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在国外的兄弟姐妹致敬
挺佩服在国外的难兄难弟的,真不知道你们在那边是怎么和心理医生交流的?前一阵我放弃了去日本学习的机会,主要原因就是怕病了看医生不方便,怕压力
太大,越来越没斗志了!只能过知足常乐的日子了!呵呵!
希望国外的朋友们开开心心的! 知足就好,可以保持良好的情绪和心境,不必过于营钻,那样会很辛苦的,而且我们这类人非常认真,凡事追求完美,容易给自己造成很大压力,还是顺其自然的好。 DINGDINGDING..............dingdingding..............
of course it is not as easy if i speak Chinese, the Americans know we are foreigners, so they try to make the communication as easy as possible.
What 波波 said is abosultely right!!! 谢谢Charlie Z. Song!! 的确不容易.
独在异乡为异客,
身处异国他乡,
各种困难都需要自已独自去面对.
加油.
一旦克服了困难,
相信你们就是最优秀的. 以本人的感受来讲无论是身处异国还是自己一人在国内某大城市工作,所需要的独立性与对待工作,生活的成熟,总的来讲几乎是一样的。有抑郁倾向的人,在外界条件的刺激下都有暴发的可能。 From MIT/Harvard unknow authors:
断背山》 rogerlee 昨天 22:59
《断背山》
MSN blog makes me sick! I've changed to blogspot:
http://brightscreen.blogspot.com/2006/01/blog-post_11.html
写下这个标题,就不知道如何写了。自己不是同性恋,总觉得会写不到点子上,有隔靴搔痒的感觉。不过,导演李安也不是同性恋,但想法或许还是可以一样的。
先说电影。情节不复杂。两个二十不到的年轻小伙,Jack和Ennis,在荒野的断背山上一次偶然的同性性行为,让两人从此乐此不疲,深深相恋。即使后来两人都结婚,生子,仍然期待着能在一起。而那年代,同性恋不被容忍。Jack意外死后,Ennis仍深深思念着他的同性恋人。
我是自己一个人去看的,周围并没有异样的目光,人也不多。到结束,我看见不少人在思索,但没有人流泪。我没看过什么同性恋的电影,电影在出现同性性行为时多少还都有点不适,虽然还不至于恶心,但决没有喜欢,也没有觉得被感动或激动。但到电影结束,我也为两人的“爱情”所感动,他们的情感,到电影最后已经和异性恋的情感没有差别。不过,我仍然存在着理解他们“爱情”的某种困难。这种复杂的感觉我相信不只我一个人有。但不管怎么样,李安的这部电影无疑是成功的。他将 Ennis因一次偶然的同性性行为到深深恋着Jack的这个过程,描写得让所有观众都着迷。
我知道和接触到同性恋者是很早以前了(在中国),但对他们的了解都只是支离破碎的一点点而已。如今李安的电影会让我了解更多吗?
以前我听说过同性恋到底是后天形成,还是有生物根据(比如DNA)的争议,记得普遍的看法是可能两者都有。我一直比较相信可能会有某种生物根据。不过,这部电影让我觉得同性恋是后天形成的。换句话说,这部电影所描述的情形,让我认为,人在某种条件下会“学”成同性恋。
李安的电影很好的说明了这一点。
准确地说,电影里的Jack和Ennis是双性恋,他们并没有完全排斥异性恋。影片中两人有了性爱恋情后,两人都没有从此对异性产生排斥,都结了婚。如果同性恋有生物的根据,两人在有了关系后就应该对异性恋有排斥,结婚会有困难,但两人都没有。Ennis最后离婚,是他妻子离他而去。造成他妻子离去的原因,当然是 Ennis对Jack的同性恋情,使得Ennis对妻子关心越来越少,但这一点同婚外情是一样的。是Ennis的婚外(同性)恋造成了问题,即使是同性恋被接受的今天,我相信这种情形仍然会破坏已存在的婚姻。而Ennis本人,并没有排斥女人(异性)的本能。他妻子离开时他并不情愿。不过,我认为妻子的离去显然也伤害到他,才使他后来对女性失去兴趣。现实婚姻的破灭更加强他对Jack的情感认可,就象婚外情一样。性向在这里关系不大,是婚外情在起作用。而跟Jack的爱又排除了他对其她女性的兴趣。于是,他也就成了同性恋。
在这个世界上,人的学习能力是最强的。幼小的婴儿在狼群里可以 “学”成狼人。人可以学会了许多非动物本能的,非自然的东西,并可能认可这些东西。比如抽烟,就是非自然的。人本来不抽烟,不过一旦学了,就可能成为抽烟爱好者,并可能戒不了。同样,人有了好的性体验,无论是同性还是异性,都可能“爱” 上那个特别的对方。电影中的Ennis就是这样。如果没有Jack的主动,他不会“学”到同性恋行为,也不会恋上Jack。为什么Ennis当时没有反对?他当时年龄不到20,性体验(学习)刚刚开始,是最容易犯一恋之差的时候。而他们的性体验带给了他们快乐,他们从此也就接受了(学会了)。
如果假设在某社会中,同性和异性行为的机会是均等的(不以生育为目的,没有任何心理和社会规范的约束,并且性行为带来的快感也一样,同性关系的保持和异性关系的保持一样容易),我相信同性恋和异性恋会是一样多的。你可能会问(我也曾问这问题),同性那种非自然的性行为,怎么能比得了异性自然的呢?我现在对这个问题的的回答是,抽烟这样的行为,怎么能比得了自然的空气呼吸呢?人可以学会许多象抽烟这样的“不良行为”,当然也可能学会同性恋行为。
为什么多数人都不是同性恋呢?这是因为那些假设不成立。在这些假设中,人的性行为很大程度上已经不以生育为目的;心理和社会规范的约束是可能改变的;同性关系的保持和异性关系的保持各有各的容易和难的地方;而快感的体验,也是个体差异的(个人之间的感觉,可以差异很大)。所以,如果没有特意的反对,同性恋会同异性恋达到同样人数甚至超过异性恋是可能的。就象在一个不断劝烟学抽烟的 环境里,抽烟的可能会逐渐多于不抽的。
也许有人会问,就算是同性恋多了,又有什么不好呢?他们又不象抽烟那样危害自己和他人的健康。
我完全同意这想法,但问题是同性恋多了一定会使同性婚姻合法化。而同性婚姻合法化后也就没有什么理由反对多人的婚姻合法(比如一个双性恋者和一男一女),甚至和宠物的“婚姻”合法化也是可能的。婚姻的界线在哪里呢?婚姻还有存在的必要吗?
也许,我们真处在某种历史关头:支持同性婚姻还是反对,或者说,要婚姻还是不要婚姻。
我想我对待同性恋会跟我对抽烟者一样:有人同性恋(抽烟)我不反对,但反对教别人,特别是青少年,学习同性恋(抽烟)和同性婚姻(抽烟)合法化。
=====================
附:
看了《Saving Face》。这不是部专门写同行恋的,而是有同性恋的家庭喜剧。但演员表演很到位。陈冲的表演比我想象的还好。值得推荐。
读者评论:2 发表评论 i thought Japanese Feng Ling should be in Japan, not from Germany. :)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