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章中我们将讨论,当我们感觉到愤怒时,我们应当怎么做(既然抑郁状态下的愤怒常与受伤害相关联)。这——问题的关键,并不在于去表达愤怒(至少我们不应以一种怒气冲天或冲动的方式来表达),而是要弄清楚,是什么东西令我们沮丧,从而学会自信,而不是变得更具有攻击性。
自信
什么是自信?
在考虑如何自信以前,我们需要先弄懂什么是自信。研究表明,自信与许多行为相关联。威尔休·阿林德尔与其同事在尼德兰对自信行为进行厂研究,归纳出以下四点:
1.表达消极情感:例如,敢于要求搅扰你的人改变他的行为,表达你的愤怒,争取自己的权利,拒绝他人的请求。这 就是自信首先让人想到的内容。
2.接受并积极应付个人极限:敢于承认自己忽略了某事,犯了某种错误,敢于接受批评,能够不耻下问。
3.敢于表达自己:敢于表达不同见解,接受自己与他人观 点上的差异。
4.积极的行为:能够发现他人的天赋或成就,善于表扬他人,也能够接受他人的赞扬。
本章主要讨论“消极情感的表达”。第十二章的主题是羞耻感,在该章,我们主要讨论如何正视自己的极限、不进行自我攻击;第十一章的主题是赞同,主要讨论了接受赞同及给予他人赞同的重要性。从某种角度而言,前几章讨论的内容,是帮助你如何自信,如何提高自尊水平。
不自信行为、攻击性行为及自信行为
当人们缺乏自信时,他们在冲突面前要么过分屈服、恐惧,很快败下阵来,要么支配欲过强、充满攻击性。下表列出了三种类型行为在非言语性行为、情感及观念上的差异。尽管有些场合表达愤怒是有益的,但我并不赞成你大发雷霆。我建议你学会自信,对你的痛处及易感性做进一步的了解。
有趣的是,不自信的人同攻击性的人具有某些相同的观念。例如两者都以胜败论长短。在冲突情境中,他们都有这样的观念:“我不会让他们赢”,“我不可能打赢”或“我总是失败”。攻击性个体不愿服输,不想被置于顺从的地位。抑郁的人经常感到自己是个失败者,处于顺从的地位。这似乎重演了他们儿时的经历:父母是强大、有支配力的,他们(儿童)感到自己渺小、顺从。抑郁的人对服从于他们的人,同样会表现出攻击性。因此,你有必要提醒自己:儿时,你或许处于顺从地位,但你现在可以不。你要爱自己,平等地对待他人。你现在是个成年人,你的座右铭应该是:“过去的已经过去,我要抓住现在。”
与他人平等相处的另—‘条途径是,消除你头脑中的“全或无”观念(如强大/弱小,强壮/懦弱、赢/输),告诉自己:我和他们不是敌手,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需要和看法。自信并不是像战斗一样要比出输赢,它只是让你学会坚持自己的想法,而不是去攻击他人。愤怒——攻击类型的人希望靠武力和威胁取胜,而自信的人则希望获得某种特定的结果。他们刁;愿强迫别人屈服,他们愿意和解。
自信的另—个表现是对事不对人。用运动做比喻就是“打的是球,而不是打球的人”。因此,我们表达自己的愿望或伤痛,但既不是警告他人,也不用消极的方式思考问题。以下是某人典型的愤怒、攻击性行为:
.你是一个愚蠢的人(全或无思维,自我标识)。
.你经常是这样没有头脑(过分概括化,折损积极方面)。
.我永远不会信任你(全或无思维,折损积极方面)。
.你是个自私自利的家伙(以上全部的评价方式)。
以上的话都是对他人的攻击,当他人感觉自己受到攻击时,他们会采取防御行为。他们丧失了对你的兴趣,转而关注于如何防御自己、攻击对方。自信行为很少关注于威胁/攻击他人,而是更关注于自己以及自己与他人的关系。因此,如果我们有引言,我们就会这样表达某个行为或态度对我们的伤害:
.你这样做使我感到深受伤害,因为我由此认为你不在乎我。
.如果你那样说,我认为你没有考虑我的见解。
.如果你这样对我,我会感到更愉快。
.我理解你的观点,你也有权提出你的观点,但我无法苟同。
你看出其中的步骤了吗?
(1)声明你自己的愤怒;
(2)弄清你为何感到受伤害(当然,要查看自己是否夸大 了受伤害的程度);
(3)关注于痛处本身,以及如何让他人理解你的观点和感受;
(4)不要奢望他人必须同意你的观点;
在自信状态下,我们尽量尊重他人。得胜、认输或击败对方,都会产生消极的后果。事实上,即使你得胜了(成功),其他人仍会对你心怀怨恨,等待时机回击你,得胜将制造敌对的失败者。
避免使他人内疚
提醒你几句:当你声明自己受伤害时,你要尽量避免使他人感到内疚或羞耻。有时,人们的目的并不是想使对方转变,而只是想让对方感到不舒服。当说到问题时,他们往往表现出可怜兮兮的样子,或许他们会说:“我要让他们内疚,为所做的事后悔。”当然,这是可以理解的,但却没有什么益处。靠使对方内疚而得胜,并不是自信的表现。他人或许会对你让步,但靠使他人内疚的方式取得让步,往往会引起他人的不满。
有时,我们还会通过自伤的方式迫使他人感到内疚。与母亲吵架后,希拉里回家服药自杀。事后,她意识到当时的想法是:“她看到我的行为会感到内疚。”没有人能迫使我们做任何事(除非严刑拷打),问题出现在希拉里的愤怒上。她母亲批评了她,当时她没说话,但她的内心已激起了愤怒,服药是一种还击的方式。经过一番努力,希拉里终于能够自信地面对她的母亲,并对她说:“妈妈,我不喜欢你责备我的方式,我边带孩子边工作得很好,如果你能看重并关注我的成绩而不是失败,对你对我都会有帮助。”她的话使她母亲做了让步。从此,希拉里感到与母亲的关系更加平等了。
有时,抑郁可以用来攻击他人。希拉里曾回忆到,有时她感到很快乐,但她不想让他人知道,她希望自己看起来是个不快乐、饱受痛苦的人,并且,这一切都是他人的错,他们应当为她感到遗憾和内疚。她这样做的另一个目的是获取他人的同情(尽管很少成功)。她的想法是,如果她表现出快乐的样子,就等于为对她过去的痛苦所应付责的人开脱。
有时,我们靠抑郁传达一种信息,迫使他人来照顾我们,或为我们感到难过。我们可能会逃避可能的快乐,沉溺于痛苦之中。因此,我们有必要反省一下:我们希望他人对我们的抑郁状态作何反应?这样做并不容易,有时,你会发现你用抑郁来逃避工作,但不要为此自我攻击,因为这样做的不止你一个。你面临的选择是:你继续如此下去,还是找到其他方式表达自己。
避免给他人冷脸
不自信行为的另一个表现是给他人脸色看,或称“消极攻击”。我们不表达自己的沮丧,封闭自己,以沉默来影响他人。我们摆出一副“离我远点”的愤怒架势,或表现出的确受伤害的样子,迫使他人内疚。尽管我们否认自己正在生气,但愤怒明显地写在我们的睑上。我们必须澄清:我们给他人冷脸是否是一种报复方式?我们的意图是否是使他人内疚,并以此为手段来惩罚他人?
