,学者远比国王更伟大,更值得尊重。在这个智慧高于一切的民族中,对孩子的教育当然也就离不开“智慧”二字了。
在圣经里有这样一句话叫做“侧耳听智慧,专心求聪明”。犹太人在教育孩子时就秉承了这句话的精髓。他们要求孩子多看有益的书,让他们能够从中学到知识,成为智慧的人。他们还告诉孩子们一个人有知识,但不一定有智慧。所以在这样一个知识丰富的时代,我们中国的家长也要像犹太人教育孩子那样告诉他们要不断的追求与学习,在知识上多而又多,让他们以此来竭力追求智慧。
名垂千古的西勒尔年轻的时候,抱着一个很大的希望,那就是专心致志研究《犹太教则》。可是,他没有足够的时间,也没有充裕的金钱,他的愿望显的有些遥不可及,因为他实在太穷了。
在左思右想之后,他终于发现了一个可以完成心愿的办法:拼命的工作,靠工钱的一半过活,把剩下的钱送给学校的看门人。
“这些钱给你,”西勒尔对看门人说,“不过,请你让我進学校去听课,我很想听听贤人们在说什么。”
在几天之内,西勒尔就靠着这种办法听了不少课,可是他的钱实在太少了,到最后他连一片面包也买不起。这时候,让他感到难受的并不是饥饿,而是看门人坚决的拦住了他,不再让他走進学校一步。
怎么办呢?他终于找到了一个好办法。他沿着学校的墙壁慢慢爬上去,然后躺在天窗边。这时候,他就可以清楚的看见教室里面上课的情形,也可以听到教师讲课的声音。
安息日前夕,天寒地冻,冷风刺骨。在第二天,学生们照常到学校去上课,屋外阳光灿烂,可是屋里却漆黑一片。学生们很纳闷,为什么那么暗。
原来,西勒尔躺在天窗上,身上积了一层白雪,已经被冻的半死。他在天窗上已经躺了整整一夜了。
从此以后,凡是有犹太人以贫穷或者没有时间为借口不去求学,人们就会这样问:“你比西勒尔还穷吗?你比他还没有时间吗?”
犹太人对智慧的重视,还可以从他们对书的态度中来解读。传说在很久以前,犹太人的墓园里常常放有书本。这是因为他们相信死者在夜深人静的时候会走出来看书。虽然这个传说有着某种迷信的色彩,但其要表达的真正意义却非常的耐人寻味,即使生命已经结束,但追求知识的脚步永无止境。
“焚书坑儒”可以说是我国历史上灾难性的一刻,其实这样蔑视文化、知识的事情在过去、现在都曾多次出现。重视知识、文化的犹太人就从不焚烧书籍,即使是一本攻击犹太人的书。在人均拥有图书馆、出版社及每年人均读书的比例上,犹太人超过了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堪为世界之最。犹太家庭还有一个世代相传的说法,那就是书柜要放在床头,要是放在床尾,会被认为是对书的不敬,進而遭到大众的唾弃。
犹太人相信智慧的力量,在他们看来,没有智慧的人不可能获得真正的成功。所以,在这样一种文化氛围的影响下。犹太人对知识和文化的重视蔚然成风。他们认为人不能像走兽那样活着,应该追求知识和美德。犹太人教育孩子重视对知识的追求,实际上是教导孩子如何做一个真正的人。
每个智慧的父母会向犹太人学习,用知识来武装孩子的头脑,给他们以丰富的智慧。通过人性与科学的结合,使孩子更能体会到智慧所体现的魅力所在,让我们像犹太人那样,以独特的教育方式结合教育理念,使孩子们透过现象更深一层的认识智慧的重要性。
犹太人给中国父母的忠告:
1、培养孩子愛读书的好习惯,让孩子知道读书能给他们带来无穷的力量;
2、父母应该让孩子知道,智慧不仅是财富,还是一种力量。人的智慧是一种生产力,更是一种资源和资本。
二、不做背着书本的驴子
犹太人在教育孩子时,不仅告诉他们知识的重要性,还要他们重视才能的发挥。对于一些只有知识而没有任何才能的人,他们将其称为“背着很多书本的驴子”。在犹太孩子的学习过程中,每个父母都会告诉他们一般的学习仅是一种模仿。真正有意义的学习是应该以思考为主的,思考是理解知识的基础。
美籍犹太人赫伯特·布朗是一位非常伟大的化学家,他在1979年获得了诺贝尔奖。这位犹太民族的杰出代表曾说过一段令人深省的话:“我的祖父常问我,为什么今天与其它日子不同呢?他总是让我自己提出问题,自己找出理由,然后让我自己知道为什么。我的整个童年时代,父母都鼓励我提出疑问,从不教育我依靠信仰去接受一件事物,而是一切都求之理。我以为,这一点是犹太人的教育比其他民族略胜一筹的地方。”
犹太人认为,知识是为磨炼智慧而存在的。如果只是收集很多知识而不消化,就如同堆积许多书本而不用,同样是一种浪费。犹太人崇尚创新,他们认为没有创新的学习只是一种模仿,学习应该以思考为基础,要敢于怀疑,随时发问。怀疑是开启智慧大门的钥匙,知道越多,就会产生越多的怀疑,而问题也会随之增加。因此,在很多犹太人家庭中孩子放学回到家中遇到的第一个问题就是:“你今天提问了吗?”
