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吹尘 发表于 06-1-10 09:58:14

盘点:童年十大最经典读物--转贴并献给七十年代的我的同龄人

 

  1.《365夜》
  当时的妈妈们几乎人手一册,有了它这一年好过了!我可是一年级就把它全看完喽。

  2.《童话大王》

  80年代最杰出的童话期刊,《皮皮鲁和鲁西西》《魔方大厦》《舒克和贝塔》《侦探荞麦皮》等都堪称大师手笔,可惜90年代后咱们的郑大侠源泉枯竭,《十二生肖系列》就很差强人意了。




  3.《少年科学》

  对其中的科学推理侦探小说印象颇深,一本充满科学浪漫主义激情的少年期刊。尤其喜欢它封面上的那些简单而神奇的水果电池试验

  4.《少年文艺》

  一本可以高举学习作文的幌子,大看特看的 小说期刊,很多有趣的故事。

  5.《小学生作文选》

  选它是因为它的普及率,在东半球上小学的估计都用过它。

  6.《十万个为什么》

  最早的恐怖主义教材?红红的“工农”兵封皮,里面绝对比封面好看。

  三年级就知道一份硫酸、一份硝酸、一份盐酸混合起来,就是能熔金烁铁的“王水”。可惜既没贼心也没贼胆。

  7.《卖火柴的小女孩》

  一篇言辞优美的对无情的资本主义进行“血泪控诉”的经典!读过的大概都试过划光一盒红皮火柴,看看能不能冒出些鸡腿什么的。

  8.《铁臂阿童木》

  因为年纪太小,电视里播的时侯刚生出来,只有大看特看小人书了。记得当时特好玩,谁要跑动的时候,都会把双手向前方一并,屁股一撅,嘴里念叨着“我是鉄臂阿童木,嘀嘀叭叭呜。。。”,然后就屁股冒烟的飞回家了。

  9.《马小哈》

  一套早期的科幻小人书,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唐山大地震后,科学家发明的一种地衣菌类,它能吃掉地震倒塌的水泥垃圾,真是太方便了。现在卖给老美正合适。

  10.《小灵通漫游未来》

  在《科幻世界》问世以前,它给了我们多少美丽的梦想,神奇的渴望!直径一米的大西瓜,不用汽油的飞行车,没有灯的发光天花板。。。这可能是当时最不可思议的读物。中国一代科幻迷就此诞生。