你或许觉得自己无力改变现状,因为你认为自己不善于正面冲突,或认为表达愤怒不好。但是,给他人冷脸同样也不会产生效果。试想,如果他人如此待你,你反应如何?给他人冷睑带来的问题是,你破坏了气氛,不利于问题的解决。你的冷脸给人一种印象,即你不在乎他人的想法,这只会使事情变得更糟。冷脸引发的第一个问题是:它会导致你生闷气,你越是这样做,就越想惩罚他人。
你应当认识到,如果你能够学会自信,表达出是什么伤害了你,你就不再会给人脸色看。这对他人以及你与他人的关系都会产生强烈的负面影响,因此,我建议你最好放弃。你要及时发现自己给他人冷脸的苗头,弄清自己为什么这么做,努力学会自信。这可能要花费你一些时间;但一旦你下定决心不再如此,你的转变就已经开始了,下面给出了一些更正性观念:
.我给人脸色是因为我受到了伤害,想惩罚他人。
.尽管有时有效,但一般而言,它对人际关系没有益处。
.尽管我曾认为,他人应当满足我的意愿,但我应当改变这 种观念。
.我要学会认识到,他人的态度是我所不喜欢的,我要自信 起来。
对自己缺乏自信而恼火
如果我们持有上文描述的观念,我们就会缺乏自信。在抑郁病人身上经常出现(甚至在日常生活中也常见)的现象是,我们因自己缺乏自信而恼火。我们都有过这样的经历:我们与他人发生冲突,但没有说出自己想说的话,之后我们为没有更好地自我防卫而感到恼火,我们感到他人占了上风。之后我们会想到各种各样当时没有想到的说词,然后开始为自己的失败而生闷气,内部折磨者又乘机兴起。
一次聚会上,罗格受到了他人的指责,这令他感到有些羞愧。事实上,他当时处理得十分得体,但在他自己看来,他没有很好地自我防卫。当晚及接下来的一些日子,他不断默想当时想说却没说的话,以下是他对自己的看法:
.你有时这样任人摆布。
.你永远都不会站起来为自己说话。
.你又一次向人表明你是个草包。
.你又失败了。
.你真懦弱。
罗格的理想是做一个受人尊敬的人。当然,他从来没有实现自己的理想。正如第十三章艾伦的例子一样,事情过后,罗格激活了自身的战斗/逃避系统,每天都在默想当时该说而没说的话。他开始幻想从肉体上伤害那苛责他的人。与艾伦相似,罗格的想法也导致了他脾气暴躁。
其实罗格应当考虑一下其他观念:
.我又开始自我苛责,跟自己怄气了。
.我夸大了受伤害的程度。
.我轻视了我已经说出的话,并用全或无的方式看待它。
.虽然我被人指责(我认为不公平),但这与任人摆布是两回 事。
.批评并不完全是不公正的。
.诚然,如果我当时想到这些话,我的反驳会更有力,但这 表明我还有进一步提高的可能。
.我对批评过度敏感,因为我总是把它看作是对我人格的攻击,这表明我需要学会正确看待批评。
·事后,其他人也认为对我的指责不公平,这表明他们没有 认为我软弱。
·事实上,我不想被人看作是个富于攻击性的人,因此,我应当温和地、理性地化解这次冲突,至少我可以因为这一点表扬自己。
到目前为止,你可能会注意到,罗格最致命的自我攻击观念是:我失败了,我是个懦弱的人。这些观念将其置于过度顺从的地位,这与他的理想相去甚远,因此激发了他的报复心。按照我们大脑的自然反应,当我们感到他人迫使我们顺从时,我们很容易产生这种思维方式。因此,我们必须努力防止这种原始的反应在我们身上发生。以下是一些应付观念,用以打破这种自动发生的思维模式。
.“嚅弱”的自我标识使我感觉很糟糕,这是全或无的思维方式,忽略了我生活中的积极方面。这使我感觉比过去更糟。
.当然,我需要学会自信,但如果我把每一次失败都当作是懦弱的标志,我将无法学会自信。在生活的许多方面,我 都表现出了信心和勇气。人际冲突是复杂的,不能用简单 的懦弱或强壮来评判。
.如果我不小心,我将不得不应付两个问题:一是别人的苛 责,二是由此导致的自责。
.如果我的朋友处于同样的境地,我不可能像攻击自己这样 攻击他们。因为我知道,这只会使他们更难过。
.如果我感受到外界的威胁,最好是学会鼓励自己,而不应 该自怨自艾、使自己越发消沉。
以上给出的这些观念,其作用在于防止你滑向抑郁的深渊。如果我们感到自己没有更好地站出来为自己辩解,我们的确会有些失望,但我们无需为此自我攻击,以致产生报复的冲动。而且,如果我们能理智地面对这一问题,我们就会挖掘出自信的需要。我们可以列出我们当时想说而没说的话,然后以平静的心情把它们说出来。至于罗格,他从未尝试过自信的行为,只一味地对自己感到失望进而恼火,他从不给自己机会提高自己的自信心。
我们需要的是自己的观点被聆听,而不是被他人看作富于攻击性,强壮、冲动的人,这一目标刁;易达到。但只要我们对困难有心理准备,把自信当作一种需要耗费时间学习的技巧,允许自己犯错误,我们就能够避免落入内部折磨者给我们设置的陷阱,不再给自己贴上“懦弱”的标识。
亲密关系中的愤怒与自信
在亲密关系中,与抑郁相关的愤怒,不是某件事或短期内造成的,而是某种问题长期存在的结果。你或许会感到,多年来,你从未被认真对待过。在某些人际关系中,一个人可能会感到自己长期附属于另一个人,并因此积累了很多怒气。他不断地设想如何反击,这是非常难以处理的局面。如果你面临这种情况,我建议你去做家庭治疗或关系治疗。但是,学会自信,向你的伴侣或家人袒露心声,对你们还是大有益处的。
亲密关系中常出现利益或权利方面的冲突,这很正常,也很富有挑战性。你最好将冲突看作挑战接受下来,通过矛盾的解决达到个人成长的目的,而不应试图回避它。与生活中其他需要学习的东西一样,我们应付的困难越多,我们会变得越好。无论是学习外语、学习驾驶或是学当一名医生,你经历的困难越多,你学习的效果就越好,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处理亲密关系也是如此,我们经历顺境也经历逆境才能成长。面对冲突,你应该提高处理亲密关系的能力,而不应使该能力降低。
宽恕
和解
任何人际关系中都存在分歧、争吵以及矛盾冲突。我们不可能只是彼此横眉冷对,也不可能永远心情愉悦。事实上,有些家庭争吵不断,但却完好无损,这是什么原因呢?其实冲突本身并不可怕。然而,一些抑郁的人害怕冲突,他们认为争吵会白热化,其原因我们在第十三章中已讨论过一些(例如“生气会使我不可爱”、“生气会使我遭排斥’),另外还有一些原因使他们害怕争吵,其中之一就是,他们认为“争吵会使关系变糟”。
一些抑郁病人在冲突过后很难取得和解,而那些争吵不断的家庭,经过事后良好的和解,彼此越来越尊重对方,很少陷入抑郁。当我们争吵后彼此和解,我们的愤怒和激动情绪都会降低。我们的近亲大猩猩似乎比我们更善于和解,研究表明,冲突过后,它们常聚在一处彼此拥抱,很少长时间地冷战。
那么,为什么对于有些人,和解如此困难?其中一种原因是,他们小的时候,父母没有教会他们如何与人和解,因此,长大以后,他们会为和解而感到难为情。他们和他们的伴侣都不知道,当如何迈出和解的第一步。另一种原因是,双方都是不占上风不罢休:他们必须赢,保持他们的权威地位,提出和解被他们看作是自动投降的表示。
例如,安吉拉曾说:小时候,每当她与她母亲发生冲突时,道歉的总是她。如果她不道歉,她们母女就会搞冷战,这使她难以忍受,她母亲会板起面孔。有时她不道歉,她母亲会拒绝与她讲话。而一旦安吉拉道歉,她就会旧事重提,诉说她当时如何淘气。曾一度,一旦安吉拉主动寻求和解.她母亲就会令她感到羞耻、内疚。因此安吉拉形成一种观念:如果她道歉,他人就会利用这一点,从而使她的自我感觉变得更糟。而且,他人不会轻易接受她的和解努力。因此,她开始害怕冲突,因为,如果认为自己有错,她就无法取得和解。
杰克认为说“对不起”意味着承认他自己错了。每当他向孩子发怒的时候,他都非常想道歉,但在他的观念中,道歉象征着软弱。
因此,有许多东西影响了我们取得和平:
如果道歉并试图和解,这意味着
.我做错了。
.我屈服了。
.我输了。
.我软弱,强壮的人从不道歉。
.别人会认为这次冲突都是我的责任。
.我处于顺从的地位。
对以上观念,可做以下各种更正,例如:
.如果我认为我伤害了他人,我可以为自己的行为道歉,但
这并不意味着冲突都是我的错。事实上,这只是观点上的
分歧,而不是谁该受责备的问题。
.自信并不是要分清胜负,而是要弄清冲突的原因,然后努
力解决它。
.能够道歉,并为关系的修复付出努力是积极的,并不代表
软弱。
.道歉的时候,我无需奴颜卑膝,而是与他人和好,因为我
在意彼此的关系。
.我关心的是如何和解,而不是消除自己的内疚感。
和解同自信行为一样,是一门需要学习的技巧。开始可能很困难,但只要你下决心做,你一定会有所提高?学会在冲突过后做出“补偿”,会使冲突显得不那么令人恐惧。你会发现你能做到,并会从中获益。你要告诉你自己,补偿只不过是一种谦卑的姿态。
你要尽力避免用“冷脸’’来惩罚他人。亲密关系的和解,可以包含拥抱等身体接触的方式,但你不能强加于人。如果他们没有准备和解,你最好还是保持原状,即:你仍愿意做出补偿,保持真诚的态度,在需要的时候道个歉,等待他人回心转意。如果他们仍余怒未息,你也不要对他们发火,因为他们可能不希望与你步调一致。
作为男人,特别要小心的是,不要迫使对方同意与自己发生性关系,以作为他们愿意和解的表示。如果你这样做,你的和解努力就会被视为缺乏诚意,被认为是一种达到个人目的的手段。如果你的配偶不同意你的要求,你就会认为:他/她并不真的在乎我,否则他/她会答应。”这种念头会导致新一轮的愤怒和不满。如果你认为你的性需要得不到满足,最好的方式是换一个时间、心平气和地谈论,不要威胁对方:“如果你爱我,你就应当答应我。”