犹太民族是一个企图揭示自然和人类秘密的哲学家民族。为此,思考宏观的、深层次的问题,探索抽象的、具有逻辑性的真理自然而然成为了犹太人家庭教育的核心。正是基于这种认识,犹太家庭特别注意和孩子的思想交流。在犹太人的家庭中孩子不仅会受到成人的教诲和指导,还可以得到与成人谈话和讨论问题的机会。偶尔成人还会和孩子们纠缠个没完,意在引导他们投入到学习与研究中去。无疑,犹太人出名的口才和智力测试中的高分,同这一点不无关系。那么接下来就教大家一些如何让孩子在读书和学习的过程中,不成为“背着很多书本的驴子”的小方法。
和孩子交流
和孩子交流,可以及时的掌握孩子的思想动态,帮助孩子学会正确处理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同时能通过语言把自己头脑中的经验、思想比较准确的传达给孩子。那么父母和孩子谈心时要注意些什么?怎样才能让沟通更有效?
选择恰当的沟通方法。孩子的性格各有不同,这就需要父母根据孩子的特点,选择适当的谈话方法。一般来说有两种方法:直叙法,即父母直接向孩子表明自己的态度,其特点是快捷,但只适合于性格比较外向的孩子;间接法,即向孩子讲一个小故事或引用一个事例等,引起孩子谈话的兴趣,然后顺势引导到谈话的主题上来。
寻找适合的谈话时机。孩子自身和周围环境里随时都可能发生一些事情,如果抓住典型事件,及时交流思想,其效果要比平时好,孩子也比较容易听的進。一般来说,家长会之后是孩子们最急于和父母谈话的时候,如果能抓住这个机会,就可以了解孩子的很多情况。
制造融洽的谈话气氛。很多父母平时和孩子思想交流很少,发生了问题之后就严厉训斥孩子,久而久之,感情距离渐渐拉大。为此,与孩子交谈,一定要制造一种和谐的气氛,说句笑话,讲点令人高兴的事情,拉近了感情距离,效果就会好的多。
表现亲切,解除沟通中的戒心。要表现出对子女的愛心,使孩子乐于接受谈话,避免使孩子处于防御戒备心态。“我们来谈谈吧。”这样孩子会想:“又来给我上政治课了。”或者说:“你真是个糊涂虫”,“看我怎么来教育你!”。这样,孩子只能层层设防了。如果对立情绪较大,可采取“冷处理”的方法,暂时延缓谈话,或者“曲线交谈”,从另外的事入手。如果孩子有事需要谈,可以放下手中的事情,倾听孩子的心声。
抓准谈话的主题。针对孩子的什么思想,解决孩子的什么问题,要做到胸中有数,在谈话时,围绕主题進行双向交流,使孩子有所得。如果遇到了敏感的问题,也不要回避。对于不宜直接说的,可以采取侧面启发的方式,不要态度暧昧,使孩子感到无所适从。
给孩子提问的机会
孩子多半是好奇的,他们想了解他们不知道的所有事物。所以,身为父母的你应该鼓励和满足他们的好奇心。但是大人多半在无意中抹煞了孩子的好奇心。当孩子问:“妈咪,我如何来到世上?”多数妈妈一定会很不好意思的说:“去问你爸爸。”而当孩子问爸爸时,爸爸会说:“你还太小,不懂这些事,以后你长大后自然会知道的。”在这个例子中,父母亲以为孩子是问有关性愛的问题,但事实上却是问他是如何会来到这个世界上的。如果你愿意好好的回答他的问题,就等于在无形中帮助孩子建立想像力与对生命、未来的好奇。所以,请在回答孩子问题时尽量用能让孩子听的懂并且简单而活泼的字眼来讲述,以便孩子能接受。
在孩子打破砂锅问到底时,如果父母真的很忙,可以告诉孩子,我现在很忙,等会儿告诉你。如果父母被“考”倒了,最好是翻翻书,寻找答案。对于一时解释不清的问题,也不要羞于告诉孩子不知道,并可以就这个问题和孩子一起去问别人或查阅书籍。孩子大一些后,自然就会养成查书的好习惯。
