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世间最珍贵的东西就在你的眼前
作者:飘扬的眼泪 发表日期:2006-10-24 15:00:37[表状]转自:ZT
不是一个神话故事,而是为了使你领悟一个道理
从前,有一座圆音寺,每天都有许多人上香拜佛,香火很旺。在圆音寺庙前的横梁上有个蜘蛛结了张网,由于每天都受到香火和虔诚的祭拜的熏托,蛛蛛便有了佛性。经过了一千多年的修炼,蛛蛛佛性增加了不少。
忽然有一天,佛主光临了圆音寺,看见这里香火甚旺,十分高兴。离开寺庙的时候,不轻易间地抬头,看见了横梁上的蛛蛛。佛主停下来,问这只蜘蛛:“你我相见总算是有缘,我来问你个问题,看你修炼了这一千多年来,有什么真知拙见。怎么样?”蜘蛛遇见佛主很是高兴,连忙答应了。佛主问到:“世间什么才是最珍贵的?”蜘蛛想了想,回答到:“世间最珍贵的是‘得不到’和‘已失去’。”佛主点了点头,离开了。
就这样又过了一千年的光景,蜘蛛依旧在圆音寺的横梁上修炼,它的佛性大增。一日,佛主又来到寺前,对蜘蛛说道:“你可还好,一千年前的那个问题,你可有什么更深的认识吗?”蜘蛛说:“我觉得世间最珍贵的是‘得不到’和‘已失去’。”佛主说:“你再好好想想,我会再来找你的。”
又过了一千年,有一天,刮起了大风,风将一滴甘露吹到了蜘蛛网上。蜘蛛望着甘露,见它晶莹透亮,很漂亮,顿生喜爱之意。蜘蛛每天看着甘露很开心,它觉得这是三千年来最开心的几天。突然, 又刮起了一阵大风,将甘露吹走了。蜘蛛一下子觉得失去了什么,感到很寂寞和难过。这时佛主又来了,问蜘蛛:“蜘蛛这一千年,你可好好想过这个问题:世间什么才是最珍贵的?”蜘蛛想到了甘露,对佛主说:“世间最珍贵的是‘得不到’和‘已失去’。”佛主说:“好,既然你有这样的认识,我让你到人间走一朝吧。”
就这样,蜘蛛投胎到了一个官宦家庭,成了一个富家小姐,父母为她取了个名字叫蛛儿。一晃,蛛儿到了十六岁了,已经成了个婀娜多姿的少女,长的十分漂亮,楚楚动人。
这一日,新科状元郎甘鹿中士,皇帝决定在后花园为他举行庆功宴席。来了许多妙龄少女,包括蛛儿,还有皇帝的小公主长风公主。状元郎在席间表演诗词歌赋,大献才艺,在场的少女无一不被他折倒。但蛛儿一点也不紧张和吃醋,因为她知道,这是佛主赐予她的姻缘。
过了些日子,说来很巧,蛛儿陪同母亲上香拜佛的时候,正好甘鹿也陪同母亲而来。上完香拜过佛,二位长者在一边说上了话。蛛儿和甘鹿便来到走廊上聊天,蛛儿很开心,终于可以和喜欢的人在一起了,但是甘鹿并没有表现出对她的喜爱。蛛儿对甘鹿说:“你难道不曾记得十六年前,圆音寺的蜘蛛网上的事情了吗?”甘鹿很诧异,说:“蛛儿姑娘,你漂亮,也很讨人喜欢,但你想象力未免丰富了一点吧。”说罢,和母亲离开了。
蛛儿回到家,心想,佛主既然安排了这场姻缘,为何不让他记得那件事,甘鹿为何对我没有一点的感觉?
