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块“鸡肋”两种伤感
自己看工作:难以突破食之无味31岁的苏丽感觉自己已经老了,虽然对前途充满了担忧,却已经没有了打拼的勇气。
苏丽在一家电子科技公司担任行政部副经理已经三年多了,一直上不上,下不下的做着琐碎的工作,“我觉得自己虚耗了三年光阴,这三年里,我已经足够努力,可是,机会从来不垂青于我!”两年前,经理升职,本以为自己升经理已经是毫无悬念的事,但是,公司竟然把位置给了新招聘进来的一个硕士毕业生,“理由很简单:学历高。”苏丽无奈地说。后来,还有几次外派学习培训的机会,也被上司以“你走了谁来干你的工作”、“工作离不开你”这类看似褒扬的话给堵了回来。
苏丽也明白,自己学历一般,工作也只是中规中矩,能够拿到一份不错的薪水已经该偷笑了,而觊觎自己位置的人也不在少数,于是,她只能小心翼翼地做着几年如一日的行政琐事,生怕一个不小心就丢了饭碗。
心理启示:重庆经纬心理事务所心理咨询师李晋伟指出:苏小姐的担忧焦虑来源一方面是竞争的压力,另一方面是对自己缺乏信心。因此,这类白领首先要做好心理准备:没有哪个职业是永远的铁饭碗,竞争无处不在,面对竞争要懂得争取,而不是抱怨;其次,在职场上打拼,没有自信是不行的,只有先树立起了自信,才有可能立于不败之地。
老板看职员:用顺了手弃之可惜
黄华是一家中型企业的老总,在员工心中,他算得上是一个仁慈的老板。他自己也觉得自己在处理人事上有些“妇人之仁”。
单位里有几个老员工,跟了他好多年,但几年中,他们虽没犯什么错,工作也还认真负责,可或许是对工作流程熟悉得不能再熟悉了,始终没什么突破:能力没长进,思想也没多大进步。相反,公司里新招的年轻人,能力突出,工作出色,而且很有拼劲,“相比之下,那些年龄并不老的老员工的确是有些‘食之无味’了,但是,毕竟跟了我多年,熟悉我的习惯,熟悉公司的运作,尽管这些东西新人可能用不了两个星期就学会了,可我始终觉得还是用顺了手,舍不得把他们炒了。”
尽管如此,在新一轮的企业竞争愈演愈烈之时,为了企业的发展,黄华还是狠下心来,给企业换了血。他说:“我是个重感情的人,但是,我首先是一个老板。”
心理启示:尽管认为黄华的做法忽略了对员工的再教育,但李晋伟还是对黄华的做法持认同的态度。他打了个比方:老鹰可以活到七十岁,而要活那么长,它就必须在四十岁的时候做出决定,那时候老鹰的捕捉工具开始老化,它只有两个选择:一是等死,二是开始一个十分痛苦的更新过程。企业也一样,要发展必然需要求新求变,蜕变的过程当然是痛苦的,不过,目前已有不少企业在裁员前引进了EAP(员工心理辅助计划),能够很好的解决这一问题,让离职的员工能高兴地离去。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