提问是孩子求知欲的表现。在生活中父母不仅要认真的回答孩子的提问,还要适当的启发提问,也可对孩子的问题進行深一步的发问,以引导孩子思考,使其掌握学习方法。当孩子在你的诱导下自己得出答案后,他会高兴的又叫又蹦,在欢快兴奋的同时,他也有了自信心,有了成就感。这自信心将伴他长大成人,一生受益。
犹太人给中国父母的忠告:
1、知识是为磨炼智慧而存在的,因此,父母应该让孩子以思考为基础,敢于怀疑,随时发问;
2、每个父母都应该告诉孩子,怀疑是开启智慧大门的钥匙,知识越多,就会产生越多的怀疑,而问题也会随之增加。
三、学习以思考为基础
在犹太人中,背诵和记忆是最常用的教学方法。在古代以色列中就有“读101遍比读100遍好”的说法。能一字不差的背诵《圣经》是学者们最引以为傲的事情。希伯来拉比曾经说过:“一个成功的学者要手脑并用,并且通过熟读和记忆来引发思考。”勤于思考对锻炼人的记忆是非常有帮助的。因此,每个犹太父母在教育自己孩子时,总会讲一些故事告诉他们要勤于思考。
狄奥力·菲勒出生在一个贫民窟里,和所有出生在贫民窟的孩子一样,他争强好斗,也喜欢逃学。唯一不同的是,菲勒有一种天生会赚钱的眼光。他把一辆街上捡来的玩具车修理好,让同学们玩,然后向每人收取10美分。用这个方法,他竟在一个星期内赚回了一辆新玩具车。菲勒的老师对他说:“如果你出生在富人家庭,你会成为一个出色的商人。但是,这对你来说已是不可能的了,你能成为街头商贩就不错了。”
中学毕业后,菲勒真的成了一名商贩。正如他的老师所说,与贫民窟的同龄人相比,他已是相当体面了。他卖过小五金、电池、柠檬水,每一次他都得心应手。
菲勒真正起家靠的是一堆丝绸。这些丝绸来自日本,因为在海轮运输当中遭遇风暴,这些丝绸被染料浸湿了,数量足足有一吨之多。这些被浸染的丝绸成了日本人头痛的东西,他们想处理掉,却无人问津,就想搬运到港口,扔進垃圾箱,又怕被环境部门处罚。于是,日本人打算在回程路上把丝绸抛到大海里。
港口的一个地下酒吧,是菲勒夜晚的乐园,他每天都来这里喝酒。那天,菲勒喝醉了。当他步履蹒跚的走到几位日本海员旁边时,海员们正在与酒吧的服务员说那些令人讨厌的丝绸。说者无心,听者有意,他感到机会来了。
第二天,菲勒来到海轮上,用手指着停在港口的一辆卡车对船长说:“我可以帮助你们把这些没用的丝绸处理掉。”结果,他不花任何代价便拥有了这些被化学染料浸过的丝绸。然后,他把这些丝绸制成迷彩服、迷彩领带和迷彩帽子。几乎在一夜之间,他靠这些丝绸拥有了10万美元的财富。
从此,菲勒不再是商贩,而成为了一名商人。商界大家之所以能成为巨大财富的拥有者,就在于他们有一个善于思考的大脑。
学会独立思考,对每个人的成长都是极为重要的一件事。美国伟大的科学家愛因斯坦曾说过:“学习知识要善于思考、思考、再思考。”中国的文学巨匠鲁迅也强调读书要认真思考,“自己思索,自己做主”,不要人云亦云。这就告诉我们,读书一定要在认真思考的基础上,判断知识的准确性和结论的可靠性。
教育学家把知识结构划分为三种不同的层次,即外壳性知识、中介性知识和内核性知识。要获得深层次的东西,实质上是一个借助前两种知识“引渡”从而掌握内核性知识的过程。因此,读懂书、读通书不是轻而易举的事,而是需要一种持久的思考精神,才能做到追根究底,解疑破难,统领全书。事实也证明,“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所以,每个父母都应该让孩子在思考中学习,在学习中思考。因为,只有这样他们才能获取和掌握更多的知识。
一天,在课堂上,哲学家苏格拉底拿出一个苹果,站在讲台上对同学们说:“请大家闻闻现在的空气中有什么气味。”
一位学生举手回答:“我闻到了,是苹果的香味。”苏格拉底走下讲台,举着苹果慢慢的从每一个同学面前走过,并叮嘱道:“大家再仔细闻一闻,空气中有没有苹果的香味?”
