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惠子 发表于 03-9-18 20:22:41

超越别人,还是超越自己[转帖]

  
  写下这个题目,我耳边就仿佛又听到了那个小伙子的声音:“别人都以为我活得挺好,其实我心理特不平衡,我一直想干出个样来让周围的人看看!我不比谁差,而且我认为在很多方面我比他们强多了,只是还没碰到合适的机遇……”

  我记得他曾说有一天会到报社来找我,那时候他已经混出个“人样”了。可是到现在他还没有来。

  不过我认为在给“青春热线”打电话的时候,他已经挺有“人样”了——他在一个小城市的电视台做编辑工作。如果你知道在得到这份工作之前他都做过些什么,你一定觉得他太走运了。他因为家庭贫困,只读到初中,后来去当了兵。在部队他干得不错,入了党。复员回来后,他在政府机关谋到了个文书工作,经常和各种各样的领导打交道。由于工作努力认真,很受领导赏识。他知道凭着初中的文凭,在现在这个社会里不会有多大发展,于是又刻苦自学,考上了成人高校。接着,他从文书的岗位调到了宣传部门。终于有一天,他靠着领导的关系,也靠着自己已经显露出来的才干,进了急需人才的电视台,干上了新闻工作。

  然而他并不知足。

  “凭我的才华和能力,我应该可以干出一番大事业。”

  年轻人都“狂”,都不知足,都想有更大的发展,这没什么可奇怪的,何况改革开放给人们提供了那么多的发展机会。可这小伙子说的话,不知怎么,我听了心里有些觉得不对味儿。听上去,他好象为自己尚未成就“大事业”而有些焦虑,也有些愤愤不平。

  “你能不能告诉我,你想干什么样的‘大事业’?”我问。

  “我要超过别人,我要出人头地!”

  “这个目标很虚啊,你能不能把你的雄心壮志具体化一点,比如你现在想干什么,你现在能够干什么?”

  没想到他突然生气了,反问道:“一个年轻人难道不应该有雄心壮志吗?”

  “雄心壮志”,这是一个多么让我喜欢又让我感慨万千的词啊。

  也许因为从小受的是英雄主义、理想主义的教育吧,我们都曾是些非常有雄心壮志的人。我的第一个“雄心”是在听了红军长征的故事后萌发的,我立志,长大以后要把草地的水抽干,在上面种满庄稼!

  插了队才知道,不要说把草地变成良田,就是在已经开垦好的了土地上多打几斤粮食,也是一件难事。到农村的第二年冬天,知青们大都回北京了,他们把延安老区至今贫困落后,老百姓吃不饱的情况也带回了北京。尽管共产党是从延安来到北京的,尽管好多老干部都曾在延安生活过,可是延安解放以后的真实情况,不知为什么他们却有点无法想象。记得我在一位同学家吃饭时说起延安还有逃荒要饭的,同学的父亲,一位从江西长征到陕北的老红军,竟不解地问:“现在不都学大寨了吗?怎么还会有这样的事?”

  周总理也从他的侄子和一个工作人员的女儿那里听到了陕北的真实情况。后来在一次会议上,总理提到这件事,说:“延安的问题这么多,大人没反映,孩子反映了……”

  春天,延安工作座谈会在北京召开,总理亲自参加了会议并做了重要讲话。当总理的讲话传到陕北时,知青们似乎比老乡还激动。我们以为,以前陕北贫穷落后,是因为“走资派”向中央封锁了消息。现在中央知道了陕北的情况,并且指示北京对口给陕北援助,再加上老乡们的干劲,落后面貌一定能很快改观。从县里到公社,从公社到大队,从大队到生产队,一层层动员,一层层表态,要三年“过黄河”,五年“过长江”。我真的以为这亩产过“黄河”(每亩产量达到400斤)三年就可能达到,于是激动地表示:亩产不过“黄河”,我就不回北京探亲!

  谁知夏天一场“白雨”一场冰雹,把刚刚出齐小苗的秋庄稼全毁了。望着一片狼藉的田地,老乡落泪了,我也落泪了。秋天分红时,我分到了两块钱现金,还是知青小组里最多的。辛苦一年,除了300斤毛粮,这就是全部所得啊!

  亩产没过“黄河”,我还是回家了,因为那点粮食根本不够一年吃,回家混上一个来月,还能省下点。

  从此我知道,改造中国谈何容易!