eutgoeru 发表于 06-1-10 12:30:39

小的时候背课文恐怕是最经典的刊物了吧,呵呵
~~~~~~~~~

Kathy 发表于 06-1-10 16:48:58

看着好亲切呀!!!!《365夜》和《铁臂阿童木》是我的最爱,对了,还有《小灵通漫游未来》..........我的《十万个为什么》好象不是红红的“工农”兵封皮.为什么说它是"最早的恐怖主义教材?"

绿罗裙 发表于 06-1-10 20:33:53

  看了这个帖子以后,我感到很遗憾,因为我完整看过的只有《卖火柴的小女孩》!!其它的看过一点点的也不多,事实是很多书我只是听过而已,有的甚至是闻所未闻!唉,真羡慕有看过的朋友啊。

  我记得我到了初中时还很少有机会看课外书,偶尔可以从同伴处借到的只是一些民间传说和神话故事,当时父母还很反对,说那些影响学习,不能看太多。现在想来,真是遗憾!!!信息的闭塞和观念的落后使我不象是70年代的人,倒象是解放前出生的。。。。。。

Kathy 发表于 06-1-10 23:04:01

亲爱的绿罗裙,
其实我的童年也没有给我留下什么美好的记忆。医院是除了家以外最熟悉的地方—--夜晚是在医院最难熬的时候—我总是怕得要死。。。。实在不愿意回忆!!!!!。。。。
我总在想可能童年的体弱多病才使今天的我那么的悲观,性格上有那么多的弱点。。。
但,无论怎样,无论过去发生了什么,我们都还是要向前看,因为过去的都已经过去了,毕竟生活还要继续。。。。。。

波波 发表于 06-1-11 09:19:36

我所看的课外书也不是很多,主要是武侠小说和一些言情小说,小时候就很喜欢看连环画,但由于家里经济困难,没有零用钱给我买书看,就经常向一些小朋友借来看,回想起来真是不堪回首。参加工作后看电视的时间就较长一些,不怎么看书了,倒是这几年整天和一大堆文件打交道,由于不是我的兴趣所在,就感到压力挺大,不过我想一切都会过去的。顺其自然,为所当为。

风吹尘 发表于 06-1-11 11:40:09

能让割肉老弟、Kathy&绿裙子两位美女MM、波波老兄回忆起童年的快乐时光,这篇贴子写的确实不错(可惜不是我写的)。

再补充几个(我写的):

1. 《故事大王》
      曾经是我每年叫我爸爸订购的两本保留杂志之一(另一本就是《童话大王》了),但是想像力和幽默感都和郑渊洁没法比。不过在那个年代,看看还是不错的。

2. 《大众电影》
   那时我们林场里有自己的一个电影院,隔三岔五就放一个片子,要买票的,忘了多少钱一张了,大概也就两三块钱,和现在动不动七八十块的真是天壤之别。不过那时东西也便宜,麻花一毛五一根,外加二两粮票就搞定,现在要一块五,唉,物价飞涨啊。记得那时我们几个小孩子都逃票的,开演几分钟后,看门的人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这本杂志就是介绍当时的电影内容和演员等等的,女演员都很纯朴的,袒胸露乳啊春光外泄啊什么的通通都是看不到的,绯闻啊八卦啊露点啊内幕啊等等也是根本没有的(真奇怪这样的杂志怎么当时会有那么多的人看。。。。。:)),有没有哪位同志看过的,请举下手?
3.《扇不出风的扇子》
    童话,讲的是一个小女孩智斗七十二个老妖婆的故事(大概如此,想再看一遍,可惜在哪个书店都找不到了)
4.《司马光砸缸》
    还是那个司马光,还是那个缸,但是故事变成童话了,很有趣的。
5.《故事会》
   真是佩服它的长寿精神,从我几岁时一直坚持到现在,小时等我爸妈看完了我也看,虽然里面有时有点少儿不宜。

ok,抛砖引玉,欢迎大家谈谈自己的童年。

绿罗裙 发表于 06-1-11 11:51:16

  哈哈,感谢以上两位朋友的鼓励。

