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眠药物治疗研究进展
发展中国家的失眠患者约占普通人群的30%~35%。2002年,中国在部分城市的失眠调查资料显示,失眠者为45%左右。失眠会影响白天的正常工作,并且它与许多躯体和精神疾病关系密切,需要早期治疗以预防转为慢性失眠和避免并发症的产生。当然,药物治疗的策略必须兼顾到药物的镇静与不良反应之间的平衡。过去的30余年,苯二氮?类曾作为失眠治疗的首选药物,但近年来随着新型非苯二氮?类药(如唑吡坦等)的临床广泛应用,失眠的药物治疗出现了新理念——“按需治疗”,即患者在医生指导下根据自己的具体失眠情况,根据需要服用新型非苯二氮?类药。因为与苯二氮?类药比较,新型非苯二氮?类药(如唑吡坦等)只有镇静安眠作用,且半衰期短(约为2.4小时),其只选择性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CNS)ω-1受体,对ω-2受体没有影响。而苯二氮?类药非选择性作用于ω-1 和 ω-2受体,其中ω-1 受体与药物的镇静作用有关,而ω-2受体与药物对记忆和认知功能的影响有关,并且长期使用还有药物依赖和成瘾的危险。
根据药代动力学可以将苯二氮?类药分为短半衰期(<3小时)、中半衰期(8~24小时)和长半衰期(>24小时)三类,而新型非苯二氮?类药因其半衰期短,治疗失眠很少有药物的残留效应,很少对白天的功能(学习、工作和日常生活)造成负面影响。许多临床对照研究显示,使用唑吡坦等新型非苯二氮?类药的患者,其神经心理测验和记忆能力均较使用苯二氮?类药患者的评分好,即使在服药后的1小时内可能出现一过性精神、运动和记忆等损害,但7~8小时后(即次日晨)便可恢复正常。Allain等随机、双盲、对照比较了唑吡坦(5 mg)、佐匹克隆(3.75 mg)、劳拉西泮(1 mg)和安慰剂使用5小时后对健康老人(>65岁)认知功能与神经心理的影响,结果显示,最安全的药物为唑吡坦,其对学习与记忆等功能没有影响(与安慰剂比较无显著差异)。Berthelon等在健康志愿者中比较了唑吡坦(10 mg)、佐匹克隆(7.5 mg)和氟西泮(1 mg)对次日清晨驾驶反应能力的影响,结果显示,唑吡坦和佐匹克隆没有残留效应,只有氟西泮因为半衰期长而有注意力集中困难的现象。
Hesse等回顾了近年来非苯二氮?类药与其他临床药物相互作用的文献,发现唑吡坦、佐匹克隆和扎来普隆(zalatrone)是通过细胞色素P450(CYP450)多途径分解代谢的,并非像苯二氮?类药主要是通过CYP3A4代谢。因此,与许多内科药物合用不会产生过度镇静等药物间的相互作用。Hajak等检索1966-2002年Medline数据库收录的文献,唑吡坦依赖为36例,佐匹克隆依赖为22例,但根据欧美2001年的处方药量计算,唑吡坦(13.39亿片)是佐匹克隆(6.65亿片)的2倍,因此药物依赖的危险性两者仍相仿,但明显低于苯二氮?类药的依赖危险性,是属于相当安全的镇静安眠药。临床上对于有呼吸功能障碍的患者,苯二氮?类药物一般被禁用于失代偿的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高碳酸血症以及其他有限制性失代偿的肺病患者,但目前使用唑吡坦和佐匹克隆治疗病情稳定的轻、中度COPD的失眠患者,未发现有影响呼吸功能的不良反应报告。另外,唑吡坦和佐匹克隆治疗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失眠患者不会引起明显损害,但扎来普隆治疗伴有呼吸系统疾病失眠患者的疗效尚未肯定。
近年来已连续召开2次“国际睡眠障碍论坛”专家会议,就失眠的诊治展开研讨,提出了理想催眠药物的主要特征需具备:快速诱导睡眠,维持时间适当,特殊的药理作用机制,可产生主观睡眠感,对精神运动(指注意力集中和反应能力)无影响,无记忆损害,无失眠反弹,无耐受性(无需逐渐增加剂量),无躯体依赖,无精神依赖,无呼吸抑制作用,可提高失眠者的生活质量,可大量长期使用(>6个月),适合老年患者,适合伴有精神疾病的患者,适合高危人群(有成瘾史的患者),耐受性好等。可以预计,治疗失眠的理想药物将随着对新型非苯二氮?类药的进一步研究与推广应用而变成现实。 阿普唑仑属于哪一种? 原帖由 木碗 于 06-3-21 23:34 发表
阿普唑仑属于哪一种?
阿普唑仑属于苯二氮卓类抗焦虑药,在抗焦虑方面优于同类的艾司唑伦,同罗拉,氯硝安定一样在抗焦虑治疗种被广泛以用。不过,由于此类药物具有成瘾性,近年有被“丁罗环酮,SSRI类”取代的趋势。 有一部分中药有一定的镇静催眠作用,但效果不理想。 原帖由 木碗 于 2006/3/21 23:34 发表
阿普唑仑属于哪一种?
阿普唑仑(佳静安定)属于苯二氮桌类吧,呵呵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