这时,已有半数的学生举起了手。苏格拉底回到讲台,又重复了刚才的问题。这一次,除了一名学生没有举手外,其他人全部举起了手。苏格拉底走到这名没举手的学生面前问:“难道你真的什么气味也没有闻到?”那个学生肯定的说:“我真的什么也没有闻到!”这时,苏格拉底对大家宣布:“他是对的,因为这是一个假苹果。”
这个学生就是后来大名鼎鼎的哲学家柏拉图。
如果没有独立的思考,柏拉图不会在真理的探究之路上走的那么远。简单的说,独立思考就是遇事能运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事情,用自己的头脑去思考问题,能创造性的去认识和探索解决问题的途径。孩子如果能养成这样的习惯,这将不仅有利于现在的学习,也能为将来的学习乃至终身的事业奠定基础。
在青少年时代,孩子们的大脑中有太多等待解决的问题,充满了一个又一个的问号。每解决一个问题,他们都会有一分惊喜,一个问号就会变为一个叹号。父母应该让孩子用眼睛观察现实生活,用耳朵聆听时代声音,用脑袋思考面临的问题。因为,只有在深入思考之后产生的信仰才是最坚定的信仰。只有经过自己的思索、探讨得到的结论才真正属于自己!接下来就教大家如何培养孩子独立思考的能力。
多参加体育活动
体育运动是促進左右脑共同发展的重要方法。当孩子运动时,我们可以有意识的让孩子的左手、右手多重复几个动作。孩子全身都在活动,不仅促進了身体的协调性和平衡性,更重要的是,右脑在运动中随之而来的鲜明形象和细胞激发比静止时来的快。由于右脑的活动,左半球的活动受到某种抑制,人的思想或多或少地摆脱了现成的逻辑思维方法,灵感经常会脱颖而出。
让孩子独立思考
很多家长习惯于事事为孩子指路,而不习惯于征求孩子的意见。一旦孩子不遵从,还要大加责备。其实孩子有孩子的想法,家长在任何时候都要注意让孩子充分表达自己的意愿,给他自主思考的机会。家长不妨将命令式语气改为启发式语气,如:“这件事怎样做更好呢?”“你能想出比这更好的办法吗?”这种表达方式会让孩子感觉到家长对孩子的尊重,从而引发孩子的独立思考意识。
让孩子亲自体验
平常应多给孩子创造些亲身体验的机会,比如,孩子好画,家长就应当创造条件让孩子尽情的画,可以为孩子买些绘画用的铅笔、蜡笔等,并在作画的过程给以必要的指导。孩子比较喜欢拆自己的玩具,这是出于他的好奇心,要鼓励他从中探索奥妙所在。孩子也很喜欢玩水,要启发他了解水的来源,用途和对人类的重要性。
培养孩子的想象力
培养孩子的想象力,比如故事、音乐、画展、儿童剧、阅读都可以让孩子更有想象力。我们在给孩子讲故事的同时,也可以引导孩子讲故事给我们听。帮孩子选择一些儿童节目,看过之后,让他们发表自己的见解,不能看完就了事了。多让孩子用画画、捏玩具、拼图、组合玩具、陶土、说话等方式去表达自己的感受。
犹太人给中国父母的忠告:
1、一个成功的学者是手脑并用,并且通过熟读和记忆来引发思考,所以,父母应该告诉孩子只有经过自己的思考、探讨,得到的结论才真正属于自己;
2、愛因斯坦说:“学习在于思考、思考、在思考”,因此,父母应该鼓励孩子要愛思考,多思考。
四、没有人是贫穷的,除非他没有知识
犹太民族是一个历经坎坷,四处漂泊的民族。他们为了不被吞没,只能聚敛财富,掌握国家的经济命脉。但即使拥有再多的财富,也不能给犹太人带来安全感。他们的这种敏感、不安的性格,源于他们对自己生存现状的深刻透视和思考。
犹太人恶劣的生存环境造就了他们制造财富的能力。犹太人把这种能力的产生归功于对知识的推崇。在犹太人的眼中,金钱可以被带走、被剥夺,唯有知识才是一旦拥有便永远不流失的东西。早上腰缠万贯,晚上一贫如洗,这几乎是犹太人的家常便饭,所以他们认为财富不是最重要的东西。犹太父母在教育孩子时会告诉他们,知识和智慧是帮助他们穿破迷雾、顽强的生存下去的“护身符”,这是犹太人心中颠簸不破的真理。
一个学者和一群商人一起坐船出海,商人带了许多贵重的货物准备出售。可学者却两手空空。于是商人就去问学者:“你带了什么货物啊?”“我的货物比你们的都要珍贵的多。”学者不屑的说道。
