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小宛 发表于 05-11-11 10:32:46

什么是性心理

附件没添加上去,只好这样,抱歉
幼儿与童年期的性欲行为
幼儿和儿童也都是具有性欲的人,这已被科学证明。现在来考虑一下弗洛伊德(Freud)有关性行为的观点可能是有益的,要知道,对于他的理论,近一个世纪以来还未能作过什么修改。弗洛伊德学派的精神分析家们认为,每个孩子都经历从摇篮时期到十来岁性成熟几个定义明确的性发展阶段,或者更准确地说“性心理”的发展阶段。
嘴巴阶段(口欲期)
只有明白性欲行为和生殖不是一回事,对婴儿性行为问题的讨论才成为可能,而且,也不再怀疑婴儿的“天真无邪”了。婴儿由嘴唇和口腔获得强烈快感,这种观点几乎被所有的人,尤其是那些看过婴儿吃奶的人所接受。按照遗传蓝图,到后来,身体的其他部位成了最大快感的焦点,嘴巴虽然有会产生快感,但已不再像原先婴儿时那样是产生快感的主要部位了。
主要由嘴巴获得快感的这个发展阶段,我们称之为口欲期。口欲期在孩子出生前就开始了。通过X光透视,可以看到胎儿在子宫内吸吮手指。婴儿出生后,如果各方面情况良好,他们在吸吮时流露的幸福感和满足感是很明显的。母亲们通常把宝贝紧抱怀里,轻轻摇拍,温柔细语,这样做远比单纯喂奶的作用要大得多。母子之间正是这样建立起信任感,同时,也使孩子逐渐明白自己是被人所爱、有自身价值的人。如果不让婴儿沮丧地哭泣就得到食物和母亲的关注,婴儿就会慢慢地体验到一种感情,这种感情将导致孩子确立自己的乐观感、自信感,甚至是自尊感。反过来,如果婴儿拼命哭闹母亲也不理睬,这种孩子将来会形成自我怀疑、悲观以及对世界不信任情感的祸根。显而易见,婴儿口欲的冲动和需要即使只是在这早期阶段反复遭受严重的挫折,也是会导致他们将来长大后变得过于固执的。这些受挫心理或许以后会有些变化,但仍会对孩子的性行为和其他行为造成严重的影响。不少人都确信,如果婴儿没有顺利度过或完成口欲期,到了成年期就往往特别需要对“嘴巴”的满足。这可表现为吸烟,有时则是嗜酒及暴食(尤其是在精神压抑的时候),甚至是对口淫有极度的举趣。
虽然,婴儿是因为饥饿才去吸吮乳房或奶瓶,但是,吸吮本身就是一种快感。在孩子能控制自己肌肉动作的时候,既然还不能以嘴巴获得其他方面快感,他们就只有吸吮手指。以后,孩子仍学习吸吮,至少,他们会把周围见到的任何感兴趣的东西都往嘴里塞。这是些自娱或自体享乐活动,不难想象,这是手淫的先导。家长们尤其反对年龄稍大的孩子吸吮手指头,这说明他们承认这种事实,尽管只是潜意识地承认。当然,从意识的角度来看,家长是担心孩子吸吮手指会损坏牙齿,或者害怕别人认为自己的孩子太幼稚,而惹人讨厌。
这可以说明异常重要的一点:虽然我们都想有快感的体验,但是,我们获取快感最出乎本性的方法,却不一定被社会接受,正因为这样,人们自幼就得学会自我抑制。例如,成年人若是吸吮手指,一定会被看作古怪的举动,但如果有吸烟斗,那倒无伤大雅。
从更深一层来看,由于我们很多快感冲动至少部分地受到文化的制约,结果,被迫转移到以某种方式来满足某一特别需要的其他活动上去;或许个人的满足减少了,但社会却较为接受,这可能会给个人造成一些轻微的挫伤。这些转移被看作是社会文明的标记。人们认为,正是这些转移过程,使得在创造性思维、写作、绘画、音乐、雕塑等领域取得无数的伟大成就。这些转移很可能在各个方面以不起眼的形式丰富和改善我们的生活。例如,一位妇女把自己的快感冲动转移到自己的家庭、社交生活和孩子身上,往往就能改善家庭有关成员的生活。而男子,也许由于遗传因素,其冲动的转移较远。这可以说明为什么男子在事业成就方面能占有优势。这并非否认妇女也有较远转移的能力,男子也有转移得较近家庭的情况。这只不过是说,这些转移的主要焦点在男女中会有一些差别,因此使得男女对社会文明贡献的能力上稍有不同。总的来说,男子倾向于推进社会,而妇女倾向于维持现状。
