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面对与别人的比较
有朋友回复我的帖子说:最怕和别人比。这也是郁结在大家每个人心头的一个结,就此提出自己的最近一点愚见,希望大家一起讨论这个话题。 当然不如意时,总是怕和别人比的,特别是原本和自己所谓“同一起跑线”的人比。但人处于社会之中,这种比较终归是难免的,比的结果就是造成了无数悲催的心灵:自责、自卑以致抑郁。但这种比较的合理性还是值得商榷的,首先看看何所谓同起点的人,比如以同学为例,你可能觉得自己当年中学成绩很优秀、大学的学业也不错、论IQ不比别人低,论才情不比别人差,比他们更能吃苦,比他们更有爱心......为什么现在却没有人家成功没有人家开心呢,这应该让你自责、自卑的充分理由吧。其实你错了,你和他们并不是一个起点,学历、才情等等根本算不上什么起点,顶多算是生命进程中一点点附加的亮点,IQ、外貌虽然是与生俱来的但也不是决定你生命质量的关键,决定生命质量的关键是你先天的身心强壮程度。抑郁的人应该明白的一点是,你的抑郁倾向是与生俱来的,你的心理修复能力是从起点就是非常vulnerable的,这一点是从你成为一颗受精卵的时候就决定的,而不是从你和同学们一起踏出大学校园的才铸成的。要知道遗传的力量是极其强大的,而且随着年纪的增长,它的决定性会愈发显现。相同的事件作用在不用人身上,造成的心理影响完全不同,同是监狱里的重刑罪犯或者病床上的绝症患者,有的人抑郁绝望,有的人满不在乎。必须承认的是,一部分人的基因里压根就没有抑郁的因子,而你恰恰不属于这种人。其次,你的家庭环境是你无法选择的,青少年时期的经历是多数心理疾病的根源,这一点常识已经不用再重复了。所以,你和多数同龄人并非一个起点,这样的比较不尽合理。除了起点的迥异,还有命运的不同,虽然很多人都有抑郁倾向,但环境和机遇却是千差万别,不同的环境带来不同的压力,不同的机遇导致不同的事件。官宦富豪之家也有抑郁的孩子,但如果他们生在贫困山区却可能一辈子开开心心,而且人和人的关注点不同,所以有的人薄弱点被触发成为病态,有的人一辈子患得患失却有惊无险,这些都可以归为命运的左右,而非你自己的错误,因此你可以不为自己的失败和抑郁自卑自责。 所以,无论你的生活中发生了什么事件,都是环境和机遇所造成的,而这是否导致了抑郁则是你先天的心理承受能力决定,更多的情况下你是这些事情的承受者而非决定者,你能选择的是你面对抑郁的态度。 有的时候处在病中,人真的没有任何选择能力。完全是无力的感觉。 上帝造人本身就是千差万别的,没有可比性,如果拿自己和别人比,其实是内在的价值观念的问题。从小我们在一种竞争的环境中长大,习惯了比较,老师用学习成绩来衡量学生的好坏,,我们内心用这人对我有用没有用来衡量他对我的价值,,,,作为公司老板用业绩来比叫下属员工,,,,,时时刻刻我么都要面对别人得比较,,要,,,,,,
就像我前面说的上帝造人千差万别,没有可比性,人的思想其实是有局限的,很多事情的发
展并不是我们想的样子,当年的比较过些年
回头看什么也不是,,,,比如当年觉得学习很好,现在却发展一般般,由于缺少创新和敢闯敢干的精神,,,比如对老师来说,若干年后只有但是不起眼的学生回来看望老师,,,,,,,又比如对老板来说的好员工,业绩很好的员工,对他的太太来说也许不是个好丈夫,不是一个称职的老公,,,,如果我们有着这样一种价值观,这个问题会很好解决, 其实就是你站在什么角度的问题, 如果我们一定有比较的话,,,,,
人生活在这个世界上,其实每一个人都有他的长处,同时也就有他的短处,如果站在这个角度,人是没有可比性的,每一个人都有他存在的价值,,那自己的长处去比别人的短处,没有意思,同样一个人一辈子只做一件事成功了,也没有什么好骄傲,,
如果我们把自己的眼光放远,就会淡然坦然很多,,
2003年,Capsi博士在《科学》杂志上发表文章,报导了一项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研究。
新西兰南岛的达尼丁(Dunedin)是一座依山傍海的美丽城市。上世纪七十年代,科学家们决定在这里开展一项针对儿童与青少年时期发育与心理健康的研究。他们的研究对象是出生在1972年4月到1973年3月之间的一千多名婴儿,从出生起,每隔两三年,研究者们就会对这些孩子与他们的家庭进行探访,详细记录他们生长过程中的各种经历,并定期评估他们心理与生理健康的状态。到了1999年,孩子们都已长大成人,Capsi博士与同事们再次回访他们,并让他们回忆自己童年与青少年时期所经历的不幸遭遇——包括童年受到虐待、父母亲人离世、疾病、失业、负债、失恋等等,同时,使用常用的抑郁症诊断量表,考察他们是否在过去一年中经历过严重的抑郁。最后,研究者们抽取血样,对他们的五羟色胺转运体基因进行了分析,并根据基因序列长短的不同进行分类。
不出所料,那些在成长中经受数次不幸事件的年轻人更容易被诊断出抑郁症。那么,基因有什么影响吗?粗一看来,转运体水平与抑郁症风险并没有显著的关系,但进一步的分析却显示出有趣的结果:如果研究对象在一生中并未经历过任何不幸,无论他们拥有什么样的转运体基因,罹患抑郁症的风险都只有十分之一左右;但是,在那些遭遇了不幸经历的人身上,基因的作用开始彰显出来——“短型”基因的拥有者,远比“长型”拥有者更容易抑郁,而且,他们一生中遭遇的不幸越多,差异就越明显。在那些遭遇了≥4次不幸事件的人群里,近一半的短型基因拥有者在过去一年内经历过严重抑郁,而只有四分之一的长型拥有者经历了抑郁。换言之,转运体基因类型所决定的,是我们面对不幸遭遇时将作出什么样的反应。
本帖最后由 Prescilla 于 14-5-7 17:59 编辑
喜欢与人比特别是熟悉的人比是人类通性吧,在一定条件下会激发人向上,这大概也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动力。但有时候也会让自己进退两难,高不成低不就,眼高手低,痛哭ing。连超凡脱俗的达赖都给幸福下的定义就是,大意吧,原话记不清了:每月比某某人多挣100美元就是幸福;P。反正俺的亲闺女啊就特别擅长和人攀比,做梦梦到过去比她差的同学竟然考上了哈佛,那个愤怒,在梦中给气醒了。任重道远.......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