  我小时候倒是身体蛮好的,虽然很瘦,但却较少生病,我姐姐的情况却刚好和我完全相反,呵呵。读师范时,我的同桌是个很瘦小的女孩,我1米64,她却只接近1米50。她也说她小时候体弱多病,经常与药物为伴,那时候的她几乎每天都吃白色的药品,简直可以说是生活在白色恐怖之中。呵呵,读师范时的我难以想象她所描述的那种生活,没想到结婚后却终于体验到了——家里时常散发着正在熬的中药气味,这不,现在厨房里又传来那种熟悉的味道了。哈哈,其实也好久没再闻到了,现在闻起来倒有些“亲切感”了!

  这就是实实在在的生活呀!

绿罗裙 发表于 06-1-11 12:22:19

  哈哈,这里都成了怀旧版啦,很不错啊!说起童年,虽然当时可能也感觉过得有些苦闷有些单调,但也许是因为年代久远的缘故,现在想来,倒也觉得不乏轻松有趣之事。我也经常看《故事会》的,真的很喜欢,多多益善。使我印象深刻的还有《仙拂造桥》、《绍兴师爷》和《民间故事》等书,不过以上的书名有些可能也记错了。但浙江绍兴却因其足智多谋的师爷倍出的光辉历史而给我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象,甚至几乎成了我心目中一块专门盛产能人的圣地。呵呵,现在阳光上有没有绍兴人啊?

  另外,感觉风兄的《盘点:童年十大最经典读物》的姐妹篇不但可以和原文相媲美,甚至有略胜一筹之势!哈哈,的确很不错。

[ 本帖最后由 绿罗裙 于 2006-1-11 04:01 PM 编辑 ]

Kathy 发表于 06-1-11 12:38:40

Dear 风吹尘,
谢谢你带给我们这个有趣的话题,让我想起了好多很久以前的尘封往事...
我那时也很喜欢看《大众电影》.记得那时住在军队大院里,看电影都是在露天影院.我现在还记得当时在看电影的空隙偶尔抬起头,就能看到满天的繁星,离我那么的近!!可是,现在,再也看不到这种景象了. 是不是因为空气污染太严重了?!
《故事会》?当然! 为了看这本杂志,没少跟哥哥"打架"
....
再补充几个:
<中国少年报>--我至今都记得上面很多栏目的名称.<知心姐姐>,漫画<小虎子>,<社会主义好,资本主义糟>.....(现在想起来蛮好笑的)
<中国儿童>--从我哥哥那时就开始订阅了...
<小朋友>,<少年文艺>--我记得有两个版本的<少年文艺>,一个是上海出的,一个好象是江苏出的,我经常看的是前者.
还有,很多...
"ok,抛砖引玉,欢迎大家谈谈自己的童年"

风吹尘 发表于 06-1-11 13:02:46

”<中国少年报>--我至今都记得上面很多栏目的名称.<知心姐姐>,漫画<小虎子>,<社会主义好,资本主义糟>.....(现在想起来蛮好笑的)“

对的对的,这么经典的报纸,我居然都把它给忘了,谢谢kathy提醒。(记得那时的知心姐姐好像是有两条长长的辫子的。。。)

《少年文艺》是两个版本,我看的也是上海出的,当时很羡慕上海同龄小朋友们的生活,常常是一边看,一边流口水。。。。。。。

风吹尘 发表于 06-1-12 15:45:34

那些属于我们的童年记忆---摘自 http://www.bighead.cn/?p=127,原作者大头

  最近事情多了起来,痛感分身乏术之余,很有些不耐烦。但是抬头看看周遭,似乎每个人都逃不了满脸的不耐烦,没理由我一个例外,不免愈加沮丧。

  夜里突然醒了,想起来眼前就是六一。尽管我已经不愿再懦弱而苍白地奢望还能如童年最初那样纯净,却倒是可以在忘记之前说说属于我们这一拨儿的回忆,以在不远的将来对我们的二世炫耀,顺便暂时忘记时间。

  随想随说,这就开始,随时结束。

      一、人与自然类

  整个童年,就是一个勇敢尝试不同食物的过程。

  养蚕。现在想起来,那时候确实没有其他宠物,几乎每个小孩都用文具盒养了蚕虫。我花了几分钱买到几十个蚕卵,还在自己屋后栽了株小桑树。很快我就发现桑叶供应完全跟不上小蚕们成长的速度,我甚至认为自己能看见他们饿得两眼发黑的样子。想过很多办法,比如喂一些我认为营养结构近似桑叶的植物,试图改变蚕的饮食习惯。结果,因为吃了某种叶片细小含有丰富牛奶状液体的叶子,一些可怜的试验品纷纷腹泻而死。