商人听了学者的话很是吃惊,于是就开始在船上寻找学者的货物。可是,找遍了整只船也不见学者所说的货物。为此,商人都开始嘲笑学者是个只会吹牛的傻瓜。
在海上航行了几天之后,这艘船遇到了海盗。凶残的海盗抢走船上所有的货物。当船最终靠岸时,商人发现自己已经一无所有。就这样他们只能在异乡的土地上,饥寒交迫的漂泊、流浪。
但是,那位学者登岸不久,就找到一所学院,开始解释律法。当地人看他博学多才,就给他很大的荣誉,还有衣服、食物及住房。当学者来到街上,达官贵人都恭敬的伴随着他。商人们看到这些后,都感到很困窘。
“请您原谅我们的无知吧,”商人们对学者恳求到:“帮帮我们吧,给我们找些吃的东西吧,我们都明白了,你说你的货物比我们的珍贵并不是夸口,知识才是最珍贵的货物。”
在犹太人眼中,财富是随时都有被掠夺的可能性。可知识就不一样了,只有知识才是可以随身携带,而又不会被剥夺的资产。根据犹太人的教义,每个人都应该接受教育,学习知识。因为,愚蠢的人在接受了教育后,就可以去掉他们本性中的愚蠢;聪明的人在接受了教育后,就可以更好的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美貌的人在接受了教育后,就不会变成藏着钝刀的金鞘只有美丽的外表,而没有真材实料的内在;有权利的人在接受教育后,就可以运用他们的智慧,更好的运用权力。穷人和富人也都要接受教育。贫穷的人没有知识,就像一头负重的驴子只知道用自己的观点来面对世界,结果却弄出许多笑话。富有的人没有智慧,就像是吃饱的猪一样极为无知。
《塔木德》是犹太人的生活圣经,在这本书中有这样一段话是鼓励大家追求知识与智慧的:宁可变卖所有的东西,也要把女儿嫁给学者;为了得到学者的女儿,就是丧失所有的一切也无所谓。犹太人对学者的敬重其实就是对知识的敬重。他们从小就把学习知识、钻研学问当作毕生的义务。久而久之,这便成了个人的习惯,民族的传统。
犹太人对知识的重视程度超出很多人的想象,在他们看来,一个无知的人是不可能虔诚的。犹太父母在教育孩子时会告诉他们知识使人严谨,严谨使人热情,热情使人洁净,洁净使人神圣,神圣使人谦卑,谦卑使人恐惧罪恶,恐惧罪恶使人圣洁,圣洁使人拥有神圣的灵魂,神圣的灵魂使人永生。中国父母在教育孩子时也应该把知识的崇高价值告诉孩子,这样做会让孩子受益一生。
把知识视为财富
犹太人就是这样的民族,他们尊重知识,追求真理。在他们眼中知识是最伟大的,在知识的面前,世俗的一切统治者都要让位。为此,犹太父母在教育孩子时都会告诉他们,知识是一切财富的来源,是惟一可以永久打开财富之门的金钥匙。犹太人的历史再次验证了知识的价值,与其把有限的财富交给孩子,不如给他们一把可以永远打开财富之门的金钥匙知识。
犹太人的经商头脑
已经让整个世界为之折服。为此,犹太商人的经商策略成了众人研究的重点。其实,犹太商人的与众不同就是他们对知识的信奉与推崇。在犹太商人眼中,那些没有知识的商人不算真正的商人,既然你不是真正的商人,我就没有必要和你做生意。他们最看不起没有文化的商人,犹太商人绝大部份学识渊博、头脑灵敏,如同中国的“儒商”。他们看起来更像学者,身上透着一股书卷气。这并非因为犹太商人都有高学历,都在学校学习过许多年,而是因为犹太民族的学习传统和钻研习惯。
重视对孩子的教育
犹太人看重文化,为此他们也非常重视教育。在美国的犹太人中有84%的人念过4年高中,有32%的成年人受过高等教育。美国的一项调查显示犹太人平均接受过14年的学校教育,而非犹太的白人平均只受过11.5年教育。对于任何一个时代来说,教育都是通向成功的途径。在今天的社会中,受教育程度和收入水平之间更是存在着直接关联。据统计,一个高中毕业生一生大约要比一个初中毕业生多挣10万美元。一个大学毕业生要比一个高中毕业生多赚25万美元。一位分析家这样说道:“在犹太人家庭里,学问受到高度评价。在这方面,非犹太人的家庭则相形见绌,这个因素构成了其它一切差异的基础。”
