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1syy 发表于 06-11-2 20:50:13

都市白领流行"伪精神病" 开放式病房供不应求

都市白领流行"伪精神病" 开放式病房供不应求
2006-11-2 10:16:40   北京科技报   

  最近,上海和北京一些发达城市中,出现了一种新的潮流,并没有精神病的白领们纷纷走进设立在精神卫生专科医院中的“开放式病房”。而且目前国内的不少精神医疗专科医院都尝试开设这类病房。有人评论,这种现象代表中国正在流行“伪精神病”。

  专家认为,精神疾病专科医院设立的“开放式病房”,为减压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渠道和方式,值得提倡和推广。

  为什么白领要住进“精神病院”?“开放式病房”跟一般的心理咨询有什么不同?

  主动住“精神病房”的人数越来越多

  若干间平整规矩的砖房围成一圈,在中间留出一个可以洒满阳光的天井。天井中暖灰色的墙壁和砖红色的地面,在光线的作用下显得十分自然柔和。病区内的走廊里铺设着印有绿色碎石图案的地砖,加上雪白的墙面,很清新明快的感觉。在围成一圈的各个房间上都挂有不同的门牌,有“探视室”、“心理治疗室”、“观察室”等等功能各异的分类。这个看起来既舒适又温暖的小院落,就是国内大型精神卫生专科医院—————北京回龙观医院设立的“开放式病房”。根据北京回龙观医院的心理科主任过斌医生介绍:该院的18号病区就是“开放式病房”,也是这里惟一不实行封闭式管理的病房。它隶属于“心理科”,真正的名字是“心理治疗病房”,一共配备了5位临床专科医生及1位心理治疗师,目前共有20张床位。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一位值班医生告诉记者,心理疾病患者住在与精神中心同一院子内的心理咨询中心心身科病房。这个病房从1988年成立以来一直在提供服务,只是近年来随着入住人数的增长将床位从原有的28张调整至48张,在这里就医的病人以年轻人为主,30%都是白领。

  前来问诊者都有着明显“神经症”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尽管这个病房叫做“开放式”,但并不是有一些人想象的那样,只要因为压力过大、情绪低落就可以跑来要求入住“开放式病房”,必须要严格遵守相应的流程。过斌主任介绍了一般入院的流程:当你感觉某些不适心理或行为习惯甚至是“生理疾病”开始严重干扰正常的工作生活,需要疏导和治疗时,可以先去心理科看门诊,当医生认为必要时会推荐你入住“开放式病房”;如果症状较轻,程度较浅,则可能只需要进行阶段性常规的心理辅导,无需入院。根据他的经验,由于毕竟这是治疗“精神疾病”的医院,人们在出现一些最初的不良情绪反应后,出于传统认知对这类地方的排斥,可能不太容易会直接找上门来。前来问诊的人,大部分都出现了比较明显的“神经症”症状,比如坚信自己患有某种癌症或重病,出现强迫型反应,无法入睡等等。根据统计,目前比例最大的主要是抑郁症、焦虑症、强迫症和厌食症。除此之外,还有很多五花八门的“病”,大部分都是“神经症”一类的,其中有很多都属于“躯体形式障碍”。此外还有诸如失眠症、人格障碍等方面的患者。

  住院者“想来就来想走就走”并非真的“精神病患者”,出入完全自由

  既然有了“明显症状”,那么是不是进来的人都有了“精神病”呢?专家否定了这个说法。北京和上海的医生都解释道,选择住进“开放式病房”的人意识都十分清醒,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精神病”患者。他们大多只是因为工作和生活的压力,或者是某件应激性的刺激事件而形成了一些比较难以自我调节的心理问题。因此自愿来到这里,接受专业的心理辅导并寻求系统的环境支持。这里基本上以心理治疗为主,药物治疗为辅。既然如此,“开放式”病房不同于以往精神病院的一般病房,不设置强制隔离与24小时警戒监控,人们完全是自愿入住。由于住在这里的人实际上并没有真正的精神疾病,他们大多只是伴随一定的心理问题。因此他们的日常起居并不受到监视与管束,平时都和医护人员一起去食堂吃饭,自由出入病房,随时可以回家,家属也可以陪住。真正是“想来就来,想走就走”。

  专家诊断

  心理问题引发“躯体形式障碍”许芸的情况临床上诊断为“躯体形式障碍”。所谓“躯体形式障碍”,是一种以持久的担心或坚信各种躯体症状的优势观念为特征的神经症。病人因这些症状反复就医,各种医学检查阴性结果和医生的解释均不能打消其疑虑。许芸经过与医生的沟通及交流后发现,半年前她开始怀疑丈夫出现“外遇”,自己逐渐被忽略和冷落,但是某次由于其受寒后的下腹痉挛使得丈夫开始重新呵护自己,经常按时回家。这种在心理学上称之为“即发性获益”的感受,很容易支配一部分的潜意识,成为其“躯体障碍”的心理驱动力。类似这样的病人,在各类普通医院问诊无效后,会来到精神治疗专科医院接受检查。但其中大部分人起初都不认为自己有心理问题,只有经过反复沟通和疏导后,才能逐渐恢复到客观的认知状态。

  深度解析———

  专家建议慎住“开放式病房”

  住病房可以把人从压力中抽离出来选择入住心身科病房的人,某种程度上也是出于对环境的专业化需求。传统的旅游度假减压方式,虽然宜人的风景可能会对焦虑症患者放松心情有所帮助,但是对于抑郁症患者来说,因为其自身识别“快乐”的能力已经减弱,即使面对再多的美好景色也无济于事。如果选择待在家中修整,可能依旧躲不过诸如探望、造访之类的干扰,收效甚微。职业人士为了缓解生活中由于身份、地位和社会角色所造成的困扰,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适当入住专业精神医疗机构的开放式病房。一方面,由于医院为患者的隐私严格保密,因此可以使人确实从社会交往和工作的压力中抽离出来,实现真正的休憩和放松。另一方面,依托医院正规专业医护人员的诊断和系统引导,有助于对症下药,使人尽早恢复到正常的生活工作状态。但是,这种“住院”方式投入的金钱成本也较为昂贵,需要有一定经济基础的人才可以负担和享受。

  “开放式病房”不适合易受心理暗示的人群居住

  尽管这类“开放式病房”采取完全自愿的原则,患者都是依据自身意愿自觉入住的,但孙欲晓表示,精神病院的特殊氛围和治疗方式,并不符合100%的适用性原则,特别是那些心理极易受到暗示的人,尤其不建议通过此种方式减压。这类人往往对外界环境的抗干扰能力很差,容易形成“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结果。比如一个抑郁的人,如果与他同屋的人在情绪上都比他消沉悲观,那么他的情况有可能得不到任何好转,反而会恶化。过斌主任告诉记者,尽管近年来精神卫生事业不断加大宣传力度,但“精神病院”依然是被不少人讳莫如深的“特殊地点”。因此,当一个心理极易受暗示的人住进“开放式病房”后,虽然他的日常起居不受干涉,整个治疗过程也纯属自愿,但依然会隐约怀有某种“我住在精神病院,是否就是精神病患者”的担忧。这种心理会使他背负更加沉重的压力,直接影响到他和医护人员的沟通以及后期的治疗效果。



郭启荣摘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都市白领流行"伪精神病" 开放式病房供不应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