  后来走投无路,只好与一个家中有巨大桑树的同学商量。那厮极富商业天才,扬言要我拿自家鸡蛋来换桑叶。我可耻地答应了。从此每天偷家里的走地泥丸土鸡蛋去换一打桑叶,蚕们吃不了的还要用塑料袋包着晾在阴凉处。这种不平等交易一直持续了半个多月,直到有一次我放在书包里的鸡蛋不小心磕破了,蛋清蛋黄弄得满书包都是,事情才终于败露。
  尽管挨了一顿猛揍,但是好歹我的蚕们有了充足的口粮,并一一结茧成蛹,被我吃掉大半。

  粘知了。我们从没用过书上画的那种网兜来捉会飞的东西,买不起。那时候专找向阳的蜘蛛网,用长竹竿猛搅,直到竿头缠了厚厚一层,撸下来,加水揉成黑黑的一团,粘回竿顶。这种东西粘力极强,发现知了就出其不意碰它一下,无不中招。
  肥的凑得多一些,就可以烤了来吃。知了的脑袋活动频繁,脖子上的肉因此非常可口。

  桑椹。跟桑叶一样,还是用鸡蛋换的。靠,也不知道他们家拿那么多鸡蛋干嘛。交了鸡蛋之后,我就被允许爬上那棵会下蛋的老桑树,自己摘桑椹吃。吃完带着满嘴的紫红色去上学,不时舔舔牙齿,觉得还是甜丝丝的。

  紫林子。这个东西我真不知道普通话怎么说,只好音译。灌木丛里,黄豆大、紫黑色的果子,通常几十个长成一团,满山都是。现在偶尔还能在我家乡的街上看到人挑了来卖,酸甜清新,想起来还口水四溢。

  蛇苞。一种大量长在路边的小草莓,色泽艳丽,因为传说蛇类喜欢舔它的果实,所以一般劝告我们住嘴。但我们何等无畏,摘了在路边水沟里作势洗洗,入口清甜,极为解馋,早就忘记他有没有蛇唾沫。

      二、易燃易爆类

  整个童年,是一个爆炸的童年,以制造青烟和巨大的声响为荣。

  摔炮。小拇指大小的一种砂炮,白纸紧裹着一点点火药和一些黄泥砂子,用力摔在坚硬的表面就会爆炸,声响惊人,但是杀伤力极差,通常用来吓唬胆小的敌人或者会尖叫的小姑娘。九零年的行情是一块钱四十个。
  摔炮的长相很像我们那时候常吃的一种豆子糖。有一次我把它混在了人家的豆子糖里,结果第二天就被人吐了满脸砂子和纸屑。

[摔炮]


  拉炮。样子类似普通鞭炮,但是没有引线,只有一根细线穿过通身,双手向两旁猛地一拉细线,拉炮就会顾名思义地响起来。同样动静大而杀伤力弱,属于典型的威慑性武器。郑渊洁老师不止一次声称,他在小学时候使用拉炮实施了人类历史上第二次自杀性爆炸事件(第一次是董存瑞),在我看来是对危险性极小的拉炮的一种诋毁。
  对于拉炮的使用我也有一些心得,我小学四年级时候的班主任应该记忆犹新——那天上课前我在门上绑了三个拉炮。
  
  二踢脚。我们那儿叫高升炮,谁家的炮飙得高,炸得响,谁家牛逼。这种炮引线很短,燃放的人需要有一定的胆量。因为价格偏高,威力较大而不被作为常规性武器使用。
  高升炮最常见的用途应该是炸牛粪。那时候走在路上,时刻保持警惕,一旦发现一朵新鲜而完美的牛粪,我们就冲上去,小心翼翼地插上珍藏很久的高升炮,点了四散跑开。一声巨响,牛粪盛放,我们在硝烟中无限满足。有一次我点的炮老久不见动静,派了个小喽罗过去看看。那倒霉孩子刚一蹲下,牛粪就炸了满脸。

  鱼炮。此炮有延时功能,点燃后丢进深水中,约五秒后才会爆炸,威力巨大,具核武器性质,常被用作深水炸鱼,一炮响过,就有许多翻着白肚皮的鱼被炸晕了浮出水面。这种炮在时间的掌握上很需要技巧,我们学校有一个家伙就是玩这种炮没及时出手,整个右手掌都炸没了。
  作为一个被公认的危险性爆炸爱好者,我被禁止接触鱼炮。

  电光炮。就是好一些的鞭炮,因能发出耀眼的白光而得名。我们常常把这种串炮拆开成一个个小炮,满满塞了一裤袋,手上拿根点着的香,随地乱放。因为分贝很高,且具一定杀伤力,常被用作消灭不要好的小朋友。
  过年的时候,谁家一放完电光炮,立刻就会有一堆小孩扑到炮屑里,哄抢残存在那没燃着的小炮。

  沙炮。黄豆大,薄薄的一层纸包着沙子和一点点点点的火药,用手使劲一搓,就会炸响,杀伤力=零,专为妇女儿童制造。