其实,早在遥远的11世纪。犹太民族就已经几乎没有文盲了,那时每个犹太人都能阅读识字了。可当时的欧洲却全然不是如此,在那时的基督教徒中,绝大多数人都是文盲。现在看来,那时犹太人的知识和文化虽然都很有限,但这一切都为他们日后成为最乐于学习、善于学习、崇尚知识的民族奠定了基础。现在,犹太人迅速的适应和接受现代世俗教育,在文化科学领域里迅速的走到了别人的前头。
犹太人给中国父母的忠告:
1、犹太人父母告诉孩子,没有人是贫穷的,除非他没有知识。中国父母也应该让孩子知道知识是唯一可以终生携带且享用不尽的财产;
2、知识是青年人最佳的荣誉,老年人最大的慰藉,穷人最宝贵的财产,富人最珍贵的装饰品,做父母的有义务让孩子知道知识的可贵。
五、知识与能力是两码事
根据《塔木德》,犹太人在让孩子学习知识之前,都会让他们获得一些做事情的基本能力。他们认为一个连做饭都不会的人是没有资格做学问的。撒曼以色三世曾经说:“没有比既能做事又能做学问更好的了。没有劳动的学问结不出果实,相反可能导致罪恶。”在犹太人看来,单纯拥有知识的人们会对自己过分自信,最终导致自身的毁灭。
来姆是一个拥有许多财富的犹太商人,在他十六岁去英国留学的时候,他的父亲只给了他一百英镑作为学费。临行前来姆的父亲还说:“留学回来后,把这一百英镑还给我。”就这样他来到了伦敦,但是很快来姆就用自己的好点子赚到了学费,并且他还以非常优异的成绩成为伦敦经济学院的毕业生。毋庸置疑,来姆也按照父亲的话还上了那一百英镑。
犹太人认为那些把知识看得比实践重要的人,就好比一颗枝繁叶茂但根基很浅的大树,当遇到大风大浪时很容易就倒下了。相反,认为实践重于知识的人就不一样了。他们一定能根须深固,哪怕遇到再大的风浪也能纹丝不动。所以说,对实践毫无用处的知识是空洞的,就像被风吹走的碎屑一样。对每个人来说光有学问都是不能生存的。所以,要想让自己孩子拥有独立生存的能力,就放开手给他自由。这种自由正是犹太人给自己孩子的最好礼物。犹太人的孩子就是在对生活不断体验的基础上,找到自己一生的方向。
有的犹太学生在大学预科时攻读心理学,大学时把专业改成了法律,最后当了律师。也有的本来在哲学系学习,突然转到了医学院学习医学。像这样换专业的情形各种各样,而且在犹太学生中极为常见。这是因为他们一直在寻找最适合自己的领域,因为他们相信,只有这样才能将自己的能力发挥到极致。至于在选择过程中出现的错误也帮助他们扩大了视野和丰富了体验。
在我们的国家从来都不缺乏理论高手,我们也能常常看到高分低能的奇怪现象,这些都让我们清楚认识到:再好的理论知识如果不能在实际生活中证明它的作用,那也只是纸上谈兵。当然学习理论是必不可少的,但是我们需要把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去,以此检验理论的有效性。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实践能力。
古人说“尽信书不如无书”,是说不要只相信书本,还要有创新与实践精神。知识是潜在的力量,要能够有效的利用它才能成为现实的力量。每个父母都应该让孩子知道在学习和应用的同时,应该积极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并勇敢的向书本提出挑战,否则他们会在不知不觉中成为书本的奴隶。接下来就教大家如何培养孩子实践的能力。
让孩子有机会探索兴趣
传统的单向学习方式,让大部份孩子习惯于接受,无法从学习中发觉自己的兴趣所在。培养个人的兴趣可以为生活带来许多乐趣。所以,成人应为孩子提供多样的环境,允许他们依照自己的方式和步调去学习与探索,避免为孩子带来压力从而造成反效果。
激发孩子潜在的天赋
为孩子提供接触各种不同类型活动的机会,如:音乐、艺术的欣赏、动植物的照顾、天文地理的探索、身体律动的练习等。不要预设孩子该学到多少,家长可以从旁观察孩子在不同领域的学习活动,从中发觉孩子的潜在能力。
为孩子提供感官刺激