还是回去过头来谈谈口欲期吧。毫无疑问,家长总是利用口欲冲动来抚慰和安定处于生命早期阶段的婴儿。这正说明了为什么喂养婴儿最好是哺乳,因为哺乳的意义远远超出喂养婴儿的问题本身。母亲的乳房可以使疲倦的、不高兴甚至是不舒服的婴儿得到抚慰和安定。
还有两点应该指出。婴儿开始时可能未能意识到是母亲解除了他的饥饿,是由于母亲的搂抱、轻轻的摇晃,他才这样舒适。最初,婴儿一定认为这一切都是乳房给予的。后来,孩子终于认识到,乳房只是母亲身体的一部分。如果一切正常,孩子就开始发展自己爱的能力。新生婴儿通过嘴巴来表达自己的爱。随着母亲与孩子在生活中的不断接触,母子之间就建立起一种稳定和亲密的人际关系。如果不能顺利地完成这个阶段,孩子在以后的人际关系方面就会多少有些缺陷。性欲与情感的发展首先就是这样联系着的。婴儿正是通过与母亲身体的不断接触,观察到母亲对自己各种需求的殷切关心,进而认识自己的身体,意识到快感所在。以后,便开始了自身的探察,更后则是对其他人身体的探察。
男婴在吃奶时阴茎可能会勃起。同样,在排尿、换尿布、排大便或受到其他刺激时,他的阴茎都可能勃起。在类似的情况下,女婴则可能会摇动大腿。根据一些当妈妈的观察,有的女婴的阴道甚至还会分泌出润滑的粘液。儿童很早就懂得摸弄自己的生殖器。据观察,有的婴儿还会刺激自己而获得性高潮。然而,在这阶段中,生殖器还不是婴儿获得快感的主要部位。

儿童性心理
儿童自3~4岁开始明了自己的性别,这一时期即“性自认期”,然而性心理本身于出生后即渐趋明朗化。未出生前男性胚胎自身分泌的睾丸酮作用于下丘脑,即脑中枢雄激素化,奠定了孩子后来性心理的生物学基础。女性胚胎也有相应的过程。出生后周围人根据外在的解剖性别对待孩子,从而形成了幼儿的性别认同,并且在以后的生活中固定下来,不再改变。这种性观念是由生物学因素及环境因素共同作用所形成的,是基于孩子如何被看待以及他们对刺激如何反应而形成。
儿童性心理发展 婴儿在眼快动睡眠期出现勃起和阴道滑润现象,这些反应有不自主性。而人类自幼儿即已出现对性需求的本能活动,如婴儿在吸奶,被拥抱或洗澡时也会有生殖器反应和喜悦的表现。这种“体验”对后来少年和青年期与周围人建立感情交流和亲密的关系十分重要。当婴儿可以控制手部动作后,他们会摸索自己的身体,而且无意中发现抚弄生殖器较之吸吮手指或玩玩具更好。两岁孩子会对周围和其他人感到好奇而且试图去探索。儿童期孩子常相互抱紧,亲吻及爬在对方身上,观察彼此的生殖器,这些行为对幼小儿童虽然是正常的,都往往受到父母的阻止。到达4~5岁时,孩子对“性”更加好奇,他们可能会出现一些自慰行为(手淫),开始与其他孩子玩性游戏。6~10岁儿童大部分时间是以同性集体的形式进行游戏。孩子向他人暴露生殖器并彼此抚摸以及一道进行自慰行为。这种性行为在男孩多见,但这些并不意味着此后会发生同性恋。实际上,儿童期同性玩伴间的性探索是完全正常的,而且也不能透过这些行为预测其未来的性取向。同性性游戏的发生率各地报道不一。根据对父母调查,6~7岁男孩同性性游戏较多,女孩同性性游戏与男孩和女孩间的性游戏大致相当。8~9岁性腺开始变化,将揭开青春期的序幕。孩子们已知性兴奋是性爱感受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会去寻求这些愉快的过程,带有性爱成分在内的各种不同想法、自慰的念头和行为开始形成。