      三、奇技淫巧类

  我们的童年,娱乐基本靠手。

  火柴枪,又名链条枪。基本上,这是由自行车零件构成的枪械(大致如下图)。铁丝拧成的枪架上,串着若干自行车链扣。链扣们的另一个孔供枪栓活动。最前端的链扣需要打入一个自行车辐条顶端的螺帽,以恰好留出一个火柴棍大小的孔。整串链扣和枪栓分别用从自行车内胎剪下来的橡皮筋箍好,使用时掰开最前端的链扣,将火柴棍塞入螺帽形成的孔并向外拉出,而火柴头上的火药则留在螺帽内。扣动扳机,枪栓高速撞击火柴头的火药,从而产生能让我们无比满足的巨响和烟火。
  所有上面说到的自行车零部件,大多是我们平日里苦心搜寻得来,凑齐所有材料殊为不易,而如果做工不细,还可能做出不会响的哑巴枪,被其他孩子笑掉大牙。因此,能拥有这样一把威风的枪,无疑是当时一个孩子所能奢望的最大财富。

[火柴枪]


  筷子枪。两根筷子,一根皮筋即可。将筷子甲的头部截下寸长,截下的一小段削成一端可以翘动的开关固定在筷子乙上。筷子乙的头上刻一个与皮筋粗细相当的小槽。把皮筋一头勒在筷子乙头顶的这个槽上,另一头拉到开关上固定,按下开关,急速回缩的皮筋因为弹性,会飞射出去。我常用来打苍蝇,百发百中。
  我收藏了台湾九十年代中期出的一套儿童玩具邮票,上面就有筷子枪。

  竹偶。不知道是哪个天才儿童发明的。削八段竹子,分别作为头、左右手(各两个)、身子、左右腿(各两个),竹节全部钻孔,用丝线串起来,然后丝线由脚底伸出,并穿过在脚底作为支撑面的纽扣。说起来简单,穿线这个过程非常之繁复,需要动用牙齿、小拇指、缝衣针等高科技手段才能完成。
  玩的时候,把从纽扣眼穿出来的丝线从课桌桌面的缝里塞进去,双手在抽屉里抓着这线,用力绷紧,就可以任意操纵这个竹偶小人在桌面的动作了。我的同桌做竹偶做得非常好,我却一直没能学会。

  雷子枪。通常是拿一根细竹子,两端竹节削掉,使用的时候两头各塞一个我们叫雷子的绿色小果子,然后用筷子在一头猛地一捅,另一头的雷子就喷射而出。打人很疼,而且雷子汁多,打中了就是一块绿斑,看了也很过瘾。
  我恨这种枪。我心爱的白衬衫和屁股都因之受苦。

  竹水枪。这个简单,竹节一端钻孔,另一端裁去,筷子裹了厚布当活塞,如果舍得在水里注入碳素墨水,打在人家的白衬衫上视觉效果更好。

  飞镖。尼龙绳撕成细细的丝状,然后绑在缝衣针上,就成为一个看上去很不起眼的飞镖。事实证明,任何轻视它的人都会受到惩罚。我同桌的鼻子就能作证。

  弹弓。我们叫做皮箭。材料按等级分,依次是自行车内胎皮、汽车内胎皮、自行车气门心,装子弹的小垫块也是用自行车外胎来做,加上前文所述的火柴枪,你可以理解当时的小孩有多希望自己家是修自行车的。
  那时候走在河边,觉得杨柳树上长满了弹弓架子。

      四、竞技体育类

  斗鸡。应该是全民皆斗吧,不细说了。

  丢沙包。这个也不用细说了。

  煽纸片。大概是那种印有各种图案的小纸片,一人出一张,互相扣着,然后用手扇风,谁的翻过来了,谁就赢。类似这样的需要运用浑厚内力和凌厉掌风的游戏还有好多种,它们的名字只存在我家的方言里。

  那时候我们最爱去工厂和矿区,常常可以在那儿找到一些他们看来毫无用处的宝贝。那时候似乎什么都可能成为我们的宝贝。比如一小块碎的磁石,比如钝了的刨子刀片,比如坏了的大喇叭,比如一块废矿石。

  那时候的六一节,我早早起来,把白衬衫塞在松紧带裤里,胸前别一张擦鼻涕用的手帕,去学校看文艺表演里头的漂亮小姑娘。

  那时候放学排路队,爱吃一种叫巧酸梅的零食,玩魂斗罗和坦克1990,看小灵通漫游未来和鼹鼠的故事,夜里路过有电视的人家,可以听见《卞卡》的配音。
  
  那之后的几年间,我跟在年长一些的孩子屁股后边,吃惊而嫉妒地看他们做出各种神奇的玩意儿,然后没命地长大。

  所有三十八岁以下的女同志、十二岁以下的男同志,节日快乐。

P.S.每当我试图描述小时候这些玩意儿,就会发现自己的语言有多苍白和贫乏。