在孩子感官发展敏锐阶段,需要各种感官刺激来帮助其对抽象概念的理解。家长可以提供孩子各种运用感官探索环境的机会,如:引起视觉探索的图形,可供触摸的不同材质的地板或墙面,能够动手操作的各种玩具、教具及日常用具,各种不同的声音刺激这些丰富的感官刺激经验是孩子发展抽象概念非常重要且不可或缺的依据。
与孩子谈话并学习倾听
每天花点时间与孩子聊天是很重要的。聊天可以帮助父母了解孩子的想法及需要。在这一过程中,家长需要学习倾听的技巧,许多家长没等孩子把话说完就急着要纠正他们错误的观念。这种举动会让孩子不愿再与家长分享他们的想法,造成亲子之间的隔阂。
全家外出游览
放假时,全家一起外出旅游,除了可以增進亲子关系,旅途中的所见所闻也能扩大孩子的视野,丰富他们的知识。为了让每一次旅行都能让孩子有所收获,建议家长让孩子参与旅行的筹划过程,全家人一起收集资料,讨论行程路线,并对目地的有较深的认识。在行程中,家长也应鼓励孩子运用感官观察、比较,并发现异同,以培养孩子的逻辑思考能力。
允许孩子犯错
孩子由于拥有的知识不够丰富,加上逻辑思考能力不成熟,因此常常无法做出正确判断。但随着身心成长及知识增加,孩子也将拥有做出正确决定的能力。在这个过程中,经验的累积很重要,也就是孩子必须有机会练习如何做决定。但在练习的过程中一定会做出错误判断,这些错误的经验将是孩子做出正确决定的基础。
犹太人给中国父母的忠告:
1、对实践毫无用处的知识是空洞的,就像被风吹走的碎屑一样,每个父母都应该让孩子知道如何更有效利用知识并让它服务于实践;
2、做父母的应该明确地告诉孩子,没有比既能做事又能做学问更好的了。因为,没有劳动的学问结不出果实,相反可能导致罪恶。
六、发掘孩子的潜能
每个人都是一座尚待开发的宝藏,蕴藏着无限的价值与能量。这座宝藏就是藏在我们大脑中的潜能,但可惜的是很多人意识不到它的存在。其实,在每个人身上最有价值的就是未知的潜能。如果你不相信潜能的力量,只是着眼于地表的柴草,当然会感觉资源贫脊,而且柴草会越砍越少。相反,如果坚信自己大脑深处潜藏着巨大的资源并且决心深处开采,那就会有不尽潜能滚滚来的感觉。
在茫茫的大地上,没有谁知道哪里埋藏着宝藏,哪里孕育着希望。但每个人都希望自己可以像辛巴达一样,喊声“芝麻开门”就出现无数的奇珍异宝。可是不要忘了辛巴达在找到宝藏大门之前经历过多少意外与惊险。其实,我们要挖掘蕴藏在身上的潜能时,必然也要经历一番准备。在所有的准备当中,知识的累计是最重要的。因为,知识本身也是一座宝藏。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每个家长的心愿,可大多数家长都找不到一条适合子女的路让他们成龙成凤。其实,让孩子读书学知识是一扇通往成功的门,在门内还有好多的台阶等着孩子去攀登。要攀登成功的阶梯,就要靠自身的智慧与潜能了。有人曾说过:“一个善于激发人们潜能的将军,才是英明的将军;一个善于调动孩子的积极性、发挥出孩子潜能的家长,才是一个优秀的家长。
毕加索是二十世纪最据影响力的天才画家。在他很小的时候就很有艺术的天赋了,他不仅可以做很多惟妙惟肖的剪纸,还创作了许多栩栩如生的绘画作品。在毕加索生活的小镇上,大家都把他称为天才。可遗憾的是,这个艺术上的“天才”却不是一个学习上的“天才”。
在毕加索的学习生涯中,上课对他来说就是一种折磨。他在上课时从不专心听讲,不是喜欢漫无边际的幻想,就是看着窗外的大树和鸟儿。而且他似乎永远都学不会枯燥无味的算术。他无奈的对父亲说:“一加一等于二,二加一等于几,我脑子里根本就没去想。不是我不努力,我拼命想集中自己的注意力,可就是办不到。”而且他为此成了同学们捉弄的对象,他们喜欢跑到毕加索的课桌前,逗他玩:“毕加索,二加一等于几?”然后看着毕加索呆呆的样子哈哈大笑。就连老师也认为这孩子智力低下,根本没法教,他经常在毕加索父母面前,绘声绘色的描绘毕加索的“痴呆”症状,毕加索的母亲听了又羞又恼,觉的无脸见人。左邻右舍也不再为他的绘画天赋叫绝,而私下议论说:“瞧那呆头呆脑的样,只会画几幅画有什么用。”在那个时候,几乎所有的人都这样认为:毕加索真是一个大傻瓜。