几天后,皇帝下召,命新科状元甘鹿和长风公主完婚;蛛儿和太子芝草完婚。这一消息对蛛儿如同晴空霹雳,她怎么也想不同,佛主竟然这样对她。几日来,她不吃不喝,穷究急思,灵魂就将出壳,生命危在旦夕。太子芝草知道了,急忙赶来,扑倒在床边,对奄奄一息的蛛儿说道:“那日,在后花园众姑娘中,我对你一见钟情,我苦求父皇,他才答应。如果你死了,那么我也就不活了。”说着就拿起了宝剑准备自刎。
就在这时,佛主来了,他对快要出壳的蛛儿灵魂说:“蜘蛛,你可曾想过,甘露(甘鹿)是由谁带到你这里来的呢?是风(长风公主)带来的,最后也是风将它带走的。甘鹿是属于长风公主的,他对你不过是生命中的一段插曲。而太子芝草是当年圆音寺门前的一棵小草,他看了你三千年,爱慕了你三千年,但你却从没有低下头看过它。蜘蛛,我再来问你,世间什么才是最珍贵的?”蜘蛛听了这些真相之后,好象一下子大彻大悟了,她对佛主说:“世间最珍贵的不是‘得不到’和‘已失去’,而是现在能把握的幸福。”刚说完,佛主就离开了,蛛儿的灵魂也回位了,睁开眼睛,看到正要自刎的太子芝草,她马上打落宝剑,和太子深深的抱着……
故事结束了,你能领会蛛儿最后一刻的所说的话吗?“世间最珍贵的不是‘得不到’和‘已失去’,而是现在能把握的幸福。” 呵呵,有缘2两年后第三次再看到这篇文章是在教授这里,可见有缘。第一次应该是4年前了,我喜欢这个故事。
珍爱自己拥有的一切。
可我还是喜欢蛛儿追求甘露那刹那浪漫,悲伤差强人意的天作之合。
我没有悟,不知道大家的感想? "得不到"和"已失去",不一定是最珍贵的,但很有可能是我们心中最美的,所以得出的推论是,最美的不一定是最珍贵的,因为谈到珍贵,就包含了很多功利性的东西(不好意思,显得俗了)。
我们能拥有的,能抓在手里的,是最实在的,但我们却往往熟视无睹它的美和价值所在;
一颗不起眼的小石头,可能因为你的珍爱与惜售,也会在别人眼中变得最美,会变得价值连城。
越美的东西,往往越短暂。如果想让美永恒,就永远不要得到它。珍惜你的“得不到”,就是珍惜“美”。
这样能不能让人想开点呢。认命。 ”而太子芝草是当年圆音寺门前的一棵小草,他看了你三千年,爱慕了你三千年,但你却从没有低下头看过它。蜘蛛,我再来问你,世间什么才是最珍贵的?”蜘蛛听了这些真相之后,好象一下子大彻大悟了,她对佛主说:“世间最珍贵的不是‘得不到’和‘已失去’,而是现在能把握的幸福。”
难道他爱我,我就要感动去满足他的爱吗?
当然用我上面那句话反过来说就是,人家甘露(甘鹿)也不一定就得属于我,人生无奈.但也没有必要去奉献自己, 去爱自己不爱的人,这......岂不是还沉浸在相上了,为了眼前的这滴蜂蜜而幸福,我大不赞同! 想起一个为时三天的心理训练.其中一个环节是一群人围住一个人,周围的人像发了疯似地,一边跳,一边张牙舞爪、声嘶力竭地大声齐喊,逼问中间的人:“要什么,要什么,要什么……”“你是谁,你是谁,你是谁……”
不知为什么会想起这个场景。只不过自己也想喊一喊,“什么是爱情,什么是爱情,什么是爱情……“感到自己20岁时对爱情的理解和10岁时的理解有差别,但差别不是很大;但我想自己30、40岁时对爱情的理解如果还与20岁时一样的话,我就要为自己感到悲哀了。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爱得执著,爱得美,但是不是有点因一棵树而失去整片森林之嫌呢?如果我们象个孩子似的,哪怕手里握着一只香酥美味的馅饼,但也不停地哭闹,甚至把馅饼摔在地上,只因为没有得到想要的那块蛋糕,那么,我们就永远只是任性地,长不大的孩子。
歌里唱”该出手是就出手“,是不是也该对自己唱一句”该放手时就放手“呢?不只是放手,还应该把那颗心真正地放下。祝福自己爱的人,善待爱自己的人,尊重自己的感情。珍惜自己对别人的爱,也珍惜别人对自己的爱。懂得珍惜,我们就能抓到幸福。
一千年,两千年,三千年总也不悟,四千年总该悟了吧。 上面的帖子确实我不能理解。
祝福自己爱的人——‘已失去’;
善待爱自己的人——‘得不到’;
尊重自己的感情——现在能把握的幸福。
我糊涂......