  如果没有上山下乡的经历,我们这一代人或许还会在“雄心壮志”中陶醉很久。但是底层的生活,使我们看到了中国社会的现实,也看到了自己的渺小,不再那么夸夸其谈了。
?
  今天的年轻人看我们当初的“雄心壮志”一定感到很可笑。的确,它很少包括个人的功利在里面。而现在很多年轻人的“雄心壮志”则是个人本位的,他们不是整天把“全人类”挂在嘴上,考虑得更多的是个人的发展和“自我实现”。我并不认为这是不对的,至少他们比我们当初少了一些虚幻,多了一些实在。完全不考虑个人,那只有圣人才能做到;而且,当一个人自己都无法生存的时候,还谈什么改造社会呢?个人的充分发展,在一定意义上有助于整个社会的发展。

  但是,如果人的生活目标就是一味地想“出人头地”,便让人感到有些狭隘,甚至有些可怕了。

  “超越别人”也好,“出人头地”也好,都是以“别人”为参照系的。“别人”是谁呢?“别人”可以是自己的同龄人,可以是周围的同事,可以是专业圈子里的同行,也可以是亿万富翁、政界要人、社会名流……相对于“自己”而言,“别人”是无穷无尽的。你可以超越同龄人,你可以超越周围的同事,但要超越所有成功者,显然是太难了,太和自己过不去了。到哪一天,才算是“出人头地”了呢?是成为单位里的骨干?成为当地的小名人?成为某个专业圈子里的知名人士?是入选《中国名人大辞典》?还是成为世界级的新星?

  俗话说,山外有山,天外有天,一山放过一山拦。当人的地位和名望上升到一定层次时,很自然会改变自己的参照系,希望自己能干得更好。但是,在相同的现象后面,动机却是不同的。有的人不断进取,是为了发掘自己的潜能,他们并不在意自己是不是超过了别人,或别人超过了自己;有的人不断进取,仅仅是为了证明自己不比别人差,他们特别在意自己在别人眼里、心里的地位,所以他们也比别人更多了几分焦虑。

  打电话来的这个小伙子便是这样。他才23岁,能“混”到这份上已经相当不错了,但他认为自己应该比现在更成功,更有名,他对自己的现状很不满意。每当他看到中央电视台那些年轻有为的电视节目主持人,他心理就不平衡,甚至为此而睡不着觉。

  他不该积极进取,使自己有朝一日也进入中央电视台,成为著名的电视节目主持人吗?应该。问题是,他想成为著名电视节目主持人的目的,并不是出于他对这一工作本身的热爱和对自己的了解,而仅仅是为了“出人头地”。他并没有考虑,作为一个没有受过正规教育,在小城市电视台工作的编辑,和中央电视台主持人中间有多大的差距,怎么样才能尽快缩小这个差距,实现自己的目标。他只是对自己的现实处境不满,对那样一个能让他“出人头地”的工作有所向往,他的焦虑和愤愤不平,并不能帮助他前进,相反却成了一种干扰,消耗着他的心理能量。这就好象一个要参加高考的学生,因为害怕考不上而内心焦虑,觉也睡不好,饭也吃不香,结果复习效率大为降低。

  “出人头地”的生活目标不仅仅是引起心理焦虑,而且会影响到他的人际关系。有人曾问一位到美国念书的孩子:“中国学生与美国学生有什么不同?”这个孩子说:“中国的学生如果认为你比他强,他总是想方设法打击你;而美国学生却总是想方设法超过你。”

  不甘落后于人,确实是一种很强大的生活动力。但如果生活的目标就是“出人头地”的话,便很容易对他人充满敌意,特别是当他人取得了成功或超过了自己的时候。内心充满敌意的人,便不可能以一种真诚、开放、自然的态度与他人交往,甚至会不断导致人际冲突,恶化人际关系,从而给自己的发展造成障碍。

  因此,仅从个人的角度来看,以“出人头地”为生活目标,也往往会适得其反,给自己带来的是更多的烦恼和阻力。

  对社会而言,这种病态的进取心恐怕更是弊大于利了。试想,人人都以“出人头地”为目标,整个社会还不成了《红楼梦》里说的:个个都是乌眼鸡,恨不得你吃了我,我吃了你?病态的进取心,有时会成为一种可怕的破坏性力量。美国依阿华大学的中国留学生卢刚,不就是承受不住别人比他强,比他幸运的现实而对社会充满仇恨,最后竟杀了他的中国同学、他的导师和其他几位德高望重的教授吗?“出人头地”的生活目标看似高远,骨子里却是极为狭隘的。