当所有人都在嘲笑和讥讽毕加索的时候,有一个人却不这么想,这个人就是毕加索的父亲。他始终都坚信自己的儿子虽然读书不行,但是绘画是极有天赋的。他对孩子有真正的理解和赏识。他对儿子说:“不会算术并不代表你一无是处,你依然是个绘画天才。”小毕加索看着父亲坚毅的面孔,找回了一些自信。果然,毕加索似乎总能毫不费力的绘出漂亮的图画,也渐渐忘记了自己功课方面的“无能”。但是,嘲讽并没有就此停息,反而愈加猛烈。小毕加索脆弱的心灵蒙上了阴影,他变的不愛说话了,更不愛和小伙伴们一起玩耍。这个时候,父亲每天坚持送儿子去上学,一到教室,父亲便把画笔和用作模特的死鸽放在课桌上。父亲成了儿子强有力的心理依靠,似乎离开了父亲,毕加索根本没有勇气去面对生活。以至每天上学,必须得到父亲会来接他回家的承诺后,毕加索才会松开父亲那温暖的手。
从上面的故事中我们看到毕加索的父亲在关键时刻拯救了孩子。其实,做父母的遇到孩子犯错误时,不要只顾着一味的批评孩子。有时多给孩子一些鼓励才能更好的发挥孩子的潜能。就像毕加索的父亲一样,多看看孩子身上的闪光点,多给他一些肯定的目光。让孩子在充满自信与快乐的环境下健康成长。
如今,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素质教育的普及,越来越多的家长为自己孩子报名参加各类兴趣班,甚至强迫孩子学习自己不感兴趣的科目。然而,这样做对发掘孩子的潜能有弊无利。其实,家长在开发孩子潜能的时候,首先应从客观事实出发,认识到每个孩子都有各自不同的特长。但是有的家长不顾孩子的愛好,让孩子课余上许多补习班,常常疲惫不堪,影响兴趣的发挥。因此,父母应该在孩子感兴趣的基础上,适当引导,让孩子在娱乐中学习,寻找到他们的潜能与天赋。接下来教大家一些发掘孩子潜能的方法。
观察孩子的生活
在日常生活之中,要多注意孩子的行为举止、喜好恨恶,在他和别人玩耍、交谈或自己阅读时候,你可以观察到孩子的许多特点。比如,他虽不愛弹琴却喜欢绘画,虽没有耐性却有创意,虽不善言辞却很热心,家长若把这些细节记录下来,认真分析,就能归纳出孩子的性格趋向,或者说擅长的一面,从而诱导和激发他。
为孩子创造机会
了解他的性格趋向与喜好之后,就尽可能给他机会多加练习。比如,家人过生日时,鼓励每个人表演一个节目;每周用一个晚上时间轮流朗读短文,并发表心得;让孩子把当天经历的、有趣的事叙述一遍或记录下来,等等。更重要的是,随时给孩子机会让他帮你的忙,只要是他力所能及,如洗碗、拖地、收衣服等,这样越做越熟练,越有信心,孩子才不会退缩在自卑自闭的角落里。
给孩子肯定与认可
当孩子自己动手做、开口说时,家长应该给予肯定、赞美和鼓励,因为即使是天才,也需要通过肯定来增强信心,而后才能越来越顺。其实,从生命科学的角度来说,每一个孩子都具有无限的潜能。因此,作为家长,就应该相信孩子的潜能,在孩子的背后默默地支持他们,从而赋予孩子完全发挥自己潜能的力量。
让孩子有自己的成长空间
不论你的孩子表现有多糟糕,不论他一天所作所为有多少是在浪费生命,他的成长来自于自己摸索的空间,也就是他自主学习的机会,这些都不应该被任何人任意的剥夺;孩子是独立的个体生命,如果我们要真正关心孩子的学习与发展,必须花时间与孩子一起,進入孩子的世界,了解他们真正的想法,明白他们行为背后所表达的意思,陪孩子一起摸索、成长和学习,而不是随便干预介入。
犹太人给中国父母的忠告:
1、只有发掘和利用人的智慧潜能,才可以帮助人们走出忧愁和苦闷的泥潭,扫清人们人生道路上的困难和阻力,做父母的应该尽量挖掘孩子身上的智慧潜能;
2、外人难以相信一堆貌不惊人的石头有何特别之处,但眼光独到的珠宝商人一眼就能看出它们是价值百万美元的珠宝。我们需要像珠宝商人认识他们的宝石一样了解我们的孩子。
上次看到一个帖子,广为流传,是一个中国和犹太的混血妈妈,从中国远渡犹太,如何将中国式养育转变成为犹太式教育,将三个孩子教育得很成功的故事。这个民族生生不息地培养出了这么多优秀的人才,的确很有一套呢!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