儿童性心理引导对儿童实施良好的性教育,是对儿童性心理正常发展的引导。性教育应从儿童期开始,即女孩在初经之前,男孩在首次遗精之前,将性知识告诉他们。家庭性教育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①孩子出生后,无论性别如何,在取名、着装、生活用品的选择上都不应混淆,以免孩子从小对自己和他人形成“性朦胧”意识,从而影响孩子的性取向。期望孩子是父母所盼求的性别,或双亲偏爱男孩或女孩,或有意地把女孩扮男装或将男孩扮女装,均会影响孩子的“性自认”,导致后来性格和行为上的改变。②当孩子能听懂言语时,家长应把性教育贯穿在日常生活中,如在洗澡、着装、修整发型及玩具选择等方面,要有明确的性别区分。还可通过书报、画册、影视、讲故事等去引导孩子观察动物、植物的生长和繁殖,使孩子对生殖问题产生一种自然的认识,从而使他们热爱大自然,热爱人类,认识生命本质,使“性自认”得以完成。③自由探索自己的身体是健康性教育的良好开端。父母在家庭生活中,要选择适当时机,如洗澡、睡前等,很自然地让孩子认识自己的身体,尤其是要让孩子认识到生殖器官与人体其他器官一样并不神秘,而且引导孩子要保持身体清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④当孩子提出有关性方面的疑问时,父母不应回避,宜用孩子能理解和接受的言语和方式予以解答,使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得到解决和满足。⑤父母自身行为的模范也很重要。父母之间感情真挚、融合、道德高尚给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就会使孩子热爱人生,热爱生活,正确对待性的问题。⑤对常遇到的问题应恰当予以解释。如:人是怎样出生的?可以从植物开花结果讲起,接着联系到人的“性”与生殖,也可从动物的生殖活动进行示范性比喻。浅显地介绍人类生殖的生理,有助于孩子弄清问题。进行性教育时既要如实相告,又不能太复杂;既要鼓励孩子的求知欲,又要把一些具体细节很自然地延迟到孩子的未来生活中去了解。又如性别是怎样决定的?要用深入浅出和通俗的言语介绍染色体与生殖器官分化的关系,脑中枢雄激素化和出生环境影响与性别意识形成的联系。再如:女孩和男孩排尿的方式为何不同?排尿时女孩取蹲位,男孩取站位似乎是天经地义。然而一些女孩试图取站位,结果不像男孩那样“射出”,而是淌进裤管和鞋袜。可告以两性排尿时所采用的位置不同取决于解剖结构的差异,顺便告诉孩子外阴部结构。此外,如孩子窥及父母裸体或做爱,应心平气和地告诉孩子,父母的行为和其他孩子父母所做的一样,是一种以身体来表达彼此爱意的方式。也要告诉他们,性行为是成年人表达爱意的方式,是具有隐私性的。日常生活中,父母应尽量避免在子女面前裸露(包括换衣和沐浴),同房时应将卧室锁上,以免被孩子看到。

青春期性心理(sexual psychology adolescence)