祝福自己爱的人——‘已失去’是自己爱的人。
善待爱自己的人——‘得不到’是对方得不到我,而我有舍身饲虎的精神,因为我并不需要勇敢,我知道肉身只是个载体;
尊重自己的感情——现在能把握的幸福, 那是幸福吗?
[ 本帖最后由 xlhljp 于 06-10-27 19:29 编辑 ] ?“世间最珍贵的不是‘得不到’和‘已失去’,而是现在能把握的幸福。”
是啊不要等到失去了再后悔哦.. 原帖由 xlhljp 于 06-10-26 22:28 发表
上面的帖子确实我不能理解。
祝福自己爱的人——‘已失去’;
善待爱自己的人——‘得不到’;
尊重自己的感情——现在能把握的幸福。
我糊涂......
祝福自己爱的人——无论他是‘已失去’;还是"得不到";亦或是"正在拥有"。
善待爱自己的人——他可以是自己“愿意接受”的;也可以是自己“不愿意接受”的。
尊重自己的感情——自己真实的内心感受。(爱别人的同时也爱自己)
适时地把握住自己,把握住机会,就能把握住幸福。不要一次又一次地让“现在能把握的”变成“已失去”“得不到”,永远活在追悔中。
应该并不难理解吧。也许与经历有关,与度量有关.
[ 本帖最后由 长天秋水 于 06-10-27 18:59 编辑 ] 我说我喜欢这篇文章,实际上是因为我我4年前第一次看的时候也是觉得人生苦短,享受当下,就是那滴蜜,但我们是否就可以忘了下面的贪、嗔、痴苦海和无常的追逐......
可现在反而糊涂了。 感觉此文并非劝我们及时行乐 吧.似乎隐寓一种平和的心态.
[ 本帖最后由 长天秋水 于 06-10-27 19:22 编辑 ] 大家不要为我难过,度人难阿,我还是自度吧,不过确实衷心感谢楼上各位。 “尊重自己的感情——自己真实的内心感受。(爱别人的同时也爱自己)”
这句话如何体现,请教了。 原帖由 长天秋水 于 06-10-27 19:19 发表
感觉此文并非劝我们及时行乐 吧.似乎隐寓一种平和的心态.
楼上的朋友我不会对您的任何言语而有苛刻的反面理解,因为我知道你内心焦急是想分享你读该文后内心的喜悦之情而并不是想显示自己的高明,理愈辩愈明,不可不彰,感谢分享! 原帖由 allaalla 于 06-10-27 17:01 发表
?“世间最珍贵的不是‘得不到’和‘已失去’,而是现在能把握的幸福。”
是啊不要等到失去了再后悔哦..
我理解教授讲的得不到和已失去是说我们应该把握自己可以把握的事情,活得理智自然,不要陷入“精神交换作用”,如卡耐基讲的可以去锯木头,不要去锯木头的粉末,不要悔。
而把握的幸福正是活在当下。
谈些和森田理论相关的积极理解
"得不到"和"已失去":"得不到":我们想去控制人与生俱来的不为我们人类所控制的原始神经系统而陷于“精神交互作用”,我们这个想控制这个欲望的结果是“得不到”
"已失去":陷于“精神交互作用”,我们为症状所束缚,失去了正常人的生活即"已失去"。
这个"得不到"和"已失去"反复作用更加加重了我们陷于“精神交互作用”这个怪圈!人实际上都经常陷入这个怪圈。
但人生的意义恐怕不至于此。
[ 本帖最后由 xlhljp 于 06-10-28 22:21 编辑 ]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