阻碍宽恕的典型观念包括:
.我要他们为伤害我付出代价(使其内疚)。
.如果我宽恕他们(自己),我就会对他们(或自己)失去控
制。
.如果我宽恕他们,我就不能表达我的不满了。
.我不得不表现得更好。
.宽恕是软弱的标志。
.对他们的益处大于对我的好处。
不满与报复
宽恕并不意味着过去发生的事情不再重要,而是表示自己放弃了惩罚他人或报复他人的动机。宽恕不是短期能实现的,宽恕的前提是,彼此能认识到对方的伤害。一些人在没有弄清自己的愤怒和痛苦之前,就试图宽恕他人,结果他的不满仍然存在。因此,宽恕也是一个痛苦的过程,学会宽恕,就是学会让痛苦成为过去。而报复。无论对于自己,还是对于我们所拥有的人际关系都是有害的。我们常常含着怒气,却没有理解自己的愤怒。我们常常告诉自己我们是多么应该生气,却没有反问自己,生气到底有什么用。
朱迪对父母的冷淡态度深感愤怒,她将自己的不幸都归罪于他们。她这样做的原因是,她认为:“我不可能过得比现在更好,因为我的父母造成了我今天的下场。因此,我永远是他们的附属品,他们掌握着我的幸福。我对自己的生活无能为力。”
渐渐地,朱迪意识到,是愤怒(报复的动机)使她与父母的关系变得如此糟糕。如果她想宽恕他们,就需要做出一系列的改变:首先,她需要弄清她的痛处在哪儿,即找出她愤怒的根源。其次,她需要意识到,她认为她父母的冷淡态度使她受到了伤害,令她不幸福,即是说,她自己放弃改变生活的努力。她意识到,她以前—直认为自己是个“受害者”,她没能化解这种情绪,却被它牢牢地控制着。诚然,有一个快乐的童年最好,但长大后,我们仍然可以创造我们理想的生活。当朱迪宽恕了她父母后,她不再生气,感觉到自己获得了自由。
如果我们对某人或某事深怀不满,我们也会感到自己是—个“受害者”。这种附属地位会严重地影响了我们对生活的控制感。我们会形成对他人的不信任感,这使我们无法建立有意义的人际关系。宽恕(放弃报复动机)是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途径。宽恕他人时,我们对自己说:让—切成为过去,我不再是这事件的受害者。我的—位病人曾这样告诫自己,给自己宽恕的勇气。她给了自己一次掌管生活的机会。宽恕不是软弱,一些人体验到:“让往事成为过去”会给人如释重负之感。
宽恕我们自己,意味着用同情的心对待自己。你不应要求门己完美无缺,永远不犯大错误。许多宗教都强调了宽恕的重要,例如,佛教有一种被认为“慈悲”的修行,用来帮助人们学习如何同情自己、宽恕他人。
第十五章应付挫折感、失望感及理想的破灭
本章我们将探讨引发愤怒的最重要的原因之——挫折感。挫折感,是指在对重要目标的追求过程中,因受阻碍而产生的情绪体验。人类与动物对挫折都有特定的反应方式,愤怒是其中最常见的一种。抑郁症状中常见的失望感,与挫折感相类似,它是理想目标无法达到而产生的主观体验。
挫折感与失望感的产生取决于事物对于我们的重要性。很显然,我们不会因没有得到那些我们不需要,或不在乎的东西而感到沮丧。但如果这些东西是我们非常想得到的,结果会完全两样。
许多事情会使我们感到挫折和失望,其中最常见的有:
.事情没有成功,或没有像我们期望的方向发展。
.当其他人对我们的感情或行为不像我们希望的那样。如,没有给我们足够的爱,没有遵守诺言等。
.我们自己没有能力做某事,或者没有能力获取某些东西。
.我们感觉到自己处于某种状态(例如:感到自己抑郁或没精打采;感到自己不能像希望的那样对人热情;因缺乏爱或性爱的能力而对自己感到失望)。
“应当”和“必须”
如果我们对失败抱有“应当”或“必须”的观念,我们就会产生失望感。我们认为事情、自己或他人“应当这样或不应当那样”。问题是,生活总是按既定的模式展开,不会受我们的意志所左右。一些人认为,我们不应当面临死亡的结局。他们不愿接受死亡的现实,而是大发脾气,认为“生活不应当是这个样子”。有时,我们专横的“必须”阻止了我们接受现实,使我们无法处理好情绪问题,更无法寻找解决问题的最佳办法。
有时,我们对也会产生强烈的“应当”意识。例如“我应当更加努力的工作”,“我不应当犯错误”,“我不应当生气”,“我应当爱我的父母”。当我们没有满足这些“应当”的要求时,我们就会感到失望。“应当”常包含愤怒的成份,它迫使我们改变自己。当我们以专横的“应当”要求自己时,我们不可避免地会掉进自我攻击的陷阱。我们不愿意接受自己的极限、面对自己的失败,我们避免面对自己的真实感受。美国心理学治疗家凯瑞·霍尼称这些应当为“暴君”。
当我们用“应当”要求别人时,别人一旦令我们失望,我们就会对他们产生愤怒。我们不接受事实,而是认为“他们应当这样”或“他们应当那样”。强硬的“应当”降低了我们的挫折耐受性。正如我们即将看到的,“应当”会导致失望,继而会造成的严重问题。事实上,佛教徒早在几千年前就发现,人类的痛苦来源于我们的挫折感,是我们对自身或对他人的过高要求造成的。有时,我们会过分地追求某些理想,放弃它们让我们感到很痛苦。
挫折耐受性
我们对挫折的耐受性受很多因素的制约。你或许已发现:有时候,你会毫不费力地处理困难。而另一些时候,几乎任何阻碍都会令你大为恼火。
如果你急着驾车去某地,你会将路上其他人看作是“挡我的路”的人,并因此而恼怒。在极端情况下,我们甚至会横冲直撞。这种情况被称为是一种原始的夺权争斗。我们越是急迫,就越是认为他人不应当像现在这样子。
疲劳,厌倦以及应激状态,也是常见的能够降低我们挫折耐受性的因素。抑郁本身也能够降低挫折耐受性。
一个人对挫折的感受性与其对羞耻的恐惧密切相关。例如杰瑞有一个重要的会议,偏偏他的车钥匙丢了。他对自己及其家人发火,因为他找不到钥匙。潜意识里他在想:“如果我不能及时赶去开会,我就会迟到,那么人人都会认为我是个不守时的人,他们会认为我是一个马马虎虎、不可信赖的人。”有时,我们会责备自己:“我如果认真点,就不会把东西丢了。”几乎每个人都有过因找不到东西而发怒的情况:“为什么东西总是不在他们应该在的地方?”
生活中的重大目标遭受挫折,经常会导致抑郁。因此,我们有必要搞清楚,我们是如何感受到阻碍的?或说我们是如何感受到挫折和失意的?这种挫折和失意,与我们的期望、抱负和理想有密切的联系。
理想的丧失
生活中。我们要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是如何承受失意。在阿瑟·米勒的剧作《一个推销员之死》一书中,男主人公无法接受他生活的现实,他的美国梦破灭了,理想的破灭给他带来的失望感,彻底地摧毁了他。
我们之所以会失望,是因为我们的理想和盼望超乎现实。我们不仅不能接受这个世界、其他人以及我们自己原本的样子,而且将我们的理想和标准强力口给自己或他人。正是我们的理想和价值观,造成了我们的挫折感。有时,生活会使我们跌倒。希腊神话中,伊卡路斯飞得太高,以致翅膀被太阳熔化了,最后跌回地 上。与伊卡路斯相似,有时,我们的理想过于超乎现实。
认识到 这一点会令人感到痛苦。
如果我们的目标与理想受到过于严重的挫折,就会引发抑郁。尤其是当我们考虑到这种挫折对我们现在和未来的影响时(如,社会地位的丧失,恋爱关系的丧失等)。因此要研究抑郁,我们不得不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我们的理想是什么?
.在实现理想的过程中,我们是如何感受到挫折的?
.当理想没有实现时,我们是如何面对自己的失望和愤怒的?
.我们因此对自己、对他人、对未来都产生哪些看法?
.我们头脑中是否有许多专横的“应当”?
为了更加清楚、直观,你可以分别列出“理想”和“现实”的内容。然后考虑以下我所称谓的“失望鸿沟”,这种鸿沟会导致四个方面的结果:自我攻击与责备;攻击与责备他人;放弃努力;接受现实,既不过分攻击自己,也不攻击他人。
攻击,是我们遇到挫折时常见的反应。在此,我们能够发现内部折磨者的真正来源,即,我们的挫折感。我们的挫折感越大,我们自我折磨的可能性越大。其实,内部折磨者根本不存在,它只是挫折引发的“自我攻击”。
让我们通过几个例子做一探讨:
布里恩一直期望有一个提升的机会。他兢兢业业地工:作,状态很好。他的老板曾指出,他大有希望被提升。于是,他开始设想新的职位可能带来的变化:工作更加轻松、有趣,薪金也会增加,他能够住进更好的房子。不幸的是,在预期提升前的两个月,公司被接管了,提升一事被搁置。更糟糕的是,新公司启用了他们原有的职工,布里恩发现,他一‘直渴慕的职位被‘个年轻人顶替了。他为此深感愤怒,继而陷入抑郁。与提升有关的所有计划、期望和目标全都化为泡影。他告诉自己,事情从来都不会对他有利,再努力也是白费。他反复考虑这件事的不公平性,却没有能力改变现状。其实他的思想正在进行一场永远不会得胜的战斗,因此,他总感觉自己是个失败者,他的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是这样的:
理想
现实
获得提升
末获提升
事业的进展
事业受阻
搬迁
被困于老房子里
——失望鸿沟——
.自我攻击:我早应料到这一点。我应当有信心去找另一份工作,但我没有。如果我更加自信,我能够迫使他们提升我,我太懦弱了。
.攻击他人:他们只是在利用我,这不公平。他们应当意识到,原公司已经答应提升我了,他们在最后关头夺走了我的机会。
.放弃:我无法面对这一切,什么也改变不了,我的前途给毁了。