青春期是童年走向成年的过渡,主要标志是性发育和性成熟,其时孩子们要经历躯体和心理上的急剧变化,是青少年社会化的重要时期。青春期大约起始于10~12岁,早的可提前到5~6岁,也可延迟到15~16岁。青春期性生理发育成熟的速度也因人而异,一些女孩只需1年左右,另一些长达5~6年或更久。青春期发育受许多因素影响,如家人过去青春期启动年龄、遗传、种族、社会、经济、文化、地理、营养、气候、身体脂肪的比例以及其他因素等。青春期发育及性心理 青春期延展于 10~ 20岁之间,通常分为3个阶段:①青春前期介于10~13岁,是人生长发育最快的阶段;②性征发育期约为13~17岁,以生殖器官和第二性征明显发育为特征,少女出现月经,男孩则发生遗精;③青春后期在17~20岁,生理上变化逐渐缓慢下来,性器官和第二性征已发育成熟,体骼变化已不明显。一些少年对自己的生理发育速度,对自己生殖器(阴茎或阴唇)的大小和形态感到忧虑,这是来源于对青春期发育知识缺乏了解。
随着性腺活动的变化,少年人除出现月经和遗精外,也可发生其他方面的正常性心理表现,如强烈的性感受和性幻想,男孩阴茎自动勃起的次数增加,少女阴道分泌液增加,自慰行为的频率上升。青春期不仅出现生理和心理变化,同时也面对社会生活需求的挑战,如恋爱和择偶,婚前性行为等。
生理的发育并不必然伴发心理的趋于成熟,在内环境,特别是内分泌剧烈变动的青春期,正是青少年最容易发生过失并出现悔恨终生的阶段,如少年早恋、少年犯罪、少女怀孕、酒精中毒、药物滥用等。多数年轻人可顺利渡过青春期,有的则会经历不同的困扰。青春期少年常因自己的外表所苦,他们努力表现自己的心理特质,并开始对异性产生兴趣,包括扩大性活动的范围,如对异性拥抱、接吻、爱抚,甚至发生性交关系。
恋爱、择偶及心理 青春期性意识发展可有以下阶段,每一阶段的心理表现是不同的:①疏远异性。指青春期开始的半年至1年(11~ 12岁)期间内的两性疏远阶段,其时性功能尚未完全成熟,性别意识刚刚萌芽。他们发现彼此间性别的差异,便产生明显的性不安,如少女对日渐隆起的乳房感到羞怯,少男则害怕被人看到开始长出的阴毛。他们对两性间的接触持疏远和回避态度,如因学习或工作需要,双方接触时感到拘束和难为情。他们认为两性间亲近。恋爱是可耻的。②向往年长异性期。一些心理学家发现在性萌发期,即少年男女对性问题的认识从不知到知发展的过渡,他们对性问题仍然处于一知半解的朦胧状态。其时他们可存在着两种特殊的心理状态,即疏远异性和发生恋年长异性现象,恋长者少年对成年或老年异性出现依恋。③接近异性的狂热期。此期少年男女的特征是精神兴奋程度高,往往对异性带有幻想色彩,很少考虑到会面临的困难和阻力,因而情感发展的速度较快,迅速达到炽热的阶段,即热恋。从初恋到热恋是少年男女双方感情逐步深化的过程。狂热期间双方相互吸引力加强,激动程度高,有相互了解的迫切要求,真诚和信任感增强,而且思维方法和活动方式也发生改变。④后期正式的浪漫恋爱期。此期特点是划清恋爱和婚姻的界限,不可逾矩,不要放纵的亲昵,正视对方的缺点,认真地和负责地沟通,增加了解。和谐爱情的逐步形成,是基于双方遵守承诺和共享建立起来的美好前景。通常在激情消退后,会发现对方存在以往未曾注意到的缺点,能够比较冷静地看问题。心理和谐的爱情(心理相容性)有两方面含义,一是双方的生活志向、理想和目标大体一致,它是婚后共同生活的思想基础;另一是双方的性格、爱好、兴趣、生活习惯和文化修养的和谐,它是婚后共同生活的感情要素。
婚前性行为及心理 大多数热恋中的年轻人,随着爱情的深化,出现一定程度的亲昵行为,如拥抱和 接吻是可以理解的,也是社会可以接受的。实际上在目前情况下,有相当部分青少年男女按捺不住,发生 婚前性行为。当今多数成人认为婚前性行为不可取,而且少女受孕打胎,对身心都带来有害影响,故应采 取措施防范。一些研究结果表明,夫妻婚前有性行为者,婚后不和睦的发生率高。婚前性行为往往导致性 关系随便、道德观念淡薄、性生活紊乱以及性病的传播等。