风吹尘 发表于 06-1-12 15:55:09

上面文章摘自http://www.bighead.cn/?p=127,推荐大家有兴趣可以去原贴网站看看,可以给从来没看过火柴枪、摔炮的朋友们饱饱眼福:)

想当年,我也有一把很酷的火柴枪,我老舅帮我做的,那叫一个爱不释手,从早到晚揣在口袋里,已经上好膛的--其实就是装好了火柴头药的,有事没事掏出来做黑猫警长状,”砰砰“放枪。子弹就是火柴,好像五分钱一盒,仅够用两天,这是我最初的奢侈和腐败的开端。

风吹尘 发表于 06-1-12 15:57:17

童年时光十大经典游戏 -摘自http://woman.263.net/20040729/00418895.html

近日看到网上热烈讨论70年代人类生活之状况,甚感有趣。遂试拟出几条“十大”,供各位同年回味。或满足各位九十年代的DDMM们之猎奇心态。 

  另外所谓七十年代末我认为应该包括从77——83年的这一群。 
  还记得你小时候玩的什么游戏吗?看看下面有没有。 

  1、打弹珠 即打玻璃珠。玩的人各出数枚,输者将丧失对玻璃珠的所有权。玩法通常是“出纲”或“打老虎洞”。在地上划线为界,谁的玻璃珠被打出去就输,叫“出纲”;或在地上挖出五个坑,谁先打完五个洞,就变老虎,然后打着谁,就把谁的玻璃珠吃掉,这叫“打老虎洞”。是不是有点象高尔夫?^_^

  通常一颗五花小珠2分,一颗透明大珠5分,水平不够只有靠个大来凑了,最原始的动量定理就是这时候学的:) 
   
  2、拍洋画 与弹珠同样疯狂的游戏,买一张16开大的上面印着各式各样小人的硬纸,有西游记的,有变形金刚的,有三国演义的……将它们一小张一小张的剪下,可以按图案内容比大小(一般越稀少的图案越大);也可以比看谁能将洋画拍翻背。总之,常胜将军手里总是握着厚厚一摞脏乎乎的画片,但当时可是得意的不得了噢!

  3、滚铁圈 在一二年级时还玩的比较多,后来慢慢失传了。可能是因为没事背着个大鉄圈比较傻气吧 :) 
   
  4、丢沙包 打仗扔石头的变种。要三个人玩,非常训练敏捷性。中间的人若被沙包打着算白打,直到能用手抓住“打手”扔过来的沙包,才能“刑满释放”。有点象棒球中“投手”和“捕手”之间的耍心眼,斗志斗勇。 
   
  5、跳房子 最廉价的游戏,只要一支粉笔,一块石头就可以玩。在地上画出一摞大大小小的格子,然后按照格子的单双,一边前进,一边要把石块踢到正确的格子里,出界或者跳错了格子都算失败。锻炼脚的控制力。 
   
  6、跳皮筋 本来是不想把皮筋列进来的,但下课时,校园里的绊马索实在颇为壮观,所以“小马过河”“马兰花”们也应占有她们的一席之地。 
   
  7、抓棋子 与跳房子相对应,抓棋子讲究的是眼疾手快,四颗军棋子和一个乒乓球。先扔一下球,把棋子撒下去,然后赶快接球,再扔,将所有的棋子翻成正面朝上,接球再扔,将所有棋子横立起来,接球再扔,将所有棋子竖立起来……一旦接不到球,或是把棋子碰翻了,都算输。这是我见过的难度最大的一种游戏,但很有意思。 
   

  8、打乒乓 那时排球太贵,足球没风气。不像乒乓只要有块水泥台就可以玩,所以我们这一代的乒乓球水平都不差。 
   
  9、踢毽子 花样繁多的脚上功夫。当然也可拿本书用手打,嘴里还嚷“桥,外,别,背”什么的动作指令。当年不知有多少课本葬身与该游戏下。想来应该是老师最痛恨的一种游戏吧 ;P 
   
  10、撞拐子 最具男子气概的战斗。曾经有一个膝盖摆在我面前,可是我撞不倒他,人世间最痛苦的事莫过与此。如果上天让我再来一次,我会选择从旁边撞!

风吹尘 发表于 06-1-12 16:42:11

看看上面两篇精彩的童年回忆,真有一种时光倒流恍如隔世的感觉,美好的难忘的童年。。。
页: [1] 2
查看完整版本: 盘点:童年十大最经典读物--转贴并献给七十年代的我的同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