其实布里恩的感受是可以理解的,但他的愤怒,自我攻击、攻击他人使他的境况变得更加糟糕。对他而言,要想接受现实(四种可能的结果),他必须认识到:他正在为这件事难过(而不是愤怒);他有许多专横的“应当”;他必须放弃自我攻击。很快,他意识到:这并不是他缺乏自信造成的,自己不能“坐以待毙”。渐渐地,他开始想办法。恢复了一段时间后,他找了一份新的工作。接受现实并想办法解决问题,是他康复的最重要的原因。“一切都给毁了”
抑郁的人经常感到一切都完了。苏珊精心地策划r自己的婚礼,但她的新娘妆不太合适,并且那天一直在下雨,她非常失望。地想:“婚礼是多么不顺利,我的衣服和糟糕的天气把一切都毁了。我从来都没有顺利过,为什么不能有一天让我一切都顺顺利利的呢?”她只顾对她的服装和天气感到失望和愤怒,全然没有考虑婚礼当天的美好。她无法掩饰自己的失望,以致没办法享受她的蜜月。她总在想:事情怎么会搞成这个样子?后来,当她能够考虑生活中的积极方面时,她放弃了这种全或无的思维方式。她并意识到,自己把服装和天气看作是对自己的人身攻击。同样,她也意识到,愤怒影响了她的快乐。她生活中许多的挫折和失意都来源于这种“一切都给毁了”的观念。她费了很大气力,才接受了婚礼的现实,但这却使她的情绪明显好转起来。
“一切都给毁了”的感受背后,是一种认为事情无可挽回的观念。这种情况下,最好是想出弥补的办法,而不是沉溺于“彻底失败”的观念中。当然,我们需要时间来体验痛苦和失望,我并不赞成一个人用理智来压抑失望感,因为,这只会使失望感更加强烈。
抑郁的时候,我们会感到自己误了别人的事、令他人感到失望。我们还会认为,如果没有我们,他们会过得更好。有些孩子认为自己令父母失望,因此充满内疚感。他们认为自己不应当是现在的样子,他们之所以有这样的想法,是因为他们过分关注于自己的缺点,低估丁自己的优点;也可能是他们对父母感到失望,因为父母没有给他们足够的赞扬与关注。在个别案例中,人们会认为自己破坏了他人的好事,从而成了他人的负担,以至于想到自杀。
如果你认为自己的事被搞得一塌糊涂,或毁了他人的好事,你应当说出伯:的感受,不要猜想。因为这一切都是抑郁造成的,不能怪你自己。你要查看自己是否有全或无、过分概括化或折损事物积极方面的思维方式。是“一切”都给毁了吗?难道没有好的地方了吗?你是否太消极了呢?你是否在自我攻击?你对未来的预测是否过于消极?你否定了未来生活的哪些可能性?美好关系的丧失
我们常希望我们的伴侣漂亮、潇洒、温柔、善解人意。谈到性,我们总希望我们的性生活像充电电池,永不耗尽。当我们谈到理想情人的时候,我们从不把他们与疾病、易怒,压力或理所当然地对待我们相联系,我们也没想过他们会爱上别人。
汉娜在年轻的时候对爱情做过各种幻想,她设想两个人很亲密,有心电感应,没有任何冲突,她相信“爱能胜于一切”。她的理想并非罕见,但当她的恋爱关系出现问题的时候,她感到无法应付,因为她的理想如此轻易地受到了打击。
恋爱初期她与瓦伦关系很好,性生活也很和谐。汉娜确信他们婚后会很幸福,对此,她有很多美好的梦想。然而,婚后六个月,他们就遭受了严重的挫折。他们的购房谈判没有成功,不得不另觅住处。此时,房价上涨,同样面积的房屋要多付很多钱。瓦伦感到生活欺骗了他,他变得情绪低落、行为退缩,甚至有些抑郁。汉娜虽然也为房子的事感到沮丧,但她更关心的是她与瓦伦之间关系的变化。她的理想爱情与现实爱情的鸿沟越来越大。下面列出她理想和现实间的差异:
理想
现实
一起娱乐。
不能出去,没有钱。
没有冲突。
冲突增多。
彼此互相理解。
互不理解。
彼此感到亲密。
彼此感觉疏远。
——失望鸿沟——
.自我攻击:或许我做错了什么事情,如果瓦伦爱我,他应当更多地与我交流,或许他不再爱我了。我想他发怒或许是我的错,他对性不再感兴趣,说明我对他不再有性吸引力。我本应做得更好,也许我选错了对象。
.攻击他人:这是他的另一面,他应当处理好这件事,他应当懂得我的需要,他太自私,太情绪化。
.放弃:跟他谈这件事没有什么意义,我无法改变现状,我失败了。
瓦伦对他们之间的关系也抱有同样的理想和期望。他们的问题在于:当理想破灭时,他们都去责备自己或责备他人,结果使问题变得更加糟糕。其实,他们必须认识到:他们的理想不大现实。要认识到这一点是很痛苦的。
渐渐地,汉娜开始认识到:他们的问题不是关于爱情的,而是由于生活严峻的现实造成的。并且,瓦伦的沮丧既不是她的错,也不表明他们之间的感情出了问题。他们必须说出自己的感受,相互鼓励,共同面对所遇到的困难。汉娜在此之前不敢谈论彼此的感受,因为她害怕瓦伦责备自己,说她是导致他不快的原因。
后来,她不再认为他们面临的问题是缺乏爱造成的。瓦伦也不得不承认:他的愤怒破坏了他们夫妻的感情;他需要摆脱不公平感,以及“这是不公平的,事情不应当这样’’的观念。同样,他也认识到了他的情绪对汉娜的影响。最终,他们学会了积极的生活态度,不再因挫折而彼此相争。
理想“他人”
我们头脑中常存有关于“他人”的理想模式。“他人”可能是朋友、性伴侣、孩子或者是父母。但理想终归是理想,不会变成现实。如果我们的理想离现实太远,就很可能会失望。
安娜认为,她母亲从来不爱她。因此,她在头脑中构建了一个理想母亲的形象:慈爱、温柔、良善。这种形象帮她度过了很多难关。治疗中,我鼓动她想像理想中的母亲将如何对她,以便帮她对抗消极的自我攻击观念。不幸的是,安娜总在想:“我母亲为什么不能像我期望的那样?她应当对我更好些,或许我表现好些,她能对我好点。”然而遗憾的是,她母亲从来不像安娜希望的那样。
在头脑中想像一个我们期望的形象,对我们挑战消极的自我攻击观念大有帮助。但当我们认为“别人应当这样”,混淆了理想和现实的界限时,我们就会遇到麻烦,并且最终会导致失望。
有时,尽管他人尽其所能对我们温柔、体贴,我们仍感到失望。如果我们的理想太高,就变得很挑剔,不去欣赏他人为我们做的事,而是过分在意他人没有做的事。如果我们诚实,我们会感到自己很自私。我们只关注于别人是否满足了我们的要求。当他人没有满足我们的需求时,我们会感到不满意。
因主观体验而失望
到目前为止,我们讨论了我们如何对阻碍我们的目标,影响我们关系的人或事感到失望。导致失望产生的另一个源头是主观感觉。一些抑郁病人睡觉前满心希望第二天起来能感觉好些,然而,他们常会因自己依然故我而感到失望。如果他们能对自己说:“我是对此感到失望,但走出抑郁需要时间。从今天开始,我每次走一小步,看结果会如何。”或许能减轻他们的痛苦。不幸的是,抑郁的人常因早晨起来无精打采而感到愤怒和失望。他们经常自我攻击,预言这一天将过得很糟,并要求自己“应当”好起来,这使得他们的状况更加糟糕。还有另外一些因素能导致失望,让我们看一些例子。
丹患焦虑症很多年了,他感到自己没有很好地享受生活。他形成了一种强烈的幻想:如果他的焦虑症治好了,他会像别人一样,尤其像他在艺术领域颇有造诣的弟弟一样生活。当我遇到他时,他害怕自己会因焦虑发作,无法呼吸而导致死亡。后来他逐渐认识到,焦虑发作是不会导致他死亡的。通过学习放松,他较好地控制了焦虑发作,症状得到了良好的改善。他恢复得很快,甚至到欧洲旅游了一圈。但回来后,他又病倒了。他患上了抑郁症,感到愤怒,想自杀。
通过交谈,我发现,这一切都是他不现实的理想所造成的。丹曾幻想:如果他的焦虑症状痊愈了,他将能做许多事情,弥补过去许多年的生活。在他的想像中,他会像他人一样,去旅游,做一个成功的人。用他的话讲“最终参与男人间的角逐”。他曾认为正常人永远都不会焦虑,同时,他也希望有某种神奇妙方能治愈焦虑,一旦治愈,永不复发。然而,据他自己讲,在他去欧洲旅游的过程中,体验了他未曾预料的焦虑。
在我的启示下,他列出了当时“理想自我”(没有焦虑)与“现实自我”(当下的感觉)的差异:
理想自我
现实自我
像他人一样
与他人不同
能够享受生活
生活是痛苦的
自信/成功
失败
有探索精神
充满恐惧感
我们谈话的内容如下:保罗:据我看,你为这次旅行做了不少准备,但你对自己感 到失望。回来后发生了什么事?
丹:我开始回顾这一切,井想:“为何生活对我而言如此艰 辛?为何我总要与焦虑抗争?’我为这次旅行做了大 量的努力,我认为我应玩得更开心,做更多的事。而 它使我感到自己在挣扎。因此,我躺到床上,整日思考:这一切是多么糟糕,问题出在哪里?保罗:这么说这次旅行没有达到你的理想?丹:哦,是的,差远了。保罗:当你发现这次旅行没有达到你的理想后,你是怎么想的?
丹:我当时想,我应当玩得更痛快,如果我的病真的好了,我应当玩得更好;如果我感觉自己比过去好了,我应当做更多的事。我永远都不可能好了,一切都太晚、太 费力了。
保罗:看来,这一切令你非常失望。
丹:是的,非常令我失望,回来后这种失望感更加强烈。
保罗:你是如何评价自己的?
丹:我失败了,我只觉得自己是个废人,尽管治疗了这么长 时间,一切都没有好转。
保罗:让我们回头看看你的理想自我和现实自我,看我是否弄明白了。许多年了,你一直梦想,如果你病好了,情 况将会怎么样。但你发现你做事仍感到吃力,这使你很失望。一旦感到失望,你便开始自我攻击,认为你是个失败者,这一切都太晚了,你的“现实”自我无法改变,是不是这样?
丹:是的,就是这样。
保罗:你是否发现理想没有达到而产生的失望,导致了你的 自我攻击,你越是感到失败,你的焦虑和抑郁症状就越严重?
丹:嗯,是的。
保罗:好,你为又一次患上了焦虑而感到失望。你是否一直都感到焦虑?
丹:不是的。
保罗:我明白了。好,让我们说说别的,你给我讲述一下这次旅行最有趣的事情是什么?