婚前性行为大多是在隐蔽状态下进行,双方常伴发紧张、害怕、恐慌等心理和不道德感与羞愧感,极易引起性反应抑制和性焦虑的发生,从而导致心因性阳痿、早泄和性乐障碍。要教育年轻人,特别是在校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培养高尚的情操,学会自尊、自重、自爱和自制,使自己的性行为符合社会道德规范,用健康的思想和法制观念来指导自己的行动,切不可使一般边缘性性行为发展为越轨的婚前性行为。防范婚前性行为的教育,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密切配合,制订出有效措施。

恋爱心理
恋爱过程中的心理现象和心理活动规律。青春期在性激素的影响下对性刺激敏感,对异性的兴趣和吸引力增强。先是相互爱慕,相互接近。当彼此愿意相聚在一起,经常交换自己的思想感情时,为恋爱的发展建立了基础。频繁的约会和深入的倾诉,对分离彼此都感到伤感时,则已建立了较牢固的恋爱关系。随着感情的加深,将出现亲吻、拥抱、抚摸等身体的亲密接触。此后,将向两个方向发展。其一是经历一个冷静的思考期,对恋爱对象的优缺点进行较全面的评估,然后决定继续发展恋爱,直到结婚;或就此告一段落,不再发展。另一是听凭感情发展,甚至发生性行为,随着相处日久,双方缺点暴露,相互不能谅解,导致感情破裂,恋爱结束,甚至产生悲剧的结局。

择偶心理
选择配偶过程中的心理现象和心理活动规律。择偶是成年之后必将面临的问题。择偶的标准因人而异。主要决定于本人的婚姻观和家庭观。一般遵从以下原则:①健美的原则:要求配偶的身体、容貌、谈吐、举止、风度适当;②德才兼备:智力、才能、品德、性格优良;③相似的原则:年龄、学历、职业、经济状况、生活习惯、宗教信仰、兴趣与本人相近;④互补的原则:在性格、生活和工作等方面能互相补充、互相支持而不冲突,但在择偶过程中会受到社会文化的影响,也常受到家庭的干预。此外,从众心理、求全心理、传统观念和偏见,以及晕轮效应等都可对择偶产生影响。

更年期性心理
更年期是成年走向老年的过渡。妇女更年期介于45~55岁之间,男性约在50~60岁。从生理、心理和社会功能角度而言,这一年龄阶段的人比较成熟和干练,但由于他们肩负重要的社会及家庭责任,身内内分泌改变以及其他生理功能的逐渐衰退和老化,导致他们在性心理方面存在一些特点。
空巢综合症
人到更年期,事业有一定成就,但仍肩负重任,心理应激较多。此时子女已长大成人离去而出现空巢综合征,如仍与孩子住在一起也可能成为应激的来源。随着年龄增长,不再担任行政职务或已退休、离休,发生社会角色变化,不免增加心理上的困扰。成年阶段忙于工作和家务(包括抚育和管教孩子),夫妻之间较少情爱上沟通,及至孩子离去和双方退休在家,朝夕相处即显露出一些不协调或格格不入的局面,在性爱和情爱方面不如年轻时那样热烈。一些妇女认为绝经标志着性生活的终结,不情愿适应丈夫的性要求,常常导致夫妻感情生活恶化。
围绝经期和绝经期综合症
妇女更年期或绝经期的概念近年来得到发展,称之围绝经期,包括绝经前期、绝经期和绝经后期,持续数年之久。绝经期对妇女是危机。全国妇女月经生理常数协作组于1978年11月到1980年2月对29个省市自治区进行调查,发现70%的更年期妇女有心绪症状,约4.4%发展为绝经期综合征。更年期妇女不仅蒙受躯体和精神上的痛苦,而且由于家庭环境变化和性格改变(主观、唠叨、易激动)可引起婚姻和家庭矛盾,甚至导致夫妻感情破裂。由于阴道和子宫粘膜萎缩,自然影响她们的性体验和性表达。