  为什么这个小伙子这么想出人头地呢?我在他的身世里找到了原因。他告诉我,“文化大革命”中,他的母亲因为出身于地主家庭而从北京被赶回了老家,后来嫁给了他的父亲——一个普通农民。由于政治上受歧视和婚姻不美满,母亲得了精神分裂症。从他懂事的时候起,他就因为母亲是“疯子”和家庭的贫困而受尽欺侮。他没有朋友,总是一个人去打柴,去放羊。从那时起,他就想,将来一定要活出个人样来给那些欺负自己的人看看。

  他想干一番“大事业”、“出人头地”的生活目标,正是来源于内心深处的自卑。自卑与自负,其实不过是一枚硬币的两面而已。这就是为什么在许多出身卑微的人身上,我们都能看到强烈的进取心。他们渴望着用自己的成功来补偿早年失去东西——被人关注、被人尊重的需要,他们要证明自己绝不比别人差。这的确是一股强大的人生动力,它能使人付出更多的努力,因而也有更多可能得到世俗意义上的“成功”——升官、发财、出名等等。但是,如果他们不能超越这种狭隘的动机,无论是身居高位,还是家有万贯,都不会在内心深处感到充实和安宁。

  很多人都喜欢说“自我实现”,可“自我实现”的真实含义是什么呢?让我们来听听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是怎么说的吧:“自我实现的人(即更为成熟的人,更为完满的人)的定义是:在他们的基本需要已得到满足以后,又受到更高层次的动机——‘超越性动机’的驱动。”

  马斯洛又把“超越性动机”称为“成长性动机”。他认为,当人丧失了这种“超越性动机”或者“成长性动机”时,就会成为病态的人,就会得“生存性神经症”。显然,马斯洛所说的“超越”、“成长”都是对自我而言的。一个“自我实现”的人,不是指一个实现了自己某些愿望或理想的人,而是指一个充分开发了自身潜能,并献身于某一事业和使命的人。在马斯洛看来,“自我实现的人最终所爱恋的是价值而不是职业本身”。

  这位23岁的小伙子呢?他想成为著名的电视节目主持人,但是在言谈话语中,他并没有说出他对这个职业背后的“价值”的思考。他所向往的,仅仅是这个职业所能带来的极高的社会知名度和丰厚的收入,他期望着这些东西能使他得到心理上满足。他还缺乏“超越性动机”或“成长性动机”的驱动。

  我想,按照马斯洛的定义,一个平凡普通的人,即使一辈子没有出人头地,也可能成为一个“自我实现”的人。比如一个热爱生活的家庭主妇,她用自己创造性的劳动,操持了一个充满温馨和乐趣的家,养育了一些身心健康的孩子,不也是一种“自我实现”吗?与此相反,一些爬上高位,已经出人头地的人却可能给人类带来灾难,比如希特勒。

  一个人的自我超越和成长是多方面的,它不仅仅意味着职位的升迁、报酬的增长、地位的提高,更意味着知识的丰富、能力的发展、视野的开拓、性格的优化等等内在素质的变化,这种超越是永无止境的。相对于超越他人来说,我认为自我超越是更为健康、更为可取的人生态度。

  我想,一个人,尤其是一个年轻人,确实应该有雄心壮志。但“出人头地”绝不是雄心壮志。雄心壮志需要有宽广的胸怀和深厚的责任感作为支撑,以脚踏实地的精神作为保障,才有可能成为永不枯竭的前进动力。

美惠子 发表于 03-9-18 20:23:13

与天奋斗,其乐无穷;

与地奋斗,其乐无穷;
与人奋斗,其乐无穷!!

美惠子 发表于 04-3-14 15:42:51

提上来给大家看看!

hotgucci 发表于 11-11-1 19:58:19

超越别人




Adidas AdiPURE III TRX FG
cheap nike football shoes CTR360 Maestri FG Gold Black White soccer shoes on sale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超越别人,还是超越自己[转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