丹:(想了会儿)这次旅行的确有一些有趣的事。我们曾爬到山顶上一座迷宫般的城堡……。
当丹开始谈论旅行中积极的方面时,他的情绪开始好转了。他不再过于关注消极方面,对这次旅行开始有了公正、客观的评价。在此,我并不是说你应当“关注事情好的方面”,而是说,你应当认识到,你生活中可能有一些积极的事物,它们或许会成为你好转的基石。人们很容易关注于自己的失望情绪,阶段性治疗结束后,丹开始为他去过欧洲而感到骄傲了,而这在一年前是完全不可能的事。他并没有神奇般地治好了他的焦虑,而是正在大暗步地向这一目标迈进。
丹逐渐弄清了他的理想、他的失望以及他的自我攻击三者之间的关系。正如丹在旅行中所表现的,他的理想没有达到,他便容易忽视或过虑生活中的积极方面。他的“挫折感”和“愤怒”破坏了他所经历的美好事物,这是一种充满“应当”的全或无的思维模式。对于丹而言,这些“应当”是希望、愿望和抱负。
当他接受了理想不可能实现这一事实后,他的抑郁症状开始好转。他不再关注于他丧失的美好生活,以及焦虑带给他的不公平,而是关注于他能做些什么。他的抑郁症状和自我攻击状况都得到了明显改善。
对自己失望
我们或许会失望,由于没有达到自己的标准或理想,我们使自己感到沮丧。我们不是接受自己的极限与缺陷(即我们已经尽力,但事物仍未按我们的期望发展),而是转向自我攻击,我们似乎不相信自己能够做出好的结果。我们责备自己好像主人责备奴隶没有把事情做好一样,这种对自我的失望是一个很大的问题。
丽萨很希望自己能像她的好朋友一样自信,她希望自己永远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永不感到愤怒、焦虑或抑郁。关于自我,她有两方面认识(她的理想自我和现实自我),这两方面彼此矛盾:
理想自我
现实自我
从容、自信
恐惧、焦虑
勤奋
懒惰
关心他人
对他人感到愤怒
——失望鸿沟——
.自我攻击:噢,上帝,我又使自己情绪低落,为何我总是焦虑不安?为什么我不能安下心来做点事情?我是个可怜的废物。
.攻击他人:为什么他们看上去总那么自信?我恨他们,他们不知道这对我而言有多么困难。
.退缩:我最好别费劲,因为我是不会成功的。我注定会失败,令自己失望,我不能信赖我自己。
其实、丽萨的理想自我和现实自我都是不现实的,她的理想自我不可能在任何时候都能实现,而她的现实自我(她称之为抑郁的自我)否定了一切积极方面,是全或无以及过分概括化思维的产物。
的确,我们不能相信自己永不焦虑,永远做得最好、永远不犯错误。问题的关键是:我们如何应付我的错误与失望感?因挫折而感到愤怒是一种自我攻击,不仅毫无益处,而且在极端情况下还会令我们陷入抑郁。学会把自己看作一个容易犯错误的,充满矛盾、迷惑的人,是我们迈向自我接纳的第一步。
方娜三年来——直想生个孩子。她曾幻想孩子将给她的生活带来什么样的变化,她曾沉浸在美好的想像中:婴儿的笑脸和幸福的家庭。然而,生育是痛苦的,也是困难的。她的儿予不太健康,总是哭,哄也没有用。她发现自己很难与他生活在一起。一度她感到精疲力竭,真想摆脱他。她没有想过,她的这些感觉是一个母亲生完孩子后的自然反应。她只是认为,自己不是一个好母亲。她想,自己如果是个好母亲,就该不辞劳苦地爱她的孩子,她的孩子就不会生病。她为自己的感觉深感羞愧。她没有告诉她的家庭医生,甚至没有向她丈夫提及她的疲惫以及想逃避的欲念。她认为她的感受使她成了一个坏人;生活的现实将她的理想击得粉碎。
让我们分析一下方娜对于母亲身份的理想观念:
理想自我
现实自我
幸福、从容
紧张、疲惫、许多无眠的夜晚
爱自己的孩子
想逃避、有攻击欲望
能够安抚孩子
他很难被安抚
——失望鸿沟——
.自我攻击:我认为我应当照顾他,但他哭的时候我感觉糟极了。我想离开他,关上门,不听他哭叫。我无法应付,我是个软弱、无能的坏母亲。如果别人知道了我头脑中的想法,他们会恨我,会把我关起来,或把我儿子抱走。或许我不配做母亲,我恨自己的这些感受。
.攻击他人:为什么我儿子总是哭?他不喜欢我。如果他能像其他孩子一样睡觉就好了。这不公平,为什么别人有了 孩子那么快乐?我讨厌他们,这不公平。
.放弃:我无能为力了。我只能被动地承受这一切或者逃走。 没有人会理解我。
产后的抑郁与疲惫并非常见。如果你也面临同样的境遇,千万别为此感到羞耻。遇到这样问题的不止你一个人。向你的家庭医生讲述你现在的感受:你想逃走,想攻击别人等等。你或许需要专业的帮助、咨询或药物以改善你的情绪状态,或者你可以与其他有类似遭遇的母亲交流。当你停止自我攻击,发现自己需要帮助的时候,你已在向康复迈进了。产后抑郁是令人失望和难过的。你或许会经历许多奇特感受,但不要为此羞愧,尽可能用你的理性/同情性思维安慰自己。
内部折磨者说
理性/同情性思维说
你无法应付,作为母亲你是失败的。你是个废物/坏东西。
我的身体内发生了复杂的变化。
感到疲惫和厌倦是很自然的。生产过程中某些变化会导致一些奇特、怪异的感受。
如果我不能很好应付,或许我需要帮助,我要去找我的医生,寻求他的建议与帮助。我不要听自我苛责的声音,它只能让我情绪低落。我要认真对待自己的感受,努力找到解决的办法。
如果我不再苛责自己,我就不会感到羞耻,他们或许会对我感到失望, 但这些感受经常出现在一些女人身上。因此我有这些感受并不表明我很糟糕,只是说明我需要帮助。
当我们倍感失望之时,可能会有一些乐天派,或看起来无所不能的人命令我们振作起来。还可能有一些经常苛责我们的人,或经常告诉我们他们如何能干的人,使我们感到,与他们相比,我们是失败的。但记住,千万不要受他们的影响!我们的感受就是我们的感受,我们不要因此而自我攻击。我们要充满信心地看待它,以最适合我们的方式解决它。
第十六章完美主义与竞争意识:为何说成功的秘诀在于敢于失败
抑郁病人常惊诧于我的“成功的秘诀在于敢于失败”的论断。我们的社会如此重视成功和取得成就,以至于我们都丧失了失败的能力。成功就像爱情一样,自己管自己。我们遇到的许多问题,不是来源于成功而是来源于失败。我们对挫折与失败的应付方式很可能使我们陷入抑郁,尤其是我们开始自我攻击或自我厌恶的时候。学会失败后不自我攻击,有助于增强对自己情绪的控制力。
失败之所以变成一个严重问题,其原因之一在于:不知不觉中,我们都变成完美主义者和富于竞争意识的人。失败对于我们而言是可怕的。在此,需要指出的是,我有时称一些人为完美主义者,是为了简单起见,严格地说,我所指的是完美主义的行为方式。抑郁的时候,我们更容易出现完美主义倾向。
在讨论完美主义之前,我们需要记住,失败是生活的一个部分,是不可避免的。以技能的学习为例:无论是学弹钢琴、学打网球还是婴儿学走路,一开始,往往是失败奠定了基础。如果婴儿摔第一个跟头就放弃努力的话,他永远都无法学会走路。然而,我们长大后却时常期望自己一开始就正确,这对于人类而言,当然是不可能的。
如果我们能够面对失败,而不被其吓倒,那么,成功的可能性会更大些,我们也会更放松。完美主义和竞争意识以及超乎现实的理想,是使失败变得难以承受的重要原因。如果你有很高的完美主义倾向,你会遇到很多失败。完美主义者是不幸的。完美主义
从某种角度而言,完美主义者有较高的理想。认为他们必须实现自己的理想,否则自己就没有价值。事实上,完美主义比这要复杂些。加拿大心理学家保罗赫特·赛尔登·佛莱特以及其同事研究发现,经常出现的有三种形式的完美主义:
.自我定向的完美主义:自我目标的设定很高,要求完美;当不能达到设立的标准时,他们过度自责,因挫折而恼怒。
.他人定向的完美主义:人们对他人的要求很高,如果他人没有满足他们设定的标准,他们就会对其发怒。这种完美主义者永远挑剔别人的短处,而不是看别人的长处。
.社会标准的完美主义:这类完美主义者认为,社会对其提出了过高的要求,如果他们达不到既定的标准就会遭到社会厌弃,他们会因此而感到羞耻。
到目前为止,我们尚未弄清完美主义在多大程度上引发了抑郁。引起完美主义的原因之一是害怕失败,这与人的竞争意识密切相关。完美主义真正的问题正在于这种对失败的恐惧,尤其是那些习惯于因失败而自我苛责的人。有时,完美主义会导致失望或“失败感”,这种失败感会进而引发抑郁。
竞争意识
作为一个普通人,你是否感到满意?如果某人评价说,你作为一个情人、丈夫、医生、司机或厨师,很普通,你的感觉如何?在某些方面,我们或许为自己表现平平而满意,比如对于那些不擅长的方面,表现一般意味着发挥良好。但是,你会为自己各方面表现平平而感到满意吗?如果宴请宾客,你是否会对“感谢你做这么多普通的饭菜给我们”一类的话感到快乐?如果你与他人做事,是否会对他人认为你表现而感到满意?或许是的,但通常我们需要感到自己是个特殊的人,至少是在有些时候。对有些人而言(例如:我们的父母或恋人),如果有人认为,父母对待他们与对待别人没有什么分别,他会感到沮丧。希望自己成为特殊的人的愿望很正常。事实上,告诉他人其表现一般,常被视为一种贬低:“什么!仅仅是一般?”