然而,绝经只是反映卵巢功能减退,并不明显影响妇女的性体验和性表达。事实证明,一个在绝经前一直保持有规律性生活的妇女,绝经后仍可保持良好的性适应,甚至60岁以后仍如此。妇女对绝经所持的负性态度,极大地影响她们的性适应。要明确告诉她们,绝经期的到来不是性生活的终结(妇女1/3岁月在绝经后渡过),而是如何愉快地去适应和对付这一过渡所带来的认识问题和实际问题。
更年期妇女由于雌激素水平减低,容易发生骨质疏松症和冠状动脉疾病。基于同样原因,妇女盆腔组织、神经--肌肉系统、血管以及其他器官都会逐渐发生改变,阴道粘膜萎缩也增加发生局部炎症的机会。
由于诸多心理、社会因素和内分泌改变的影响,可出现绝经期综合症,表现潮热、出汗等血管运动症状和烦躁、焦虑、紧张和抑郁等心境改变,这些都会增加更年期妇女性适应的困难。严重绝经期综合症妇女,应去妇产科或精神科诊治。
性心理调适
一些原因可能会影响更年期夫妻的性欲和性生活的协调。男性在50岁左右处于上有老下有小(指家中)和承上启下(指事业)的中坚地位,是创造活动的关键时刻。为了事业他们往往投入极大的精力和体力,而其时身体生理功能下降可能与社会事业的实际需要发生矛盾,容易导致身体疲劳。由于注意力投向工作,加之身体的疲劳,便可能出现一定程度的性冷淡。女性方面,随着卵巢功能衰退和心绪的变化,在性爱和情爱方面也会出现淡化现象。另方面,男性比妇女衰老较晚和较慢,许多50岁左右的男性在事业发展和社会活动方面显示出巨大的魄力,会成为异性崇拜的目标,无形中增加了男性的优越感。更年期妇女常出现躯体形态的改变,如肥胖、不灵活、苍老、失去往日的娇姿和魅力,这样就会使妇女在丈夫面前发生自卑心理,认为自己失去对丈夫的吸引,导致在性生活方面出现被动应付,而不主动地唤起性欲。在夫妻生活中,如果一方总是被动配合,势必影响性生活的和谐,达不到性的高潮,长此以往会发生性兴趣缺乏和性冷淡。因此,更年期对妇女是一困难阶段,丈夫应对这些暂时性生理变化给妇女带来的不适予以谅解和容忍,对他们的痛苦予以同情和关怀,这样既有利于她们渡过更年期,也有助于家庭和睦和性适应。
更年期夫妻虽然面对平淡的生活、繁忙的工作和无味的家务,仍应经常共同缅怀甜蜜的初恋和激情的新婚,不断增加彼此间的理解,一起感受家庭生活和夫妻生活的温暖。适度的利用性爱来激发情爱是很重要的。当双方遇有困难(工作不顺利,亲人或挚友去世)时,这样做可起安慰和支持作用。合理的性生活对双方都是有益的,可以防止因生理和心理、社会等复杂因素而引起性淡漠和性衰老。
夫妻双方都应注意性美感的调节,不断地留意对方的感官爱好和审美特点,经常调整自己的风度、打扮和言语,把自己应有的美尽量显露在配偶面前,随时让对方体验到情爱和性爱的美好感受,把“性”引导到深厚的情感之中。
夫妻一方有病,应倍加关心和照顾,如不影响疾病的恢复,仍可保持适当的性生活。
家庭条件不良(如居室不宽阔、子女同住,照料风蚀残年父母等)、工作压力和潜在第三者等因素都会对更年期性生活带来影响,需要妥善予以解决。无论年龄如何,两性之间性欲的个体差异是现实存在的,更年期亦不例外。由于更年期对妇女带来的困难较多,这种差异(男性性欲强,妇女性兴趣低)更加显著,需要夫妻双方认真地协调与配合,要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相互帮助、相互支持,否则会影响性生活的协调,有损彼此情感交流。性欲和性能力的强弱是受心理因素制约的,而性生活不协调又成为许多不良心理产生的原因,而且互为因果,因此不能强调工作和家务忙而忽视性生活的适应。

老年期性心理
