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虑障碍是疾病
焦虑作为一种情绪表现,看不见也摸不着,但是焦虑障碍却是一种真实和严重的疾病。近年来,焦虑障碍在我国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发病人群逐渐年轻化。专家提醒,焦虑障碍既可防又可治,只要患者科学地认识疾病,积极配合治疗,部分患者可以在半年内好转。只有约16.5%的患者接受了精神科治疗
焦虑的情绪每个人都曾经体会过,但当焦虑的情绪产生于正常的情境中,其严重程度与客观事件、处境不相称,或持续时间过长,则成为了病理性焦虑。比如排队买东西或乘坐电梯的时候突然感到心跳厉害,透不过气。
焦虑障碍与大家平时所知道的焦虑症是不是同一个概念?北京大学第六医院精神科王向群教授解释说,“在中国精神疾病分类系统里面,焦虑障碍其实是一组疾病的表现,其中包括了恐怖症和焦虑症,焦虑症只是焦虑障碍的一种表现。”
常见的恐怖症主要有广场恐怖、高空恐怖,还有人一提到有毛的动物,就紧张、心慌,这也是一种恐怖症。据王教授介绍,焦虑障碍更多地还是以焦虑症的形式表现出来。焦虑症在临床上有两种表现形式,其中一种叫惊恐发作或者叫发作性焦虑。有时没有任何诱发因素就会突然发作,发作伴随有濒临死亡的感觉。另一种是广泛性焦虑,患者总是感觉不踏实,心里发慌,甚至来回走动、坐立不安。
“目前只有约16.5%的焦虑症患者接受了精神科治疗,大量患者从来没有到专科看过,没有接受过规范的治疗,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焦虑和抑郁往往是相伴而生的,长期焦虑的情绪如果得不到有效解决就会出现严重的抑郁情绪。有研究报道称,发作性焦虑的自杀率并不比抑郁症低。如果对焦虑障碍认知度不够的话,患者经常出现反复到其他科室去就诊的现象,对医疗资源也是一种浪费浪费。如果疾病长期得不到关注和治疗,就会导致患者社会功能的明显下降。”王教授说“焦虑障碍会给患者自身乃至社会带来巨大的危害。”
高校新生和职场新人成为高发人群
进入高校学习和踏上工作岗位本应是人生中的幸运之事,但正是高校新生和职场新人在当今社会却成为了焦虑障碍的高发人群。
根据一份1998年~2007年全国研究性显示:59.1%的大学新生焦虑水平高于全国18岁~29岁正常青年水平及其他年龄正常人群。根据针对河南省4所医学院校的580名毕业生为对象的研究结果,焦虑的总体检出率为27.89%,从专业上看,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压力最重,焦虑情绪人数百分比占37.79%。
另有2008年对浙江省2个城市2331名居民的一项研究显示: 18岁~30岁、研究生学历、体力劳动、科技人员、公务员、日工作时间大于8小时,人均住房面积在40平方米的人群抑郁严重指数高于相应对照组。这一调查也提示,职场新人受到工作、生活的重重压力,极易引起焦虑抑郁障碍。
根据统计,导致高校新生焦虑的情绪的主要因素有:高考、离开父母、独立生活、学习压力、对未来的规划等;导致职场新人焦虑情绪的主要因素有:脱离学生身份、紧张的职场生活、人际关系复杂等。
北京安定医院副院长、临床心理科李占江教授说,“当我们面临一个新的环境时,或者我们没有把握可以控制新环境的时候,焦虑情绪就会出现。高校新生和职场新人这两个群体恰恰都是面临着新的环境,他们面临着学习、人际交往、和工作各个方面的问题的时候,都会感觉失去一种自己的这种把控,或者是一种把握的能力,所以焦虑情绪就尤为突出。”
焦虑障碍是可防可治的
国内外经验表明,控制焦虑障碍最有效的方法是社区防治,如提高社区居民对焦虑障碍的知识的理解、识别率。
北京回龙观医院院长杨甫德教授说,“由于医疗资源有限,医院只能解决患病极其严重的一部分人,绝大部分患者要靠在社区自我调控。另外焦虑障碍是绝对可以治疗的,少数或者是部分可以在半年内得到控制或缓解,严重的有可能要在一年以上甚至更长时间的治疗。”
目前,焦虑障碍的治疗大概是从四个方面入手:第一个是对因治疗,就是强调改变如意引起焦虑的外部环境;第二是对症治疗,主要是药物治疗和心理干预;另外是做好预防保健,以预防为主,尽量控制好情绪,不要让焦虑的情绪发展到严重的焦虑障碍,一旦出现焦虑症状,一定要及早识别,尽早治疗;最后一个是长期进行心理健康方面的教育和培训。
杨院长解释说,实际上现在对于焦虑障碍治疗最主要的药物是两大类,一类是具有抗焦虑作用的抗抑郁药物,现在选择最多的是SSRIs药物,如帕罗西汀等。第二类是纯抗焦虑药物,而纯抗焦虑药物又分为两类,一类叫苯二氮卓类,这类药物抗焦虑效果非常好,而且能够很快消除焦虑症状,但最大的问题是容易产生依赖性。所以,苯二氮卓类的药要尽可能短期使用,不应该长期,更不应该大剂量使用。需要强调的是,一般不主张联用两种以上的抗焦虑药,应尽可能单一用药,足量、足疗程用药。为预防焦虑障碍复发,主张给患者进行12个月~24个月的长期治疗,个别患者可能需要终身治疗除了药物治疗还有心理干预,轻度的焦虑障碍心理干预可以治疗。比如说像放松训练、生物反馈等。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