你可以通过下面两个问题,找到你的竞争意识所在。首先,在哪些方面你很在乎别人的作为或成绩?你的答案会告诉,你在哪些方面存在竞争心。这种竞争动机(争取成功,争取被他人看作特殊的人)在抑郁中扮演一定的角色。
某些完美主义是与竞争意识相关联的。有竞争意识的完美主义者,经常会将生活看作一场比赛。这类完美主义者有两种表现形式:第一种是我所谓的“追赶型竞争”,这些人尽一切努力向他人看齐,他们关注他人的所思所想,并对自己说:“别人能做到,我也应当做到。”他们不断追赶他人,他们害怕自己不能像他人一样出色,怕被他人看成无能或处于劣势。他们满脑子社会比较思想,当他人比自己强时,他们会产生消极的思维与情感。
例如,沃伦尼卡看到她的朋友装饰了寝室,制作了新窗帘,便想:“我的朋友做这些事得心应手,我也应当像她那样做。如果我做得不如她,说明我能力比她差。”沃伦尼卡不断追求他人设立的标准,看他人做什么,就努力学什么。普通人也有这样的倾向,但完美主义者要求自己“永远”与他人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否则他们就会自我攻击。他们要求自己向高标准前进,因为他们认为他人已经达到了该标准。他们或许否认自己在这样做,但从他们身上,你很容易发现其避免被视为弱者的动机。一旦陷入这种生活方式,他们就会把周围人的标准当作奋斗的目标,而丧失自己的目标。
第二种形式是“占先型竞争”,即希望被看作是特殊的、独特的或者优越的。那些对饮食或体重抱有完美主义倾向的人就是这样。乌苏拉患有厌食症,她把控制体重、保持体型作为自己比他人强的地方,将其视为自己的优势。爱德佳热衷于网球,他曾是俱乐部里最棒的成员。然而,自从俱乐部来了一个比他打得好的人,爱德佳就变得过分在意自己的表现。如果他的技能比新成员差,他就会拼命自贵。这种习惯“占先”的人的格言是“只有一十位置,那就是第一名”。当然,有些人会通过欺骗手段获得胜利,尽管他们也喜欢竞争,但他们不是完美主义者。他们会为自己在任何方面的优势而感到满足。识别竞争性完美主义,最重要的标志是:努力达到标准。
竞争型完美主义者通常不承认自己的行为是为了获得优胜或为了独树一帜。但他们的表现常常会使人看到这一点。他们不喜欢屈居第二,他们会因为那些不如自己的人表现得比自己好而难过。与追赶型竞争者相似,他们的标准也可源于周围的人,而不是他们自己。他们对他人的看法也是异常敏感的。
许多人或多或少都会有这种心理倾向。事实上,从进化角度而言,那些不善于竞争的人无法延续他们的基因。正如我们所看到的,多数人都希望自己能跟得上他人,能够给他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能够被他人接纳,成为特殊的人。但是,对于完美主义者而言,这些特点表现得非常明显,他们认为,未达到标准意味着可能成为弱者,并丧失他人的赞许与崇拜。这种观念会导致他们愤怒并进行自我攻击。
事实表明,爱德佳竞争型的完美主义倾向,不仅仅表现在网球方面。几年前,他隔壁的邻居重新装修了厨房,在此之前,爱德佳从未想过自己也应改换一下厨房的结构。你可以设想后来发生了什么,当他看到邻居的厨房后,不得不也弄一遍,而且弄得比邻居家的还好。如果达不到自己认定的标准,他很快就会产生挫折感。当我问他当时的想法时,他说:“我打赌,他一定没花什么力气就把他的厨房弄好了,我必须做得比这更好,否则我就会感到他比我强,我是一个无能的人。”
有些人,尽管达不到仍给自己设定很高的标准。弗兰克是个 艺术家,他认为自己的作品应当被他人另眼相看。如果他人不欣赏他的作品,他就猛烈地谴责自己,同时充满愤怒。如果他听说其他画家(他认为不如自己的)获奖了,或得到了公众的认可,他就会怒火中烧并陷入抑郁。他经常感到自己被人忽视、遭人贬低、无法得到他渴求的赞美。治疗前,他从未认为自己的画很棒,但他仍坚持要求他的作品必须是伟大的,人们必须欣赏他的作品。
社会环境常常会诱发完美主义行为,人们常将这种行为视为竞争性行为。一些患社交焦虑症的人认为,他们自己必须是风趣的,乏味或普通被他们看作是可怕的事情。他们经常监控自己的行为,使其保持在风趣的水平上,这加强了他们的焦虑感,使一些简单的对话变得困难。设想一下,你即将参加一个晚会,每次说话前你都告诉自己:cc别人会认为我的话乏味、没意思,我无法吸引他们,他们宁愿与别的人讲话。”久而久之,你会变得焦虑。社交焦虑症正是如此。他们的理想是要求自己成为一个好的社交家,这一理想如此极端,以至于他认为,如果做不到,他就会遭到排斥。
无论你怎么想,完美主义、追随他人、追求成功,对你并无益处,至少不会令你生活得很愉快。研究结果表明,完美主义者生活不幸福,他们容易抑郁、焦虑、恼怒,并且经常出现厌食、酗酒等问题,导致这些问题的原因是他们因挫折和失败而恼怒、自我攻击,他们无法承受失败。
全力以赴在深入讨论之前,让我们弄清楚一件事。许多人都承认,尽力而为是个好主意,如果某件事值得做,我们可以为之付出努力。但问题是:付出多大的努力?即使你每天工作20小时,原则上你仍可能说,我本应当每天工作21小时。如果未达到完美主义标准,他们一定会说:我本应当付出更多的努力!问题很明显,人们的目标在不断变化。
他人定向的完美主义者也是如此,即使你付出了很多努力,他人定向的完美主义者仍会认为,你本应付出更多的努力。莎拉考试复习非常努力,成绩虽不是最好的,但发挥得仍算理想。尽管她每天复习很长时间,她父母仍然认为她本应当更为努力。莎拉不仅没有认为她父母的要求不合理,自己也接纳了他们的观点,为自己的成绩感到内疚和羞耻。她父母似乎并不注意她付出的努力,而只注意她忙中偷闲。在今后的生活中,莎拉很可能无法正确判断,什么样的努力才是合乎情理的。
完美主义者的另一‘个问题是,他们不看努力程度,只凭得到的结果判断自己和他人。如果没有达到理想的结果,再多的努力也会被他们认为是不足的。全部完成
蒂娜经常因待在家里而感到恐慌:屋子需要打扫,要带孩子上学,她的时间永远不够用,她感到:“我必须做完这一切。”与她交谈曾使我感到很疲惫!她观念背后隐藏着这样的想法:“如果我不把一切都做好,我会令他人失望。他们对我充满期望,其他女人不仅做家务,还外出工作,如果我连家务都做不完,说明我很无能。”
经过几次治疗,蒂娜和我一同找出了更正性观念:
.我正在把这些标准强加到自己身上。
·我应该把需要做的事排出个先后顺序,我要明白,我无须完成全部的工作。
.坦白地说,有些家务是枯燥的,我独自在家很孤独,这也是我不喜欢做家务的原因,并非出于我无能。
.我需要时间做自己喜欢的事,如看朋友,尽管这样可能使我完不成家务。
.我应当循序渐进,逐个解决问题,而不是事无巨细、一把抓。
蒂娜不喜欢丈夫帮她,因为她把家务看作自己的职责范围,尽管丈夫很愿意帮助蒂娜,但当蒂娜接受丈夫的帮助时,她认为他做得完全没有自己要求的那么彻底。她的完美主义决定了,她对任何人的帮助都不会满意。并且,她因自己需要丈夫帮忙做家务而感到内疚。
害怕令人失望以及避免感到内疚,是一些完美主义者追求完美的内在动机。此外,企图“控制’’也是追求完美的动机之一。蒂娜认为,如果她不控制局势,“任何事情都会一塌糊涂,灾难会降临”。这种想法使她感到自己很重要,但却毫无益处。“没有我,他们应付不了。”这种想法在完美主义者中并非罕见。丧失快乐
完美主义者往往将自己与快乐隔绝。他们很少从过程中获得快乐,他们只在意结果。例如,普通人做画时,也许会将呼吸新鲜空气、随意地将颜料涂抹在画布上当作一种享受。有时,他们会努力尝试新技巧,并以此为乐。而完美主义者很少在绘画过程中获得这种乐趣,他们头脑中经常出现的观念是:“我的画是否足够好?”画家弗兰克曾告诉我,如果他无法将头脑中的意象表达在画布上,他就会大为光火。即使是性完美主义者,也常常会因过分关注自己的动作,忽略享受其中的乐趣。他们经常要求自己“必须做到”。我的一个病人过去曾习惯远足,他抱怨说他当时应该多去些地方;其实在他看来,真正重要的是行走的距离。他经常给自己设定标准:“今天我是否能走20英里?”尽管当时可能天气晴朗,乡村风光优美,鲜花盛开,但他全然没有注意到,因为他那时太注意英里数,所以尽可能走得飞快。
从某种角度而言,我们可以将这种行为看作是“从成就中获取快乐”。在抑郁状态下,人们总认为自己取得的成就不足,因而丧失了享受生活乐趣的能力。
完美主义者所体验的失望和不满,能导致一系列情绪障碍:内疚、愤怒、挫折、羞耻,嫉妒和焦虑,这些消极情绪给我们的生活造成了痛苦。完美主义与内部折磨者