随着年华的流逝,两性性腺活动趋向减退,然而男性变化是逐渐的,不如女性具有急剧衰退的过程。躯体疾病的发生率在老年人较之其他年龄阶段高。性腺活动减退和躯体疾病罹患率较高会从生理上对老年人性行为带来影响,然而实际上起作用最大的是心理上的不能。
过去认为老年人退休后,疾病增多,身体功能减退,必然会影响老年人的性体验和性表达。然而医学知识告诉人们,老年人仍然可以有充沛的活力和适当的性活动。国内外调查结果显示,80%~90%的老年男性和50%~70%的年迈妇女仍有性兴趣。据调查,从60岁到94岁的老人中,有15%的人在60岁以后仍有数年的性行为活跃阶段;大约70%的男性在68岁以后仍可进行规律的性生活;78岁年龄组大约有25%的人继续保持性活跃。
既往强调“性”单纯是为了繁衍后代,渡过生殖期后任务已完成,不复有性生活可言,这显然是一种谬论。实际上“性”可加强夫妻间的情爱,增加人们生活中的乐趣。上述传统偏见束缚了老年人的手脚,当他们表现出性兴趣时便被指责为“老不正经”,在这种文化成见的影响下,很难想象老年人和其他人一样也有性生活。
老年人的性反应是有改变的,但不论到任何年龄也不可能使两性性能力完全消失。假定说有些老年人性能力确实出现严重影响,则大多是因药物、慢性躯体疾病或自认不该再有性能力的预期心理所造成,而非老化过程本身引起。
老年人在性活动表达方面可出现一些生理性改变,以及性反应逐渐减慢:女性可见肌肉紧张度减轻,阴道润滑度减少,乳房松坠下垂,性高潮时肌肉痉挛程度减弱;男性达到性高潮需要足够强的刺激,阴茎的勃起潜伏期延长,勃起时阴茎的坚硬度差,睾丸不能提高至阴囊上部,射出精液减少,射精距离缩短甚至流溢而出,高潮时肌肉痉挛强度减弱,性交时不产生射精的感觉,性乐减弱,不应期延长等。寻常情况下,大多数老年人不了解这些改变是属于正常的,不免产生颓丧情绪,降低性生活的兴趣,认为自己的性生活已到此结束,因而完全停止性生活,不再与配偶发生任何形式的肉体亲密接触。
老年人如能了解上述改变的生理性质,则在面对这一现实的同时,会更加主动地去适应这一新生活的转机,性生活从此可以更加从容,听其自然,不再期求房事尽善尽美,不追求一定要射精。由于年迈的影响,老年人的性活动较之性交更加重要,可采取性交以外的方式满足对方的需求,如相互亲吻、拥抱、抚摸,可借以表达情感,并共享肌肤之亲。就老年夫妻而言,健康而快乐的性活动,包括那些以各种方式表达爱及关怀的举动,如依偎一起谈悄悄话,共同欣赏恋爱色彩浓厚的图文、影视、音乐、歌舞等以达到性心理的满足,故“性”并不只是性交而已。
绝经期以后妇女多数性兴趣减退,但约有20%~25%的人性欲反而增强。增强的原因可能与不再担心受孕有关,或系衰退前生理性反跳。其时妇女性兴奋增加,往往超过伴侣所能耐受的程度,如果丈夫不情愿或不配合性生活,则会引起她们不满、怨恨,甚至怀疑丈夫有外心。一些老年妇女也有时出现性欲亢进现象。
老年人处于性剥夺的形式很多:主观上受传统观念的影响,认为“性”是禁区,“性”会折寿,缺乏信心而自我戒绝;较多来自周围干预,如子女分开赡养父母或居室紧张孙辈与祖母同住,导致老年夫妻不得相聚;寡妇再婚或鳏夫再娶受子女阻止。基于以上情况应采取措施,教育子女和社会人士,不要剥夺老年人的性权利。

eutgoeru 发表于 06-1-12 17:31:29

猪小宛的这篇文章很好,是学习精神分析的基础,呵呵

eutgoeru 发表于 06-3-15 19:42:32

我在补充一点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什么是性心理