完美主义与竞争意识的问题之一是,内部折磨者会将挫折引起的愤怒指向自我。一个充满竞争意识的人,可能会“采纳”自我苛责观念,从而相信:如果不苛责自己,他们无法获得成功。以贝瑞为例,他明确地知道自己有强烈的自我折磨倾向,他讨厌失败,也知道自我折磨是导致他抑郁以及人际障碍的重要原因,但他不愿面对这一点。当我让他剖析自己的自我折磨倾向时,发现他的自我折磨内容如下:
贝瑞基本上是个懒惰的人,他需要我催他才肯行动。没有我,他做不了任何事情。他经常会陷入痛苦、绝望,没有人会尊敬他,他是失败者。从根本上说,他是个软弱无用的人。
当贝瑞思考这些观念时,他感到很吃惊。然而,他仍然认为这些观点是正确的,他被动接受自我苛责。后来,通过反思,他发现其自我苛责的语气与其父亲如出一辙。开始,他想到难以挑战这些观念,通过学习,他产生了如下想法:
事实上,我并不像你想像的那样懒惰。坦率地说,是你,内部折磨者,将我击倒,使我陷入抑郁,而抑郁又给我造成?许多麻烦。我情绪低落时,你常打击我,如果你真的像你自己说的那样渴望成功,最好的办法是在环境恶劣的时候,给我支持与关爱。如果我自信,而不是恐惧、愤怒和失望,我能做更多的事。
贝瑞最终学会了控制自我折磨。首先弄明白了,很多年来,他一直听信内部折磨者的谗言,从未抗辩过,只是——味地听从它、安抚它。然而正像我经常对我的病人说的那样:千万不要安抚内部折磨者,因为安抚会使它变得更强大。
如果我们不控制内部折磨者,他们就会在我们失败的时候击倒我们,使我们难以从挫折中恢复斗志。而且,他们阻碍了我们享受生活中的平凡快乐。他们只是告诉我们:“做、做、做,做完后做更多的。”
贝瑞也越来越意识到:他没有属于自己的动机。他没有什么兴趣或抱负,所有的成功都来自于内部折磨者的督促。这使他非常难过,因为,事实上贝瑞是一个心地善良、善解人意的人。如果他能够按自己的方式生活,而不是听命于内部折磨者的指挥,他会取得更大的成就。而事实上,我们常常习惯于在内部折磨者的支配下做事情,而丧失了属于我们自己的生活乐趣、兴奋点以及成功的欲望。你可以这样设想:你想发生性关系,因为你认为应当这样做,别人也设想你会这样做,那么,你如何能找到自己的性欲望和性乐趣呢?你如何能受自己性欲望的满足所驱动呢?你不能,你所能施展的最大控制力只表现在对自己的欲望说“不”上。
当人们下决心不想做事时,我们应将之看作是对自我折磨的反抗,而不是懒惰。许多人毕业后才明白这一点。例如,我不喜欢英文,我的老师以为我懒惰,我不得不强迫自己努力。后来当我不再有考试的压力时,我才真正开始学习、写作。这是在我不必再为之努力之后。
因此,如果你只做那些别人希望你做的,或你的内部折磨者强迫你做的,你就会丧失对事件的兴趣,产生厌烦感。摆脱这种压力(挑战内部折磨者),你就会找到激发你上进的新源泉。
渴望咸功与害怕失败
有时,我们的竞争意识会与我们对成功的幻想相伴而行。理想过高以至无法实现,我们就会长期生活在失望之中。有时,我们会想:“我要成为一个人物,而不是一个庸庸碌碌的人。,’任何阻碍这一理想的人或物,都会使我们愤怒,并产生挫折感。理想,就其本身而言是好的,但如果我们陷入“我必须实现我的理想,否则一切就都没有意义了”这一陷阱,我们就会丧失感受“当下”生活乐趣的能力,而仅仅关注于自己的理想,以及目前与理想状态的差距。
其次,“渴望成功”会隐藏深层次“对失望的恐惧”,研究发现,那些特别害怕失败的人有如下倾向:
.关注可能失败的线索胜于关注可能成功的线索。
.容易自责。
.易于产生无价值感。
.精力不充沛,注意力难以集中。
.决策困难。
经常害怕“做错事情”会造成可怕的损失。
“害怕失败”另一个重要方面是:它与渴望成功并无联系。我发现,害怕失败的人很少能够享受成功。他们只会对没有失败感到如释重负。例如,海瑞通过考试后,他最大的感受是:我没有失败。他发现自己很难融入同学们庆贺的气氛中。结婚后,他主要的感受是:“噢,感谢上帝,我终于过了这一关。”当他第——次获得提升时,他想:“终于轻松了,我通过了我人生第一次大考验。”海瑞很少考虑:“如果我成功了,不是很美妙吗?”而是想:“如果我失败了,不是很可怕吗?”生活对他而言,是不断在躲避困难中挣扎。
证实自己及自我中心
有些类型的完美主义和竞争意识,是以自我为中心的。沉溺于其中将阻碍我们与他人坦诚相处。设想你来找我咨询,你愿意选择哪一种:是我对你感兴趣,尽一切努力帮助你,还是我不想失败,或不想被看成失败而努力证明自己?再如,设想你的情人与你做爱,你愿意选择哪一种可能:是他或她愿意与你共同分享其中的快乐,还是旨在向你表明;自己在这方面是个高手?
遗憾的是,一些完美主义者如此的自我中心,以至于他们将一切活动都视为对他们自己的考验。如果失败了,他们会想:“这对我意味着什么?”因为他们没有控制住自己的内部折磨者,所以他们输不起。其实,这与他人无关,完全在于我们的自我感觉。当然,这不是典型的“全或无”的思维方式(只是程度问题),但我希望你能够看到问题所在:你越是能够控制自己的内部折磨者(挫折感),你就会越少自我中心,从而建立更令你满意的人际关系。
完美主义,骄傲以及希望引人注目
有时,我们的完美主义和竞争意识,只是—种防止产生羞耻感的手段,我们的格言是:“如果我们是完美的,就不会遭受批评、指责或羞辱。”而且,我们以自己的完美主义标准为荣。因此,当我们达到这一标准时,我们的感觉好极了。
凯是一名舞蹈演员,也是一名典型的完美主义者,她很情绪化,对自己的表演极少满意。有时,她强迫自己忍受身体的伤痛,结果往往造成更大的麻烦。这时,她就会陷入抑郁状态,对自己的身体感到恼火。诚然,她曾登峰造极,但却从未因成功而快乐过。即使有,也是短暂的。她的格言是:“你的表现跟上次差不多。”治疗中,我们追溯到了这些标准的源头,发现问题源于她与父亲的关系。小时候,她不得不做一些使她父亲为之骄傲的事情,以求获得父亲的赞许。她父亲从未表达过强烈的感情,无论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但是凯相信,如果她成名,或做出某些特别的事,一定会引起她父亲的关注和欣赏(爱)。长大以后,她没意识到,追求父亲的赞许竟成了她追求完美的内部驱动力。
凯表现出了完美主义者的共性:即希望通过做某些事情使他人为自己感到骄傲,从而被看作是值得爱与关注的特殊的人,吸引他人的注意。我们认为他人的标准很高,或只有达到标准才会取悦于他们。
但是,请反问自己:我为什么要达到自己设定的标准?你必须诚实回答自己。以下是一些完美主义者的答案:
.我想引人注意。
.我想成为一个特殊的人,而不要庸庸碌碌。
.我希望他人看到我是多么优秀。
.我不希望别人看到我不好的一面。
.我想受受批评,避免被他人看成一个毫无价值的人。
.如果不成功,生活就毫无意义。
.我不能使他人失望。
.我一定要有所擅长。
问题的关键不在于你抱有什么样的愿望和理想,最重要的是,你要能够接受愿望没有实现这一结果。如果你说:“我想引人注意”,这是无可厚非的,但如果你说:“我必须引人注意,否则他们就会将我看作无能,我就会感到自己无用。”那你就会出问题。挫折和失败如何导致你对自己或他人产生愤怒,它也同样会导致你陷入抑郁。
个人骄傲与完美主义
那些有进食障碍,导致骨瘦如柴的人,常常有极端的完美主义倾向和竞争意识。然而,他们为自己感到骄傲,因为他们控制了自己的饮食和体重。站在磅秤上,当他们看到自己体重减轻时,他们为自己的成果感到兴奋和骄傲;相反,当他们看到自己体重增加时,他们就会感到羞耻和沮丧。他们过分在意所吃食物的种类和热量,这是羞耻感转化为骄傲的典型例子。他们为身体感到羞耻,或者他们认为自身没有什么可值得骄傲的,于是他们想到了节食这个念头。体重减轻所带来的骄傲驱使他们继续节食。
羞耻感一旦变成为骄傲,要想转变就非常困难。帮助这些人增加体重,会被他们看作是想夺走他们唯一值得骄傲的东西(体重减轻)。这一问题与焦虑发作大不相同,没有人喜欢焦虑发作,所以治疗师与病人可以共同商讨对策;但患厌食症的人希望自己变瘦,他们想保留自己的完美化标准。
各类有完美主义倾向和竞争意识的人,都无一例外地会要求自己把房间打扫得一尘不染,在运动项目中表现出色,一定要完成所有的事情,等等。他们不愿意放弃他们的追求。但是,他们必须改变自己对于失败和挫折的态度。对于从事运动的人而言,因为自己没有达到既定的标准而丧失自信,从而陷入抑郁,是大为有害的。骄傲和自信骄傲与自信是完全不同的。事实上,我们称骄傲为“错误的自信”。其原因是,骄傲依赖于你的表现,即你认为他人将如何评阶你,这不是自信。尽管当你达到既定的标准时,你会对自己充满信心,但这种信心是脆弱的。失败来临的时候,你的信心会像早上的露珠一样消失。
真正的引言来源于对自己作为一个人的信心,即,无论成功或是失败,你都能够坦然面对,既不失望、愤怒,也不自责、绝望。你既不会因成功而忘乎所以,也不会因挫折而感到沮丧和抑郁。你或许会有强烈的愿望,希望自己做得好、表现出色,并为之付出巨大的努力,但在内心里,你能够接受真实的你。自信的真正来源在于自我接纳。无论好坏,你都要接纳你自己,否则,就意味着你对自己只是一时的友好。真正的友谊与接纳表现为困境中的自我扶持。
嫉妒与竞争意识
竞争意识有时能导致嫉妒,我们无法容忍他人在某些领域超过我们。艾里克斯是一个学习心理治疗的学生,很能干,却从不听从我的指导和建议。他使我怀疑我的建议是否有批评的成份。他对于我的每一条建议,都采取防御的方式,对其进行反驳。过了一段时间,我不得不承认,他惹火了我。他未从我这儿学到任何东西,似乎看不起我所教授给他的技巧。我向他指出,他看起来想不通过艰难的学习,直接成为一名“伟大”的心理治疗专家。
通过几次艰难的交流,他认识到,小时候,父母对他充满了完美主义和竞争意识的要求。父母不允许他失败,所以在他的观念中,如果我教导他应当如何提高自己,他会由此认为自己“不够好”。他的羞耻b很重,因此他无法看到他人身上有些宝贵的东西值得学习。在团体中,他也是个容易嫉妒、充满竞争意识的人,总想超过别人。如果他发现别人比他知道得多,他不得不进一步提高时,他就会感到自己不完美。对他而言,认识到自己需要建议或训练,就等于承认自己的短处和极限。
易于羞耻而又充满竞争意识,对人对己都是不利的,因为他们总是处于防御状态。如果他人比自己强,或批评自己,他会感觉很糟糕,其他人的成功就是他的失败。竞争性嫉妒会引发抑郁,因为它阻碍了人们对自己的需要,以及自身弱点的认识。他们还常与他人比较,然后对成功、地位、头衔等不满、抱怨。他们无法帮助成功的人,并且试图干扰他们的努力。
嫉妒,有时会表现为无能感和对自身处境的愤怒。美国心理学家霍妮在她的《渴望权力,害怕使用权力》一书中举过一个例子:
一位处于无助状态的妇女,想通过自己的状态强迫她母亲照料她,同时也保护她母亲免受她对于老年妇女所拥有的权利的嫉妒。通过自由联想,她说:“我恨她。但毫无办法。她只能通过想像她变得弯腰驼背来诋毁她,或者告诉自己,她看上去优雅是因为她肤浅。我对她毫无办法,我很想毁灭她、除掉她,或者干脆告诉她我对她的看法。我也,)艮你(治疗师),因为你是这么坚强。我感觉自己无能,我无法改变你。我拍你马屁,然后愤恨地离开你,这是一种消极的愤怒。”
尽管她过去认为,这是自己充满竞争意识的表现,但后来,她逐渐认识到?竞争意识与嫉妒之间的本质区别:嫉妒里舍有敌意的成份,它试图破坏或伤害被嫉妒的对象;然而一个人可以很在乎一场竞争,却不想伤害对方。与嫉妒不同,竞争意识的目标是获得成功。
如果你在自己身上发现这种情况,你应当努力改变它。首尢,你要知道,出现这种情况的不止你一个。其次,发现了自身的这种倾向,意味着你在理解和改变这种状况的道路上前进了一步。如果你意识到自身有嫉妒的态度、观念或情感,不要自我攻击,事实上,这是一个进步。抑郁的时候,我们同样会嫉妒那些没有抑郁的人,正如—“个穷人对我说的:“有时,我只想用鞭子抽去他们脸上:的笑容,让他们尝尝我的感受,那样他们就不会再沾沾自喜了。”如果你对他人感到愤怒,有时,很可能这种愤怒来源于嫉妒。
向竞争意识和完美主义挑战
向竞争意识和完美主义挑战,首先要求我们必须在自己身上认识到它们。然而,我们无法发现自身的这些倾向。
挖掘自身存在的竞争意识和完美主义的方法之一是,记下失败的利和弊,以及你对失败的恐惧,举例说明:
宝琳感到自己每天都有忙不完的家务。她否认自己是个完美主义者,认为这是个笑话,她说:“我绝不可能是个完美主义者。”但当说到把家收拾得井井有条的利与弊时,她的第一个想法是:“有这么多活要做,我必须全部完成它们。”以下是她的利弊分析:
保持家里井井有条的利处
.我感到自己很有成就感。
.成就感使我的感觉很好。
.我以此证明我不是懒惰的。
·我还可以证明自己与他人一样出色。
.我的家人期望我这样做。
·他们会因此更加喜欢我、爱我、尊重我。
不保持家里井井有条的弊端
.我会想到自己很懒。
.我会让家人感到失望。
·.这令我再一次表明我不行。
·家人会对我气愤、失望、甚至不承认我。
.我会想到自己很失败。
.我会感到自己真没用。
以上这些利弊是完美主义的思维方式,包括:期望他人(家人)赞同;完不成目标会感到自己懒惰,无价值;以及社会比较{其他人这么做,因此我也必须这么做)。
你可以考虑一下宝琳的观念,想一想,你将如何帮助她?你将对她说什么?你是否同意她的想法?如果同意,那么思考一下其中的含义,这意味着,如果你来到宝琳家,发现她正垂头丧气地坐在厨房里,什么事情也做不了。你对她说:“瞧,宝琳,你怎么这么懒,别人都会把家收拾得千干净净,为什么你不能?你的家人期望你做好,你却令他们失望,他们将对你大发雷霆。你不如其他人那样优秀,你毫无价值。”事实上,你不可能这样对待一个抑郁的人,甚至不会这样想(如果你的内部折磨者控制了你的观念,你可能会这样想,但却不会说出来)为什么?即使不是一个心理学家,你都会明白,这样做只能使她更加抑郁。因此,让我们想像一下,你到宝琳家来帮助她,你将如何对她说?首先,你必须对她的情绪敏感。
瞧,宝琳,你现在感到抑郁,因此所有的事情对你而言都像登山一样困难。让我们计划一下你能做的事,井从头开始。如果你做一件事,就表明你已前进了一步。
接着,你会找出她的自我攻击观念:
你知道,当你感觉良好时,你舱将家务处理得很好,这与懒惰无关。如果你真的懒惰,你就会翘起;郎腿,安然地读报纸。或许你已经厌烦?做家务,因此,你做起来感到困难;或许,你感到独自在家j艮孤独。如果真是这样,让我们考虑一下,看如何改变现状。但首先,你不要认为自己很懒惰。
下一步,你可能会指出她的社会比较观念:
别人在不抑郁时候能够做家务,但多数人在抑郁的时候也不愿做。与他人比较,只会使你感觉更加糟糕,你不要想别人能做什么,你只需要弄清自己能够做什么。
下一步,你可以与她谈论一下家庭期望:
你是否求助于你的家人?哈,我发现了,你认为这样做会使你依赖他们,井感到自己不如他们。但目前最重要的是,你要获得你所需要的帮助,表达自己的感受。有时,我们需要学会如何让他人帮助我们。你认为你的家人会因此批评你吗?你有这方面的证据吗?即使有,也说明他们对你要求太高。而且关键问题在于,如果他们指责你,你不一定要当作事实来接受。或许他们无法理解抑郁的感觉有多么糟糕。他们很幸运,但这不等于他们有权论断他人。当然,如果你向他们发怒或攻击他们,只会激起他们的防御反应。但如果你坦诚相待,他们会理解你的。你试过吗?你是对他人的帮助表示感激,还是抱怨着接受?
现在,你知道该如何帮助宝琳:首先,你必须认识抑郁,然后从小事做起,循序渐进;然后,你帮助宝琳停止自我攻击,转变全或无的思维观念(“我不得不全部做完它”);再后,你帮助她克服向他人求助的心理障碍,因为你意识到家人的帮助对她很重要。你或许还会关注她的思维习惯,她是否忽略了生活中的积极方面?她是否过分概括化?你最不可能做的就是消极地对待她,因为你知道这样做没有用。
你现在知道了如何使用这种方法帮助宝琳,同样,你也可以将其用在自己身上。
我们已经讨论过宝琳的状况,从表面上看,这里不包含竞争意识或完美主义,事实上,两者都存在。原因有二:首先,如果宝琳认为所有的人都可能遇到这些问题,她就不会如此消极地对待自己;其次,她总想一次做完所有的事,而不会循序渐进。因此,她最好是学会少做点,而不是达到理想化状态。我举这一例子的另一个原因是,宝琳面临的问题,是抑郁状态下经常出现的。事实上,我们对自己的工作或成绩,抱有完美主义态度,并不是问题的关键,只有当人们希望做得更多,并且没有达到既定的目标时,问题才会出现。
要想解决这些问题,必须接受自己的极限:我们并不完美。我们应当接受挫折和失败,既不自我攻击,也不过分沮丧。我们不可能“全部做完”,但这不等于说我们不能向目标迈进。
在解决你所面临的问题方面,你并没有尽力。你应付失败或失望的方式导致了你的问题,这就是为什么说,成功的关键在于敢于失败。失败的时候,我们能够学会友善地对待自己。成功的时候,大家都会感到很开心。我们必须学会在失意的时候,减少自己的消极情绪。其次,我们也要学会排列主次,弄清哪些对我们而言是重要的,哪些不是。你认为是把全部精力用来把家收拾得一尘不染好呢?还是轻松地看待家务,把精力集中在如何处理好家庭关系上呢?成就比家庭关系更重要吗? 多谢谢wzhp为大家再次提供这么好的认知疗法,多顶多顶!
希望isreal将它加为精华。不知可否? wzhp,你辛苦了! 好书!多谢斑竹wzhp。我一定买来看看! 多谢!已经复制下来,留待细细品读。辛苦了! 你好,请问楼主是不是青春期发病的神经质症患者? 引发的抑郁性神经症? 学习了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